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从加拿大来广州种田的女孩 酷炫少女玩农业做公益 [打印本页]
作者: 齐志社工 时间: 2015-8-3 09:19
标题: 从加拿大来广州种田的女孩 酷炫少女玩农业做公益
谭静远,31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分子生物专业。
原标题:从加拿大来广州种田的女孩
大三开始参与中国乡村儿童阅读推广志愿工作,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部,之后回国参与公共事业,曾担任公益教育产品“一公斤盒子”的设计总监,现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CEO。
周六下午,在东山口光东前街一间老房子里,谭静远认真地向来宾介绍自己正在“折腾”的乡村项目,谈自己的经历和对于农村发展的感想。这里是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食物运动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办公室,谭静远,是天地人禾的CEO。
鼻钉,莲花纹身,绑在一侧的黑辫,狂野与内秀,同时在她的身上呈现。这种“混搭”,也融入到谭静远的日常生活里。粗略浏览她的简历,很多人会感到诧异,甚至觉得她有些“疯狂”:生于成都,9岁搬到北京,11岁移民加拿大,分子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她放弃当医生、搞科研的“远大前程”,回国参与公共事业,在中国农村做起了教育产品设计。现在,她更一脚踏入“田间地头”,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接者,用一种崭新的方式,为乡村发展创造价值。
关键词
折腾×创业
做过网页,学过做编程,练过长笛,沉迷过空手道,喜欢过短跑,谭静远坦言自己爱折腾,兴趣广泛,“现在很多东西都讲跨界,年少的时候比较叛逆,我学到的就是让自己有独立的能力,什么都敢去尝试。”
她认为自己很适合创业,“我有一些特征,比如说偏执。我偏好风险,对风险控制也比较感兴趣。”
批判性思维
“高中上课时要做很多辩论,但我只有听的份,没办法讲出自己的观点。直到上大学时,我也一直没有自信。做学术的人必须要有批判性思维,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一直到读研后,参与了很多讨论之后我才做到。”
专业×热情
共事多年的罗欣回忆道,第一次见到谭静远的时候,还以为她是应届生,“在我看来,她是个‘无龄感’的酷炫少女,可以在专业成熟的工作气质与热情洋溢的少女心之间无缝切换。”
30岁生日这天,谭静远为自己办了一个生日Party,主题是“30 is the new 17”,少女心十足。
研究生时,谭静远在安大略湖边。
从高知海归到公益人
在异乡,自由生长
1984年,谭静远出生于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爷爷毕业于同济大学,父母都是学物理出身。”5岁那年,父母陆续出国,她在北京与外公外婆生活,直到小学五年级被母亲接到加拿大多伦多。
“在多伦多的第一年挺嗨的。”——丰富的校园活动令谭静远迅速融入新环境,进入田径队,喜欢短跑和三级跳,还沉迷过空手道,参加学校乐团,美术馆的课程也吸引着她,一有时间她就去看展览,或者在街头看别人涂鸦。
17 岁时,即将高中毕业的谭静远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困难。“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进化论,毕业后可以在加拿大当医生,最差也可以去做科研或者当个大学教授。” 但同时她也很喜欢艺术,“白人朋友们认为读艺术好酷,而华裔朋友和父母则觉得学生物对于我未来进入社会工作更有利”。
最终,谭静远选择了生命科学,并凭着一腔对进化论的热爱进行学习,“整个大学期间我一直非常纠结,成绩还算不错,周边的朋友也是这样学习生活的,但我又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
这种纠结、思考,以及和自己的对抗,和家庭教育不无关系,“父亲让我不断反思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和他人命运的交集
在电视上,谭静远经常看到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学校里也常有针对贫困地区的捐款活动,这让她产生了去做志愿者的冲动,“我一直很喜欢志愿活动,很想去一些欠发达的地方,为他们带去他们缺少的东西。当时,我将这些事情很简单地理解为‘扶贫’”。
2005 年大三暑假,谭静远有了一个机会。成为一个NGO机构志愿者的她,和其他海外留学生、华人,一起前往江西景德镇下面的一个偏远农村,推广课外阅读和开展捐书活动。从加拿大辗转到村子里,一路内心雀跃的她,并没有预料到支教开始后的挫败感,“当地人对阅读推广并不感兴趣,有些人很直接地跟我说,你们五个人来回机票加起来要比捐的这些书的价值高很多”。
“对我来说,能认识一群朋友,组建一个很好的团队来做这些事是很幸运的,但我们没有真正做到让当地人觉得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支教结束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队友在电话里告诉谭静远,她一直保持联系的一个当地五年级的女孩子,不久前跟着姐姐去浙江的服装工厂里打工了。“这件事情让我很受刺激,但我们也无权责怪孩子和父母”。
