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别拒斥公益,公益别总是“草台”
在凉山扶贫上,地方政府应与公益组织在合作基础上实现救助资源整合,而不能在拒斥援助中给人“讳疾忌医”的想象。 据报道,临近开学,包括“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宝石小学在内的10多所凉山州小学,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门出台了新政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能继续教书。此外,网友受作文感动,进而捐款扩建的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也被政府认定为违建即将被强拆。有志愿者担心,即将入学的211名小学生读书成问题。 “悲伤作文”,悲伤难作。木苦依五木的一篇《泪》,让无数人唏嘘泪下,也将舆论视线引向了大凉山贫困问题,尤其是当地儿童的生活境遇与教育状况。作文内含的情感感召力,也迅即成了社会救助的“动员令”。在此情景下,当地政府或可借助被社会关注的契机,对扶贫工作进行查缺补漏,而公益组织也可在地方扶贫攻坚中提供助力。 可当地有关方面的反应,跟很多人的期许有些落差。如果说,急匆匆声明对当事人已有补助,是在做事实层面的澄清,那“最悲伤作文”红了,“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小学支教老师却要被清理,小学要被强拆,难免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如以“违法办学”“违建”为由拆爱心人士援建的爱心小学,这所学校运行4年都没事,偏偏在此节点要被拆,总给人卸磨杀驴的想象。又如,有关方面告知支教者必须要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名义上这是按规则办事,但当地面临的现实是,公办教师匮乏,有些条件艰苦的偏僻教学点没人愿去。在这情形下,给可给公办老师作补充的支教者抬高门槛,也会让人觉得操之过急。 而越西县分管教育的陈姓副县长的回应,也给人以遐想空间,如她表示“最悲伤作文”对县里是“一个沉重的教训”,“现在发现一些老师的做法,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对这里产生了伤害”。这也引发网民对其“为面子讳疾忌医”的猜测。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公益组织牵头助学、支教,也需依法而为,将公益动作纳入正规化通道,尽早褪去“草台班子”的粗糙组织形式与救助路径。像这次被指系“最悲伤作文”事件推手的基金会,之前就因捐款账目不清被质疑,现在制造煽情热点吸捐的方式又引来争议。在公众对公益慈善“挑剔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公益纯粹化,需要公益组织摆脱草台化色彩。像在支教资质方面,山区孩子也需要有质量保证的教育,而非“萝卜快了不洗泥”。现实中,就时有借公益助学名义敛财的案例发生。 所以说,在扶贫济困方面,地方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应构筑起良性互动关系。就当地政府而言,规范教师资质、拆除违建或许无可厚非,但也应建立在孩子们有学可上、有合格老师教书的前提下,而不是因有关方面“强拆小学阻支教”被推向厄境。在此过程中,当地官方该多借助公益力量,也能纾解财力有限等条件掣肘下的扶贫压力。而对公益组织来说,无论是援建小学还是搞支教,也无妨跟政府进行充分沟通和协作,为公益行为接上“规范化”接口。 在凉山扶贫上,地方政府与公益组织、志愿者目的有着相通之处,故二者在合作基础上实现扶贫救助资源整合,很重要。当地没必要将“最悲伤作文”揭开的贫困疮疤视作“家丑”并掩耳盗铃,公益组织提供更规范的帮助,这样也能更好地让木苦依五木们走出悲伤。来源:新京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