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家综服务这些年财政投入到底值不值?
公益观察□林骏(广州学者)
日前,微信公号“广州社工”刊登了中山大学郭巍青教授在广州市政府购买家庭综合服务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连续两三天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屏。郭教授向广州的社工界问了一个非常到位的问题:如果社工界要求政府加大对家综服务的投入,那么必须先说出来,这些年的投入到底值不值?
公共投入来自纳税人,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得其所,这不仅适用于公共部门,也同样适用于第三部门。广州人看到的是每个家综年投入200万元,承办家综的社工机构往往还是各类公益大赛和创投活动的常客,拿下不少专项经费。当然,除了这些有审批与评估程序的经费,这两年还有来自省政府给予社会组织的扶持资金,可以高达30万元一家,今年总资助额(全省)接近两亿元,重点是省的扶持资金给了就给了,并不限制机构如何使用,与公共部门的“八项规定”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广州乃至广东,对于以社工机构为主的社会组织,钱花得实在舒爽。
一碗水总有要端平的时候。在社会开支总额一定的情况下,一个领域的加码投入,就意味着其它领域勒紧裤带,甚至削减支出。给社工增加的投入,如果不投到家综上去,原理上就可以变成加低保、加大病救助、加疾残人津贴、加贫困生助学金、加长者高龄津贴、加随迁儿童公办中小学学额,在广州,还可以用来加幼儿园学额。
因此,“值不值”这个问题,整个社会应该静下来思考。这首先是因为整个财政格局即将有不少的变化: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有下降的可能,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社会支出的比例很难再扩大。在社会支出中,又有像教育、医疗、扶贫助困等不能减的板块,在光景好的时候地方政府视之为社会创新内容的社会工作,显然不在此列,属于可收缩内容。其次,是郭教授问的成效问题,投入了这么多经费,到底做出了什么成绩,要让公众可以感知。这除了社工界的纵向比较,还会有不同社会政策间的横向比较,尤其是在政府要加大或缩少社会支出时,社工服务就要跟其它公共服务比较轻重缓急和成本效益了。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拿着郭巍青教授的问题,到广州街头走一走,问一问广州的街坊,现在广州更缺家综还是更缺幼儿园?答案可能大家都知道。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以为笔者在否定社会工作的价值。恰恰相反,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社会福利要么是通过现金的形式发放出去,要么就以实物或服务的形式给出去。社会工作就是福利服务的一种类型。然而,为什么很多街坊对社会工作的感知度低?这是因为我们的家综提供的服务并不见得都击中所在社区的需要。购买方要买他们能向上交差甚或邀功的指标,承办方则要满足购买方才能保住项目,做完这个还有多少精力留给不在指标中的“需要”?说到底,这里需要有愿意把需要认定完全放给家综自己做的购买方,还需要有点专业追求乃至“风骨”的社工,两者之间要有一个平等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在社会创新遭遇潮汐之际,广州家综的“郭巍青之问”,值得整个社工界认真对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