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020 发表于 2021-1-30 00:18:53

社工如何在文书中体现“专业性”?

文/广东善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林宇婷
很多人调侃“社工”为“写工”,认为社工花费在写文书的时间比真正做服务的时间都要多得多,更是有很多社工写文书跟“流水账”一样,在里面是找不到重点的,甚至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文书也,会困惑于要如何才能在文书中体验出“专业性”?
对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还是需要清晰“为什么要写文书”,文书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记录,是社会工作成果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记好文书有助于维护社工自身的权益,更助于让服务对象享有更优质的服务;写文书过程实际是社工对实务的策划、实施、总结、反思、提出改进办法的思考过程,有助于社工的自我反思以及后期成长。那么如何在如何在文书中体现“专业性”,笔者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习专业的规范文书模板,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相信很多新入职的同事,会有机构或者前辈开展文书撰写等岗前培训,社工是可以参考的,那么有一份好的“模板”就非常重要,机构可以根据相应的套表做好撰写要求的具体说明,最好有参考示例,那么就有助于同工去“模仿”了,刚刚开始的文书撰写往往是参考的结果,所以好的“示范”就非常重要,最后还能结合参考书,如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还想更深入去体现专业的话,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各领域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参考。
二、需要明确服务中是用哪一个理论去指导服务的推进。很多人写文书会出现社工未能理解理论的观点,或者说明不了理论在活动中是如何运用的,理论不能与服务两张皮,必须理论结合服务并指导服务。为此首先要了解理论的内容,在基本了解到这个理论的内容后,理论选择与你需要解决的问题(需求假设)要紧密相关。例如社会学习理论就多用于学习类的小组或培训。其次服务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有该理论特有的元素,哪怕是设计的环节中没有,最起码也应该在服务记录中哪怕兜也要兜到相关元素上。例如使用了社会学习理论,总体上突出“间接经验的学习”,在服务过程中可强调“树立榜样及榜样的作用”。不同的理论指导,设计的服务是不同的:如ABC理论最常用的就是对案主非理性思维模式的自我察觉,觉醒以及随后的行为改变。要指出案主存在哪些“非理性思维”,社工通过怎样的方法帮助案主自我察觉、觉醒,最后实现了如何的行为改变。当然,这些也是有可以参考的套路公式的:如根据某某理论认为……(不需要照搬整个理论,截取其中一个观点即可/选择与自己服务相关的概念及观点放上去即可),本次服务通过(活动手段+服务对象改变范围+预期成效)。
三、服务的过程记录中需要突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的专业性。那么如何用富有专业性的字句来解释社工当时所做的处理的合理性就成为了接下来讨论的问题。一是学会将专业术语、字句穿插在服务记录中。例如开小组中间遇挫折了,组员是否过度沉默或兴奋、组员间的争执、小组主题离题、组员被动、社工过于主导等,然后由社工表述运用了什么技巧来处理,社工在事件后有什么反思,觉得自己处理得怎么样呢?二是是多关注、多描述服务对象与本次活动目标相关联的各种反应及表现。三是加强专业的相关反思。以小组记录为例;你觉得你带得怎么样?小组过程是如何使用这些技巧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小组遇到的困难,特别情况的产生(如冲突)及处理,社工的处理方法以及效果,社工关注到的个别组员的情况及处理等等进行反思;社工对组员和组员问题的敏感性(发现某些重要的点,发现特别关注的组员或组员的问题;小组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等;这部分的写法就如做政治题主观题一样,先摆观点(专业术语或语句),在理论结合实际(最好可以把书中对该术语的详细论述再穿插着服务对象的情况进去)。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才是根本!文书撰写只是服务呈现的表达方式之一,只有专业的服务才会有“专业性”的文书;为此我们不能为开展服务“指标”而服务,而是需要带有专业的社工思维和逻辑,一个服务要清晰“为什么要做”“什么方法做”“想做成什么样”“做得怎么样”“是否解决了问题”“带来了什么改变”“对此的反思和总结”等,只有我们都清晰了这些问题,相信你的文书也不缺“专业性”了。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它甚至是不够全面的,但还是希望通过这些反思以及总结让自己对社工的文书写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希望以此与大家一起共勉。
来源:社工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工如何在文书中体现“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