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020 发表于 2021-1-17 15:37:39

磨蹭的孩子,是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

咨询中曾有位妈妈说她每天最头疼的,就是让孩子按时起床不磨蹭。
她理想中的一天,应该是一场解放。



一喊起床了,孩子刷的从床上起来,快速完成刷牙洗脸吃早饭的流程,跟孩子一起好好的走出家门,边走边聊,从容地送进学校,高高兴兴再见,不急不慌的赶到单位。
她期待着与娃各自忙碌,各自安好。可她现实中的一天,哪天都是催催催,喊喊喊。
每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催起床的场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叫第1遍没听见,叫第2遍没听见,提高音量叫第3遍,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大吼第4遍,才不情愿地坐起来,眯着眼,穿衣服。
有些家长眼看要迟到,只好败下阵来,替孩子完成一切,急急忙忙把孩子推进学校,满头大汗赶到单位,依然迟到两分钟。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磨蹭是催出来的,而且是我们一手催出来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们就忍不住去催催催。


无论学过多少育儿知识,一个磨蹭的娃都能让你败下阵来,如论我们多少次告诉自己要淡定,脱口而出可能就成了“快点、快点”。
可实际上,我们家长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早上无数次催促起床, 晚上无数次催睡觉,孩子真的不知道时间到了就应该起床和睡觉吗?孩子真的觉得上学迟到跟自己没有关系吗?
其实这些规则孩子是明白的。而ta之所以会赖着不动,是因为对大人长时间的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赖。
当妈妈催第一第二遍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因为知道妈妈只是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于是假装听不见;
当妈妈催第三第四遍的时候,孩子心里开始有点准备了,预感到妈妈可能会发火,所以象征性的动一下,表示自己听见了,
当妈妈催第五第六遍的时候,他知道妈妈真的发火了,再不去睡觉真的会挨揍,所以才开始配合。
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爸爸会不会生气”。
家长催的才是紧急的,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其实家长可以试着倾听,并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感,比如:“现在已经7点了,但是还是觉得没睡够对不对?”



也不妨反观一下我们自己,工作中被领导被同事催促时的心理状态、工作的节奏是怎样的呢?

没有人会喜欢被催促吧。

家长们觉得不停唠叨、催促的生活痛苦异常,可对于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催促,也扰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我们一声声的“快点快点”,甚至有的家长习惯喊“1、2、3”,其实正在掀起一场孩子的情绪风波。
孩子在被催促时,不同性格的有不同反应。
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沮丧,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愤怒,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麻木混乱。
不论如何,这些负面的情绪,只会让孩子自动屏蔽你的催促,选择用不理会来对抗这个让自己痛苦的环境,催促,只会扰乱孩子的注意力和做事的节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磨蹭拖延行为也不是一天养出的。
很多家长对孩子从小就是一边催着,一边帮着。

嫌孩子吃饭慢,就给孩子喂饭;嫌孩子书桌乱,就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慢,就帮孩子穿衣......
帮得越多,孩子越磨蹭,越磨蹭,催的越多,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加大剂量......
父母为孩子代劳太多,会让孩子滋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些事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妈妈跟在后面“擦屁股”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是不用为磨蹭买单的。

既然磨不磨蹭结果都一样,孩子自然也没有快点做事的动力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锻炼机会一共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长空间;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获得了80%的成长空间。
所以,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无休无止的呵护,而是让孩子适当面对风雨,尽快成长起来。



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适当放手,给孩子支配时间的权力,承担后果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安排时间,养成自律、自我管理的习惯。

01停止催促,给自控力破土成长的机会
这个静待花开的过程的确挺考验耐心的。很多家长试了几天,发现好像完全没用,就又回到催促的模式了。
可现实是,孩子习惯了被催促,一下子没人管,磨蹭的情况确实可能会更严重。
想要获得长期的改变,家长必须要有预期、耐力和信心。
每次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是我的事还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他不着急,我为啥要比他还着急?
家长越过界限,孩子自然往后退缩,最终变成了家长支配孩子,孩子丧失了自主能力,习惯了在一声声的催促中按指令行事。

02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
批评教育不能解决问题,训斥打骂更不能,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真正有效的,是家长用行动引导孩子,在具体的事情中让他体会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结果。
如果孩子不配合,有时候,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
至于上学会不会迟到?
也许会。那他只能接受迟到的后果。
家长可以提前与老师沟通好,当他迟到时,挨两次老师的批评,他就会知道着急了。

03引导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大多数的低龄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当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孩子根本没有概念5分钟是多久。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沙漏或者闹钟来帮忙。
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建立时间与目标的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分解成每一个月、每一周的计划,会更好的让他们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如何。



04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流程
发现了吗?孩子磨蹭的事情一般都是他不太愿意去做的事:起床、写作业、睡觉、做家务......
换成让他们出去玩、吃好吃的、玩游戏、看电视,你见过哪个孩子磨磨蹭蹭的?
都是一溜烟就跑去做了,抓都抓不住。
面对困难、混乱的事情,孩子看上去是在磨蹭,其实是在做一个缓冲,积蓄内心的力量去面对。
所以我们也尽量要把这些困难、流程复杂的活动,变得清晰和富有趣味。比如:起床的痛苦可以用一个小仪式的欢乐来代替;比如:孩子不想面对困难的作业时,可以帮助孩子梳理困难,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哪些是觉得简单的,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

05平时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也要反思,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决定权放心地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自然而然的得到更多的尊重。



养孩子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往往越急越没有效果。
我们想要留住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增加我们建议的含金量。
而过多的催促、唠叨和控制,只会让我们的话语越来越失去分量和权威。
管住嘴,放开手,温柔说话,坚定态度,才能教育出一个不磨蹭的孩子。

- END -
文章来源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使用所使用文章、图片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磨蹭的孩子,是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