公益创业:看上去很美
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recom/2015/07/25/143778524219681911.JPEG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 萌 文/图 提到创业,除了常见的商业形式的创业,还有一个小众的创业领域——公益创业。特别是去年我市放开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登记,成立这些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极大地降低了创立公益组织的门槛,一时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公益创业之路,真的好走么?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从野蛮生长到步入正轨 青岛志愿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2008年奥帆赛,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公共志愿服务板块的成长。以市北团区委为例,2012年,该区成立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到目前为止有100多家成员单位。这些社会组织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 王呈祥是一家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尽管已在公益领域摸爬滚打了四五年,但正式注册成立同明书坊社会服务中心还是去年12月份。他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无法找到业务主管单位,其公益组织一直处于“野战军”状态。2014年,我市正式下发《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方案》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推广方案》,为公益组织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特别是多个区市民政局、团区委等部门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和社工提供后勤保障、管理咨询、信息、网络、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不仅解决了众多公益组织没地办公问题,还能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同明书坊入驻的市北创益工场引进了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参加由该组织提供的专业化的课程指导。另外市民政局每年也会有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我们成长。”王呈祥说,尽管自己在公益领域创业这么多年,但之前他连“项目”和“活动”都弄不清楚,现在政府方面的专业化培训让他们一改过去 “野蛮生长”的状态,很多草根组织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 草根公益创业:“先自备两年干粮” 公益创业同商业创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创业初期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市场历练。用王呈祥的话来说,要真想办好一个公益组织,你首先得自备两年干粮。从2008年步入公益领域,王呈祥一直靠着自己经营的公司为公益组织“输血”维持运营,直到现在。“企业创业要有三年培养期,公益创业更是如此。”根据他的观察,目前全国范围内公益组织的成活率非常低,“一些公益组织成立大会召开之日即是它的消亡之日,自己缺乏‘造血’能力,又没有‘输血’来源,使得公益组织成活率不足10%。” 据了解,社会组织要维持正常运营,主要有四类经费来源:即政府公益创投或购买服务经费、社会捐助经费、服务收入以及会费收入。近年来,为了给公民提供更细致、专业的服务,减少政府社会治理的压力和成本,国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政府通过公益创投、直接购买等方式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成为不少组织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 记者了解到,政府对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财政支出有着严格、细致的规定。以聘请专家的费用为例,一场服务时间超过两小时的公益活动,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费用不得超过500元,聘请副高级别专家的费用不得超过300元,聘请中级职称的专家不得超过120元。“说实话,政府的钱还是很难花的,一方面它对支出要求非常细致,另一方面一些支出规定比例不太合理。比如,国家规定活动中人工费用不得超过20%,但很多时候,人工费得占到活动成本的80%。”王呈祥说。 “钱难花”也是令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基于对纳税人的责任、避免腐败问题的滋生,政府需要对财政支出有严格的管控。目前来说,很多公益组织连个财务都没有,如果不对各项资金用途作细致的规定,极易造成一些公益组织“拿钱不干事”的情况出现。“创益工场对创投资金的发放实行报销制,即公益组织在完成一场活动后,填写好财务用途的表格后我们才能给报销费用。但也有人拿着空白的表格来报销,被拒绝后反而去投诉我们,对此我们真的觉得很委屈。”市北创益工场负责人王蕾介绍。 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理论上公益组织可以有这四方面经费来源,但实际上这些收入往往不能弥补场地费、人工费等服务成本。很多坚持下来的草根公益团体和同明书坊一样,是靠发起者的其他收入来“输血”维持。 用经营企业的思维来经营公益组织 “造血”能力低的首要原因是人的限制。“仅仅依靠志愿者,公益组织是走不长的。”王蕾说,公益组织必须要有专职工作人员,但目前绝大多数公益组织的创办人、社工都是兼职,工作精力被分散,不利于组织发展。当然,缺乏专职社工也是由目前社工工资收入低的现实决定的。“按理说,社会组织也应该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很少有大学生愿意来干这份工作。”王蕾说,目前青岛市社工工资收入普遍在3000元左右,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五险的收入总共才2000元左右,并且他们需要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到目前为止,创益工场内的30多家公益组织,没有一家招到应届毕业生。 “还有人对公益组织有误解,他们认为从事公益事业的人不应该拿工资,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一公益组织的理事曾告诉记者,“散尽家财才是公益”这种错误观念甚至存在于公益团体内部成员当中,“我们组织内有三位辞掉企业工作的专职社工,他们都是放弃十几、二十万的年薪来做这件事,如果连3000多元的工资都不支付,如何来维持生计?” 提到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多位负责人提到需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来经营公益组织,即通过提高团队的运营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项目才是维持组织发展的长久之计。王呈祥认为,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钱维持运营属于公益组织发展的低级阶段,在较为成熟的公益生态领域中,公益组织完全可以通过服务收入或社会购买的方式保持良好的运行。“所谓服务收入是指向服务对象收取部分费用。比如,为困难家庭提供课业辅导,市场价可能一个小时五六十元,公益组织只收取十块钱,并不改变其公益属性。而要做到靠服务或者社会购买收费,必须保证你的项目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据了解,目前在上海等城市,一些品牌公益组织已可以向社会公开 “拍卖”自己的公益产品,且同时会有十几家社会单位竞标购买。来源:青岛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