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女和父母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齐志公益 于 2018-7-25 15:59 编辑致我的女儿:
最亲爱的女儿,
你经常问我:“妈妈,你最爱谁?”
我回答:“我最爱你。”
你听到后莞尔一笑,露出满足的微笑。
接着你会问“你最最最最爱谁呢?”
我答:“最最最爱的是你呀!”
你马上伸开小胳膊,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知道你此刻很满足。在你幼小的时候,父母的爱让你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你给予父母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是世界上如此幸运、如此重要的人,双向给予让我们联系得更为紧密。
随着你的成长,妈妈恍惚发现你慢慢的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作为父母还没有反应过来,你已经三岁半多了。
在你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做任何事情都会首先考虑你,考虑你是否能够接受。突然有一天,你从容地跟妈妈说:“妈妈你出差吧,爸爸加班的时候,我可以去小朋友家做客等爸爸。”
那一刻,作为妈妈我承认我有点难以接受,在我眼中的小孩的表现已经超乎了我的认知,可是妈妈还在用小时候的眼光看你,突然心里有那么一丝酸楚。
到底是子女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子女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9/7498ec3716f540a7830f99f4d17de345.jpeg
今生你为何成为了他的父母,他为何成为了你的子女?每一个父母与自己的子女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为母、他为子,不管今生今世在何方、做何事,永远牵挂你的是你的父母。
而作为子女,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想到的首先会是自己的父母;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会是你的父母;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会想到谁呢?特别是当你成家立业后,在什么时候能够想到你的父母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我们已人到中年,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为家中大大小小的人和事操心。在一颗疲惫的心背后,我们是否忘记了曾经被关爱的感觉?也许在那么一瞬间,父母的嘘寒问暖、父母迎接你归家的喜悦之情,让你找回了儿时的感觉。只有父母在,我们才会有还是孩子的感觉。
♫
现在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留守父母,越来越多的背井离乡,“养儿防老”已经不能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子女普遍性地离父母越来越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有孩子呢?除了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生命气息一直延续下去之外,还会有什么呢?想到自己从怀孕的那一瞬间对自己的孩子赋予了最大的情感,在生活中,亲眼见识到他微笑着离你越来越远时,你会不会莫名其妙的伤感呢!
想我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就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孩子幸福,这可能是世界上所有母亲都会在心里想过的承诺吧,可是怎样才是给孩子幸福呢?
是给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想要什么一定满足,甚至挑着贵的东西满足孩子;是给孩子精细的喂养,吃的、喝的都是无公害的有机的食物,还是有大量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呢?
在纷杂的世界中,“给孩子自由”究竟是什么?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就给孩子,不想做的全都可以不做?给孩子快乐的时候,不管是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还是假象需求,只要孩子要什么,家长可以排除外界一切,只为了自家孩子快乐?
还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想让孩子练习适应社会的能力,给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班,英语、舞蹈、钢琴等等样样不能落下,一股脑的全上,不管这些适合不适合孩子,只要爸妈觉得孩子需要,孩子就要去做?
到底父母在养育子女时,应该处于怎样的角度呢?
♫
其实这是一种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认知,世间观念万千,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世间的婴儿出生时区别不大,长大之后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这其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万千的理念中,哪种观念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呢?
我想,把孩子看成是一粒种子,可能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吧。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粒种子,那么孩子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孕育了宏伟蓝图,也就是我们说的基因。
在出生之后,每一个婴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与父/母是独立的两个个体,这样的观念也就预示着在相处中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未长大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宠物、上帝、麻烦、空罐子、或者一张白纸。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面镜子,会照射出成人身上的问题。如果孩子比较谨慎,那么是不是父母太强势了,或者太弱了;孩子没有规则性、不合群,那么是不是预示着孩子没有机会从成人那里学到自律、关怀别人、感受别人。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能够从成人的身上找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经常被身边繁杂的事物扰乱了心境。假如你还能够记起对孩子的承诺的话,请找回当初的那颗柔软、纯净的心。为了孩子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家庭,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世间也只有孩子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在心灵,让我们一家人能够达到共频。
唯有成人去改变,才有可能改变孩子;唯有父母完善了自我,才有可能养出理想状态的孩子。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关系,之后生活中总会有其他方式来提示你,你该改变啦!
孩子是上天派来完善我们自己的最珍贵的礼物,请珍爱你身边这个独一无二的“礼物”!
来源:搜狐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