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020 发表于 2014-12-22 13:14:48

记者调查:谁还社会救助以尊严

12月17日,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最近,河南固始一个社会救助站的几幅新闻图片进入公众视野。图片中救助站里的孩子被人用绳子拴在树上,另外的被救助人员衣衫褴褛,现场情况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体系又存在哪些困境?记者据此进行了调查。“流浪儿童被栓树上”,当地民政局承认情况属实在记者的采访中,知情人路丰产(化名)向记者描述了图片中河南固始救助站的现场情况。路丰产说:“走进救助中心,首先看到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腰上系着绳子,绳子另一段系在树上,衣服破烂,裤子都掉下来了,臀部也露出来了,躺在草堆里。不远处一个六七岁的男孩,也是被系在树上。其他的八九个流浪人员在屋檐下晒太阳,衣服非常脏头发非常乱。房间内床板上就是薄薄的被子,有的就是墙脚处薄薄的稻草,放一床破烂的被子。东边的屋子里,里面就是地上躺着一个流浪人员,大家把他被子掀开,意思是换床新被子,发现他没有穿衣服,都是干了的排泄物,粘在身上感觉非常脏。不忍直视。”该救助中心负责人马西祥说,当时这个救助中心一共收留了23个流浪人员,包括两名孩子,“工作人员”,是两名上了年纪的村里的老人。前不久夜里有一个翻围墙跑了,再加上前晚死了一个,现在受助人员共21人。之所以用绳子拴住这两个孩子,一方面是担心他们跑出去,另一方面是两个孩子都有智力问题,会随手抓地上的排泄物。对于固始县民政局对每名受助者的补助情况时,他表示不知情。而固始县民政局负责救助站的穆俊芝却告诉记者,县民政局对该救助中心的流浪人员补助是每人每月800元。虽然救助站的牌子上写着固始县民政局救助站,但它实际上是平安社区救助中心,是一个社会救助机构。“这个救助中心是2014年4月份成立的,是政府向其购买服务,我们对其有监管责任。”12月13日下午,固始县民政局帮助该救助中心添置了30床被子和10张新床等生活必需品,该救助中心安排了3名专职护理人员。12月16日,固始宣传和民政部门和当地电力部门,到平安社会救助中心送去了棉裤、棉袄、保暖鞋、牛奶、火腿肠和饼干等物资,民政部门给流浪人员每人都配备了大衣,棉鞋。现在看,固始县洪埠乡马埠村的平安救助中心环境较之前改善很多,室内卫生也有很大改观。“8+1”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标准有规定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完整体系的结构,可以用一个算式简单概括—— “8+1”。其中,数字8,指代的是“最低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灾害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这8个;另外一个1,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前8项为政府行为,后1项是社会参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虽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稳定,然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佩曾经表示,由于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以“低保”为核心,在条件认定上有局限性,因此覆盖的人群确实存在空白和短版:“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认定条件是以户籍、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为依据的,就出现了一些救助方面的空白点和短版。有些家庭突然遭遇火灾,或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导致急难性贫困。还有一些家庭,已纳入低保,但是由于家庭支出突然增加,支出型贫困。第三种情况,流动人口面临基本生活困难。”10月份,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中规定,进一步扩大了临时救助的范围,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居民家庭和个人。这就意味着,除了流浪人员之外,临时救助机构今后的服务范围,还将扩大到包括比如寻亲不遇、被偷被抢等等临时突发情况:“本地户籍和持有本地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员,一视同仁。另外,不持有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员,到流浪乞讨救助机构来寻求救助,至少可以提供临时食宿。临时救助的范围,已经面向全体居民家庭和个人,只要遇到了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的严重基本生活困难,都可以申请临时救助。”至于提供临时救助的机构,就需要提到“救助站”了。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站。而“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以及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则是《办法》中对救助站服务标准的要求。具体来讲,(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资金不足、救助者骗局、提供救助被拒,救助站的尴尬多尽管国家有明确的救助标准的规定,但各地的救助站在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铜陵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韩志勇告诉记者,日常救助站他们常会遇到拒绝进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但也常常遇到反复接受救助的对象。韩志勇说:“在我们铜陵范围内经常大家可以在街上碰到一些比较脸熟的,他们长期在铜陵乞讨,这一类人呢,在我们救助的时候,可能当时我们把他送回去了,回去以后他们会再回来”不仅如此,韩志勇说他们还时常遇到一些不完全符合救助条件,专门跑站骗站的人员。“他就是到救助站来说自己没有钱说自己很困难,这类人能他其实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利用国家将对困难群众的政策,来骗吃骗喝。像我们铜陵遇到比较多的一般都是周边的,近两年,每年都会有一个人,他家是周边一个县的,他就是每年大概都会来个两次,每次来都会把身份证拿出来说我没钱回家了,然后他要我们首先是在我们这里睡一夜要我们给他提供饭菜。”韩志勇告诉记者,甚至会有一些职业骗站的人员会假扮流浪人员,进站要求工作人员给他们购买各处的火车票或汽车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坚持我们的政策和原则,按照我们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流浪乞讨人员到门站内,如果要求返乡的我们是送其回户籍所在地,原则上不能根据他自己的意愿说想到哪走到哪,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是救助站面临的种种难题——遭遇救助者的骗局、甚至连被救助者的身份都难以查验、资金的短缺等各种问题;但另一方面,有的流浪人员却不愿进救助站。
连日来,浙江丽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都在对市区重点路段、区域的各类流浪受困乞讨人员开展地毯式的巡查救助。在市区小水门大桥下,工作人员发现一个老人裹着被子躺在桥下。 但任凭工作人员怎么劝,老人就是不肯去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只能给他送上方便面和棉被。离老人不远处,躺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也不愿意去救助站。这个来自湖北的中年流浪者说:“我暂时还是在外面找几天事情做,如果找到事情就不去求助了。”浙江丽水救助站工作人员分析,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接受救助有这几种主要原因:“一个是救助政策本来设计就是到十天就要劝其返乡的,还有是职业乞讨认为有钱赚的,另外是自由自在不愿受约束的,第四是家庭不和或者躲避犯罪,怕泄露身份信息的。”来源:央广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者调查:谁还社会救助以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