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富豪王永庆打造的台湾特色养老模式:长庚养生文化村考察见闻 [打印本页]
作者: 齐志社工 时间: 2015-6-4 10:02
标题: 富豪王永庆打造的台湾特色养老模式:长庚养生文化村考察见闻
近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这是继2010年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之后的,全国第三所针对公益慈善领域的专门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出任首任院长。
“成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不是要跟其他研究院作比较。而是要打造中国公益慈善研究的国家级智库,增强咨政建言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王名在接受《善达网》专访时说。他坦言,公益慈善领域目前还不成体制,研究院面对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制度建设。构建一整套适应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公益慈善的制度和体制,是研究院面临的最大难题。
“打造中国公益慈善研究的国家级智库”
善达网:国内已经有了两家研究院,为什么还要成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王名: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公益研究院是民政部2015年部委的工作重点之一,也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政策背景就是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
善达网:如果作一比较,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与另两所研究院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王名:前边说了,成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实际上是国家战略,我们只是响应民政部这样一个要求,而不是要跟北师大等作比较。
要说区别,也是有的。即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是联合设立,而不是清华大学自己成立,理事会也由民政部和清华大学的相关领导共同担任,目的是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体现国家战略、融入创建一流大学进程、致力于公益慈善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国家级智库,为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善达网:我国经济发展现在进入了“新常态”,公益事业显然也要转型。您认为研究院在公益事业转型中的角色是怎样的?
王名: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有四个研究方向:一是公益慈善的制度和体制研究;二是公益慈善的组织和治理研究;三是公益慈善的资源和项目研究;四是公益慈善的价值和文化研究。
善达网:您作为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对研究院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和目标?
王名: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对政策创新、制度建设,能起到积极影响作用的一些重大的政策体制,让研究院成为影响公益慈善领域和国家战略的国家级的智库。
另外一个方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做很多努力。未来三五年内的目标就是,加快智库建设、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体制建设。
“公益慈善领域现在还没有制度,也不成体制”
善达网:这四个方面,最重要的显然是开展公益慈善的制度和体制研究。您如何看待目前公益慈善的制度和体制?这些制度和体制是制约还是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王名:制度主要是立法,现在正在全面推进公益慈善相关的立法建设,包括慈善法、志愿服务法、购买服务的相关法规、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三个条例,也包括我一直主张出台的社会组织基本法,这样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建设,我们整体把它叫做公益慈善法律体系的建设,这也是制度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这方面现在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来自理论界的深度参与。当然我作为参与者之一,觉得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所以为什么这次民政部提出要设立这样一个研究院,很重要的就是进行制度建设以及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体制方面,前年国务院提出的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我理解这个制度是整个公益慈善领域体制或制度改革的一个方面,除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之外,还涉及到公益慈善的其他相关的几个很重要的体制,比如说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人民团队相关的体制改革。而涉及到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当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只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其基本理论层面的,包括操作层面的一些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还非常多。所以国务院、民政部都需要有相应的研究团队的支持,当然这个团队关起门来是不行的,所以一开始就明确的提出,要建设一个开放型的智库,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也希望能动员北京、全国,甚至全球的关注中国公益慈善制度和体制改革的创新的智力资源,来共同推进。
其实准确地说,公益慈善领域现在还没有制度,也不成体制,我们基本上面对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制度建设,现行的有三项条例,都停下来了。体制方面,现行的社团登记管理体制,是为了限制,而不是发展,除了这些就没有体制了,所以我们要面临的是建构,还不是重建,要建构一整套适应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公益慈善的制度和体制,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纯粹的公益慈善组织有,但不见得是主流”
善达网:公益慈善的价值也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之一。您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公益慈善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王名:首先,公益慈善本身是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公益慈善。在公益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要通过革命来实现公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想。但公益在我们的社会中间,有多少人接受了它的价值,又有多少人把它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很困难,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已经重建了,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公益让位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这样一种,基于志愿的,基于慈善的一种价值,要成为不光是一部分人的共识,要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现在提出的一些理念,比如说人人公益,要让这些理念成为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这是需要去倡导、推动、教育和灌输的一个过程。
公益慈善也是中国文化非常核心的内容,墨子有“兼爱“的理念,讲要兼爱他人,兼爱社会和弱者,这是传统文化非常丰富的内涵。所以理解公益慈善,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上去理解,但现在我们更多地以为公益慈善是西方的,是舶来的,外国人才做公益慈善,其实不对,墨子在战国时期就做慈善了。准确的说,有人类社会,就有了公益慈善,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下一步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智库的建设,和相应团队的建设,能够把公益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结合起来,不仅是从实用的角度,政策的角度,还要从公益本源出发,所以强调价值和文化,强调的是对公益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善达网:推动在组织层面的转型和改革面临哪些问题?
王名: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大,因为现在的很多公益慈善组织其实不是真正的来自民间,还有很强的官方背景和体制的背景。另外,很多的慈善组织并不见得就是基于公益而产生的,本身有很多市场或盈利的诉求,纯粹的公益慈善组织有,但不见得是主流,不一定真正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这个过程是需要改革去推动它转型的。
“现在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靠培训,只能解决应急问题”
善达网:人才缺乏是目前公益领域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
王名:对。现在我们讲公益慈善缺乏影响力,很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缺乏专业性,我们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团队,项目的发展规模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而推动公益转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动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为公益慈善领域培养高端的专门人才,这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准备。今年将开始招收公益慈善方向的专业硕士,并连续三年每年要招收10名博士后,为未来储备人才,同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年轻优秀人才的加盟,能够形成一个在人才培养方面,真正发挥骨干作用的师资队伍。
谈到学科建设,公益慈善现在本身还不是一个学科,我们这次特别请到了教育部的杜占元副部长参加我们的成立仪式,希望通过与教育部的合作,达成一种共识,因为公益慈善是中国非常有必要发展的一个新型学科,在这个学科的建设方面,包括北师大等其他的学校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同推动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它来有效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建设。
善达网:仅靠学科建设,能够解决公益人才匮乏的问题吗?
王名:全部解决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我觉得一定要走体制化的道路,所谓体制化,就是通过学科建设来推动人才培养。而现在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靠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一定不是核心人才、骨干人才和主流人才。短期的培训,解决的只是应急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的一种共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通过学科建设来推进,下一步公益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走上学科建设的道路,如果不走,只能是边缘性的推动,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跟大家一起,推动国务院尽快设立公益慈善方面的专业学位,包括硕士,包括本科,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在国际上,公益慈善也还是一个不能称之为学科的领域,如果我们在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上超前一些,其实不光是影响中国,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影响国际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