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020 发表于 2017-3-18 22:09:09

专家说︱陆士桢、向荣、李敏兰、黄浩明、涂猛寄语社会工作

    3月18日,中国社工年会将在北京举行。回顾、总结、展望是必须的动作。过去一年,以及2006年以来的十年,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怎样,未来还有哪些挑战?

主办方邀请陆士桢、向荣、李敏兰、黄浩明、涂猛等社工、社会组织专家谈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公益领域专家 涂猛政府与民间的角色定位有待观察和讨论

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总的感观:
一、数量增长迅猛,品质更为可观,尤其是社区化、本土化、组织化和职业化的特征愈发显著。
二、从区域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北京等地,红红火火;四川等地震灾区因突发灾情后社工队伍与社工服务也异军突起。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分在珠江三角洲等地成长起来的社工开始返乡,回到湖北、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开始社工创业。就大陆社工发育整体而言,东三省、西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较薄弱。
三、从生长路径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草根特征的自下而上并存。思考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政府与民间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分配还有待观察和讨论。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 向荣将基层百姓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


    十年的专业社会工作建设在党委主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民众参与以及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在制度建设、专业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服务覆盖及社会认同等方面尤其成绩突出。政社互动推动的三社联动尤其是重要的制度创新。为未来十年进一步专业社工在发挥回应社会转型的各种社会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如何更好立足于当前老百姓需要,回应城乡社区社会服务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重大考验。
    从改革开放到新常态,城乡社会的家庭、人际到社区关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的需求涌现。国家肯定了社会工作的价值,出台了从参与脱贫开发、为城乡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到创新基层的多元共治,对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路径提出了更切合中国社会现实的期待和要求。
    这些问题都要求专业社会工作人员需要有系统全局观,总是在面对各类挑战中兼顾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认识,,脚踏实地,将基层百姓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 黄浩明

社会工作行业还面临着多种挑战
    中国社会工作行业近10年在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倡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活跃在城镇社区,农村地区以及边远贫困地区,为中国社区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就总体来讲,中国社会工作行业还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下、社会工作者待遇偏低、社工机构资金运作困难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挑战,我期待中国社会工作行业在未来的10年中能够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以适应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和全面    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不同的社会弱势群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陆士桢

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救助体系刻不容缓
    目前,包括困境儿童在内的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已经跨越了简单的物质援助阶段,更多的群体和个人需要的是长期的、专业化的、个性化的福利服务,社会工作在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小康的事业中,越来越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这需要进一步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向服务性项目倾斜,需要健全福利服务运行机制,同时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支持与管理,促进其能力和公信力建设。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长 李敏兰

专业社会工作是不可替代的职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已走过十年历程。一支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步健康地坚强地在发展壮大;成千上万个社工服务组织顺应社会的需求,探索社工载体的建立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营运之路;高校从事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总结和提升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发展路径。
    专业社工为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福利制度、共建社会文明发展作出了职业特有的贡献。然而,在前进的路上,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专业理论和方法,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初心追求,不断受到各种的诠释、讨论和质疑,带来行业内外的争论和纠结。
    我们喜欢专业社会工作,是因为它发自内心的、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为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服务的那种真情,和对所有人的尊重;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保留一个温暖的角落、激发潜能去改善自身或生活中的不适合的状况。专业社会工作者,正是提供这种功能的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
    我们期待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培育和支持下,继续履行“联合社工、发展专业、服务广东”的使命,走出一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路,成为社会工作师们的工作平台、交流平台、成长平台、专业贡献的平台。为社会福利文明程度的发展作出专业贡献。


来源:公益时报
整理| 王勇来源| 公益时报责任编辑| 于俊如微信编辑| 吴丽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说︱陆士桢、向荣、李敏兰、黄浩明、涂猛寄语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