重新认可志愿的价值
2006年,本科毕业后的谭静远选择读研,并继续着志愿者生涯。研究生一年级的暑假,她再次回国做暑期支教志愿者。这次,她来到了江西抚州的一个农村。
在村子里的一片空地上,她看到一个女孩手握着小学图书室里的书,而这个女孩是一个中学生。询问后她得知,这个女孩在小学读了一段时间就升上了初中,而中学没有图书室,女孩只能拜托在仍在小学的弟弟妹妹将图书室里的书借给她看。
“我很喜欢图书馆,免费、资源丰富。我童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上,书本给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很多孩子需要这些,那个女孩则让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可以在课外阅读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回国,疯狂一把
“研究生毕业后,导师建议我读博,大概6年后我的科研事业就稳定了,生活也稳定了。但如果我用这6年的时间到中国乡村做些疯狂的事情会怎么样?”2009年,硕士毕业的谭静远再次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这次,谭静远决定疯狂一把。用了半年还清6000加币的学生贷款,2010年底,谭静远拎着行李出现在北京的亲戚家中。一个朋友提供了一份教育项目的短期工作给她,完成项目后,谭静远迅速辞职。
“当时存折里只剩下两三千块,但我觉得很OK 。外国的学生都是很穷的,我在加拿大上学时也经常没钱。”三天后,她找到一份外教工作,和学生做英语对话,每50分钟100元,时间灵活,“全职的话,一个月有一万以上,我工作一半时间就能赚到五六千,非常开心。剩下的时间都在找在一个能给我钱的全职公益工作、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认识新的人”。
成为全职公益人
所有事情从她决定疯狂一把那刻开始而变得顺理成章。
在一场针对农村教育的头脑风暴中,谭静远认识了“多背一公斤”发起人、爱聚公益创新机构创始人安猪。不久后,她成为了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的一分子,我负责“一公斤盒子”项目的执行,产品研发设计等工作。
“‘一公斤盒子’的第一个产品手工盒子便是和安猪一起做的,里面的插图是我画的。从小我就会PS,还做过网站,设计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很陌生的事情。”抱着试一下的态度,盒子原型很快设计好了,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投入到学校教学中,这让谭静远很有成就感。
在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的两年间,谭静远走访了云贵川、河南、河北、安徽、甘肃等不下30个乡村学校,与乡村老师和本地设计师一起为乡村学校的课堂开发创新的教学流程与工具,“公益界什么事情都相对初级,不像商业竞争那么很强,我觉得任何东西做两年专研就可以比较有了解”。
2012年4月,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由北京搬至广州,落脚东山口,谭静远在广州开始了另一段生活。回想起最初在北京的闯荡,她说:“成长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必要时强迫自己去面对事情。我有时也会不安,觉得北京的居住条件太差,好想回多伦多找个好工作。但我发现当我什么都不想,放弃一切的时候,世界宽广了许多。”
“成长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必要时强迫自己去面对事情。我有时也会不安,觉得北京的居住条件太差,好想回多伦多找个好工作。但我发现当我什么都不想,放弃一切的时候,世界宽广了许多。”
——谭静远
1 1、2、5、6 谭静远加入天地人禾后,接手了产品设计的工作。她自嘲是设计的门外汉,但十分享受设计的诞生过程。
向阳村的CEO“女儿”
“落脚”广州:田间再出发
去年5月,谭静远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食物运动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一个初创团队,以商业手段综合解决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城市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
短短3年,创始人刘尚文在偏僻的清远连山县向阳村拓展了400亩稻田开展生态农业,并让506户城市家庭吃上了稻鸭米。客户被称为“谷东”,每个“谷东”先预定一年的米,根据数量的不同,价格在1440元~4320元,天地人禾每月将大米快递到“谷东”家。每个三口之家的“谷东”,每年可保护约300 平方米生态稻田——向阳村的生态稻田使用稻鸭共生的种植方式,有效避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作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商业收入,一部分来自公益资助。商业收入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公益资助则投入公益项目例如乡村建设。
