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越爱操心,孩子成绩越差?(父母必读)
孩子学习不好,真的全是孩子的错吗?妈妈们或许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虎妈
﹏﹏﹏﹏作者 | 静女夭夭
来源 | 妈妈抱团(ID:mmbaotuan)
?
昨天,我一个同事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了:“某某家长,可要对孩子的学习上点心啊!”
同事吐槽,要说她对孩子的学习不上心,简直比窦娥还冤呐!自从孩子上小学以后,她每天下班,就第一个冲出办公室。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催孩子写作业,催孩子打卡,检查孩子的各种背诵和书写。可是没曾想,越是操心,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正如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妈妈越爱操心,孩子反而成绩越差。
妈妈越操心,孩子越依赖
前两天,闺蜜给我发来一张图,说是她从网上看到的“至理名言”,赶紧打印下来贴到孩子的书桌旁——不会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不会的题,请先读题三遍,不要喊“妈”!
原来,自从孩子上小学后,闺蜜就辞了职,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只要孩子说哪道题不会,她立刻又是讲解又是演算,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没想到后来,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喊妈,从来不想着自己先思考一下。像她这样的妈妈,就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上空盘旋。孩子一有问题和麻烦,便随时“降落”在孩子身边提供帮助,从不给孩子独自处理的机会。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的罪魁祸首,不是没兴趣,不是没天分,正是事事操心的直升机妈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
“对于任何人,只要有所依靠,潜意识里都是杜绝自我独立的。”
妈妈事无巨细地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孩子会逐渐变得懒惰、被动、缺乏自信。
妈妈越爱操心,越是像直升机一样时刻围着孩子,孩子越是有依赖心理。而孩子一旦有了依赖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
妈妈越操心,孩子越叛逆
很多妈妈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有些孩子本身学习的自觉性就差,不催他不学,催了还不听!甚至动不动就走极端!有位9岁小男孩,因不满妈妈让他写作业,一赌气就跳楼了,家长来不及阻止,当场身亡。
催孩子写作业原本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却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和父母赌气。当孩子的学习一直被外在的动力推着向前走时,孩子就非常容易产生厌烦、抵抗的情绪。你越管教,孩子心里越不耐烦。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操心,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感。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为了女儿的高考,草木皆兵。她不许英子继续自己的爱好和娱乐活动,还当上了金牌辅导老师,自己亲自为女儿制定复习计划,上阵编写模拟题。然而,在妈妈密不透风的管控下,英子却被这份沉重的爱压得喘不过气,开始了迟来的叛逆。妈妈不让她玩乐高,不许再去天文馆,她就逃课去爸爸那里拼乐高,偷偷去天文馆。被发现后,她和妈妈大吵一架,离家出走,情绪崩溃到想要跳海。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写道:
“做父母的不是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牺牲的父母,往往会从感情上掌控孩子,过分的牵挂往往是占有欲的伪装。”
当妈妈过于操心,那些付出和期望,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控制。
孩子被妈妈“控制”过多以后,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放弃独立人格,依赖性强。另一种是越来越叛逆,妈妈越让孩子学习,孩子反而越敷衍。
妈妈越操心,孩子越容易抑郁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付出感”与“牺牲感”是最要不得的。然而现实中,妈妈越操心,往往付出感和牺牲感就越重。而且,妈妈越操心,越容易焦虑和抱怨,这种负面情绪也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影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有位海归硕士妈妈,放弃高薪职位,一心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为此,她一天也没有懈怠过,全心全意监督女儿学习。
女儿稍有反抗,妈妈就会生气怒吼:
“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硕士,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们的气啊?”
哪怕考了第一名,妈妈也不会满意:
“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盯着,你怎么可能会考第一名?小心你下次就掉下去。”
朝夕相处的16年间,妈妈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对得起我吗?”最后不堪重负的女儿,患上了重度抑郁症,选择了在一个深夜,跳楼自杀。
女孩跳楼前的话更是令人痛心——“反正也没人爱我。”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说过:
“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孩子的生命就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妈妈越操心,越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心理就越会失衡。
这种失衡转变为对孩子的一味打击,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感。当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越是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不操心的妈妈
成就孩子开挂的人生《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提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面对孩子的学习,妈妈们与其焦虑、上火,为孩子忙前忙后地事事操心,不如调整心态,合理引导孩子。
1. 逐步放手,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陶行知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拿出一只公鸡,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后来,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就像喂鸡一样,强迫他去学习,他是不情愿学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面对孩子的学习,与其一味操心,“推着”孩子走,不如逐步放手,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好习惯。
妈妈急于插手,事事躬亲,只会使孩子在学习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产生依赖感。只有当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决心。
2. 后果教育,培养孩子自我反省意识对孩子进行后果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意识,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帮助。有网友发帖称,11岁的女儿每天起床后总是磨磨蹭蹭,害怕她错过校车,她每天都要帮女儿收拾东东西,一遍遍地催促。渐渐的,她意识到不能什么都帮女儿大包大揽了,女儿起床之后,她把一切都交给女儿。毫不奇怪,女儿错过了校车,急得直哭。但从此以后,害怕再次迟到的女儿早晨再也不敢磨蹭了。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孩子才能学会自我反省,也才会变得更加自律。3. 学会示弱,增强孩子学习自信心在孩子面前,展露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并不是坏事,反而会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我儿子刚上四年级时,对数学有畏难心理,特别不喜欢做那些看起来很“麻烦”的脱式计算。哪怕我操碎了心,一遍遍地教他,他总是敷衍着不去做题。后来,我有时候假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一听说妈妈也不会做,儿子立马有了精气神,一边奚落我一边牛气哄哄:“看我的吧!”就这样,让他给我当了几回小老师,儿子发现自己比他老妈还强,对学习的信心大增。李玫瑾教授说过:
父母可以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短处,比如“我自己都挠头,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管你了,我觉得你应该能管好你自己”。
孩子面前,学会适当示弱,并且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会大为增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孩子的学习也一样。
事实证明,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够从学习中产生满足感、愉悦感。那些靠着父母督促而行动的孩子,即便暂时优秀,然而一旦缺乏督促,孩子便会感到无所适从,迷失方向,甚至停滞不前。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认为:
“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作为妈妈,我们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就是:你的操心,其实99%都没用。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唤醒孩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才是孩子赢得未来的筹码。
如果您是孩子妈妈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妈妈成长平台
妈妈抱团(微信号:mmbaotuan)
每一个妈妈,都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