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国家层面百余个文件提明确的要求 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事实上,这已经是社会工作连续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社会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原因在于,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回应社会服务需求,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专业力量。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针对在校的青少年,大力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根据2016年我国人口统计,0~19岁的人群将近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接近22%。同时,截止到2016年,我国共有将近50万所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配备一名学校社工,总共就需要50万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而根据民政部提供的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我国的持证社工总数只有32万人。因此,社会工作,特别是学校社会工作,从学科到实践都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发展。
社会工作实践方兴未艾1917年,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首开社会工作课程。同年,在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杨树浦地区,沪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首办了一家社会工作实习机构,并且起了一个颇为浪漫的名字——“沪东公社”,堪称中国第一家社会服务机构,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服务事业先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徐永祥说,我国的社会工作历史比较长,是顺应中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然而,因为当时中国还处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时代,社会工作的基础尚不扎实,再加上长期战争,社会工作就没有发展起来。后来,在1987年前后,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蓬勃恢复,社会工作生存发展的土壤又回来了。在这个背景下,民政部、教育部在1986~1987年资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几所学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从那以后,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学科、研究就迈入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到今天为止,全国共有348所大学创办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有150所大学和研究单位创办了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此外,还有100多家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据了解,今天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科研究和实务都发展相当快速,目标群体和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社区逐步发展到司法、矫正、医务、老年人、青年人等等,学校社会工作也有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近20年来全面深刻系统地影响了我国社会建设进程,突出表现为推动了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和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倡导公正正义,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从而有效化解潜在的社会风险。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契机。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副部长李森认为,只要深刻理解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能够认识到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社会工作功在未来如今,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新闻网站,就不难找到各种与青少年相关的负面社会事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国家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20万名,到2025年建成30万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指出要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共青团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发专门岗位,提高服务青少年的专业化水平,这些都为开展新时代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学校,而学校的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及时解决青少年遇到的问题,有效化解潜在的社会风险,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不仅是对当下,更是对未来。李森说,截至2017年底,我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有10.6万人,学校社工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推动社工在校园开展服务,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又能有效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青少年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学校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它的平等、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更易让青少年接受,它的专业知识方法和心理抚慰、人性关怀、个性服务能够有效疏导青少年情绪,建立社会化人格,使学生更好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它的矫正性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青少年不良行为和错误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支持性服务,可以消除歧视,帮助问题、越轨和犯罪青少年重建知识系统和失调的社会功能,重新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内涵积极丰富的系统工程,涵盖从倡导家校共育,预防和抵制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犯罪,到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灾后学校社工体系建设。因此,学校社工的宗旨不仅仅在于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德育智育方面的教育,同时更关注孩子的社会化人格培养。学校社工将配合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与知识。”
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工作处处长王铮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自2006年党中央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部署以来,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环境越来越优化,百余个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文件都对发展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社会工作资金投入量在2017年已经突破50亿元。而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晰。由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扩展到人才和服务同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已经从社区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等民政领域、拓展到青少年事务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诸多领域。不仅如此,社会工作发展平台越来越坚实。31万多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3.6万多个社会工作服务站点,750家社会工作行业协会,7500多家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有利支撑。总的来说,社会工作在服务保障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向上向善、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专业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在校园教育辅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人文关怀、关系调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服务。尤其是配合相关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驻校服务、校园欺凌问题解决、预防和解决青少年校园暴力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校园社会工作继续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王铮健看来,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在政策标准、人才队伍、岗位设置、服务成效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四个方面需要进行突破:
一是要加强政策指导。民政、教育、团员组织等部门应重点针对学校社会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模式提炼、试点探索等,在实务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政策理论研究等。同时加快推进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标准研究,为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深入发展提供规范指引。
二是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根脉。虽然目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呈急剧增长的态势,但真正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并不多。从我国实际看,还是要按照提升存量和扩充增量有机统一的方式来解决学校社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升存量,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培训、考试、接受督导等方式促使他们转化为专业学校社工。另一方面扩充增量,通过加大社会工作教育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培训实训体系,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使用力度等,使更多人才进入社会工作,特别是学校社会工作这一领域。
三是要加强岗位开发。专业岗位是承载学校社工的重要平台,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都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和专业岗位。从我国实际看,一些学校和机构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但基本上都是购买服务的方式,真正设岗的还比较有限,迫切需要教育部门积极支持,校方主动争取,通过社会招聘、内部转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配备学校社工。
四是提升服务成效。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是扩大学校社会工作影响,巩固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尽管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社会认知程度和社会接纳程度还非常有限,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学校社会工作成效评估和成效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社工,使用社工,使社会工作真正融入教育体系中,真正成为校方、家长和学生都需要和认同的专业力量。
“截至2016年中国人口统计,0~19岁的人群将近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2%。截止到2016年,中国的幼儿园共有24万所,加上小学、中学、特殊教育,我国共有近50万所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配备一名学校社工,总共就需要50万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而根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的持证社工总数是32万人,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许莉娅呼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