谭静远加入后,希望将自己的科学背景利用起来,在村里做一些生态方面的研究,“消费者除了买米,还可以去田边做一些简单的记录,比如有多少只青蛙、有哪些生物。把这些数据汇总,建立数据库,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这里的生态有没有变好”。
一提起向阳村的稻鸭米,谭静远的眼里都闪着光,“附近村都是抛秧,只有我们是插秧,村民插秧时还要拉个绳,让水稻的间距一致。他们说,这不只是好看,对预防虫害也有用”。
“种土”:种下公益种子
今年春节前,刘尚文建议谭静远“试着做一名CEO”。这意味着,她要学习水稻种植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事实上,过去11个月里,她负责的品牌、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传播与客户关系,当中一半以上领域,当时对她而言都是全新的。
“销售是一种消费者动员,上升到社会动员这层的话,是很有意思的工作。你卖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这个米?目前我们的消费者会说,这样对农民很好、农民可以多赚一点。这点对我很重要,大家在消费的同时,开始思考食物背后的问题。”
作为一个初创团队的CEO,谭静远也有过困惑。比起卖产品,天地人禾更希望将力气用在生产和品牌推广上。但目前我国生态食物的产业链仍不成熟,销售渠道并不好找,“合作商和我们一样,有很好的产品,但销售不出去。所以我经常说,这是’弱弱结合’”。
在她看来,最难的地方在于让消费者感知产品的价值。选择食物时,会把生产的可持续性考虑进去的人并不多。
因此,去年8月起,天地人禾启动国内首个系统的食农教育公益项目“种土”——天地人禾相信,食物与农业的学习应从小开始,优质的食农教育可以培养出对土地和食物有科学理解和责任心的人。项目以向阳村为农村游学教育根据地,为4~14岁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提供食物与农业的活动与学习探索体验,旨在培养下一代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领袖意识。
截至目前,已有160个家庭参与到“种土”项目中来。
我们村子,我的家人
返“乡”踏进田间,谭静远越来越觉得,农业很好玩,它包含了科技、农耕文化、经济、地方政治、食品加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方面之间的拉扯、妥协和平衡,打造出了农业系统。忽略其中任何一部分,就会打破平衡,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损失”。
在谭静远和天地人禾团队每个成员的眼中,向阳村是“我们村子”,“因为我们一起建设向阳村,所以向阳村是我们的家,村民是我们的家人”。
这个家,白天空气好、阳光灿烂,晚上则是小动物们的乐园,有蛙声、虫鸣,幸运的话还能看到萤火虫。谭静远很喜欢跟农民打交道,尤其喜欢深入到农户家庭里。“农民会把不认识的人请到家里喝茶,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请你吃,这一点城市人很难做到”。
去年为开展“种土”项目,谭静远几乎每周都会带城市家庭前往向阳村参加农耕活动。暴晒下,皮肤黑了几个度。
在合作农户黎书记家吃饭时,黎书记的太太唐姨对着谭静远说,“你晒得这么黑,像连山人,你爸妈肯定不要你了。”谭静远调皮地回答道:“那我就住在这里,帮你种田吧。”
互相关心,互相信任。谭静远与她的“桃花源”——向阳村,渐渐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对乡村有更美好的想象,并且,她愿意为了实现这份美好,付出多一点点的努力。
她看广州
1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广州的看法。
许志安/郑中基/张学友的《甲乙丙丁》。这首歌当年在唐人街很火,现在在广州的茶餐厅偶尔还听得到。广州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大家相处还算融合,感觉很符合这首歌的主题。
2选择广州的理由。
当时先是从北京来广州出差,发现这里生活特别方便,空气也比较好,生活成本相对低。后来,跟随整个团队集体搬了过来。当然,也很好奇在亚热带居住的感觉。
3广州对你的影响。
我觉得从物料采购的角度来讲,这里是设计师的天堂,我家楼下就是批发市场,什么材料都能找到,这个很重要。4广州最美的时刻。
我住在老城区,有一颗很老的大树。有一次晚上回家,看到一棵树上开满了紫色的花,而且一刮风漫天都是飞花。我老公说那是紫荆花,然后他就开始追着树上掉下来的紫荆花转圈,想接住这些紫荆花。但是紫荆花是转着圈下来的,轨道比较难预料,所以他也一直转着圈,却怎么也接不住。笑死我了。
5不用工作时,在广州最常去的地方。
路线1:从大德路到纸行路喝早茶,富邦中心(健身房),一起开工社区。
路线2:从大德路到惠福西,路过北京路,到东华东,东山口,逵园。
来源:信息时报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