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020 发表于 2017-3-13 09:26:09

北师大性教育课本网店卖断货,儿童性教育路在何方

http://p2.ifengimg.com/a/2017_11/92183eba13c6091_size14_w640_h360.jpg
    这套书讲的并不是生命安全,而是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儿童性与性别意识的全面教育,能让他们认识自我与世界,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这是「珍爱生命」更深刻的意义。    新公民计划下的「希希学园」项目,在北京18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小学开展,组织志愿者在接受培训后给这些小学生上性教育课。    该项目也得到了北师大老师的支持,成立于2007年的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编纂这套教材。刘文利老师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关注儿童性教育已有二十多年。    然而,来自家长和围观群众的舆论压力却把这本书从小学生手中收了回去。事实上,其后的许多营销号也试图为这套教材正名,不少网友也在微博表达支持。    这套书在亚马逊一直处于缺货状态,淘宝出现了高价整套销售,甚至预售的热销情况。出版社或许正在加印。http://p1.ifengimg.com/a/2017_11/21605424b145b0e_size23_w600_h292.jpg    这套被性与性别学者方刚称为「中国唯一没有毛病的一套小学性教育教材。」 到底讲了什么?为何引发种种争议?
争议1:「尺度太大」「过于前卫」孩子接受性教育是否过早?    提起性教育,大家想起的都是初中生物课上「回去自己看书」的那几页,很医学专业的生殖器插图,由于老师的避讳,同学的调侃,变得暧昧起来。    而这套小学生性教育课本则直白地解答了孩子「我从哪儿来」的问题,将性器官与附近其他身体部位一同描述,暗示着「性器官和其他器官并无不同」。    小学生还没说什么,却让不少父母大呼小叫「尺度太大」「过于前卫」。    方刚的看法是:「孩子两三岁就开始问父母‘我是哪儿来的?’,都上小学了才教,这算过早吗?这是过晚了呀!」http://p1.ifengimg.com/fck/2017_11/2134b45225bd57b_w620_h387.jpg在一个介绍希希学园项目的视频中,行知学校的二年级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志愿者问他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身上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同学们很大方地指着自己的身体说「这儿、这儿」。    吴笛在去年四月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过这个项目,她曾多次强烈支持这个项目和教材,并在微博中写道:北京的这所学校是打工子弟小学,学校偏远,硬件条件差,师资和生源水平都比不上市里的小学。但是他们却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来月经时要使用清洁的卫生巾」,知道自己的发育完全不是可耻的事情。    到底什么时候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课题组对此回应称,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小学1~2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掌握「孕育生命」「成长的基本知识」和「我从哪里来」等内容;在初中(7~9年级)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的知识和技能。    课题组事后是这么回应的:「事实上,孩子在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课上能自然、大方地说出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而且年龄越小越自然。这种对生殖器官的正确命名,其实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这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正确的描述吗?能够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吗?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 护?」    国际国内的性教育经验表明,让儿童说出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了解到自己诞生的过程,有利于儿童树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父母一些无意识的性教育可能给孩子留下「性是肮脏的」的印象,或会造成不良的心理阴影,因此收回正规的性教育,让良莠不齐的性教育大行其道,并不是对儿童负责的行为。
争议2:同志父母、不婚主义是否用性科普的名义「夹带私货」?   性学也并非简单的生理课,一些涉及性别社会学的概念,也通过直观的插图表达出来:青春期男孩的性幻想是另一个男孩,两个妈妈养育一个孩子。教材明确地写出:「不同性倾向的人都有权利选择为人父母」、「不婚也是个人自由」。    这些充满争议的话题,被当做常识直接放入教材内容,引发网友新一轮的讨论热情。   部分网友认为此类内容仍未达成社会共识,不应该传授给孩子。对此,方刚在采访中回应,多次强调「这是常识啊!」。「在性的问题上,人类在过去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未来也不会。平等、博爱、自由、宽容,这是常识啊!同志父母是可以养育孩子的,这西方已经有一堆研究证实了的。我们很多人不把性教育当科学,而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决定问题。非常荒唐。」   方刚和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是十几年的好友,12年的时候,方刚和其他学者就拿到了这套教材的初稿,当他们催促「什么时候出来?」,得到的答复却总是仍在修订。据方刚所说,这套教材做了九年的教学试验,借鉴国际囯内成功性教育经验,历时六年反复修订,每一处描写和配图都经过反复推敲。
争议3:校方回收、网店断货儿童性教育路在何方?   由于舆论反对,校方回收了这些教材。方刚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是领导的怕麻烦心态。「机构领导者有一个共同点,一看到抗议反对就吓坏了,就想消除声音。没有看到,其实支持的声音更多。」   幸运的是,这套教材的流通并没有因为回收而中断,反而因为意外引发的热烈讨论,让更多人关注到这套优秀的教材。记者陈显玲是个四岁孩子的妈妈,之前给孩子买的性教育读本都是国外绘本,比如《小威向前冲》,或者《我不喜欢你摸我》等教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性绘本。这次,她围观了这套北师大的被「反对」和反转,觉得它比较系统,也不俗套老旧,很想买一套,在家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然而,现在想要买到这套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按年级定价6-9元一本的教材,如今在淘宝卖到了15-30元,整套教材卖到了160元。这家有现货的店铺只出售这一套书,评价寥寥无几,对书的介绍也只有一句话:「这就是这几天比较有争议的书,绝对正版彩色。」   客服说,现在卖得很好,月销量显示超过300笔。此外,一些标注了预售模式的商品也迅速售罄,销量达到好几百。很多性教育方面专业在谈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儿童性教育时,共同地提到了一点,性教育可以保护儿童免于受到与性有关的伤害。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2016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害儿童(14岁以下)案例433起,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27.35%。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7岁以下的有125人,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   对儿童的教育的关注寄托着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期许。相信课题组的美好愿望也是大家所愿:「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传达准确信息的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勇于表达、自我保护、做出负责任决策等能力和尊重、平等、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等价值观念。我们希望中国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性教育,当他们面对复杂社会,能够了解准确信息,掌握必要技能,健康、快乐、幸福地长大。」
来源:南都周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性教育课本网店卖断货,儿童性教育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