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有效慈善:把善事做到最好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8-3-24 15:59
标题: 有效慈善:把善事做到最好
来源:大公网 作者:纯上2016年底,深圳女孩罗一笑患上白血病,其父通过微信募集爱心捐款,过程跌宕起伏,争议频发,直到女孩不治身亡还馀波未平。2015年,南京女童柯蕾患脊索瘤,家人通过网络求助,将她送到美国就医。同样是起初人人相助,之后质疑“诈捐”,群情汹汹,未有宁日。
(, 下载次数: 96) 大多数人看到他人的不幸都会心生恻隐,慷慨解囊。但怎么才能让你的慈善之举达到最佳效果呢?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麦凯斯科尔(William MacAskill)结合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更好地做善事》(Doing Good Better)一书中提出了“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的概念:即,募捐者应该依靠详实证据和严谨推理找到能让自己的捐赠创造最大善果的途径。作者认为我们出手相助前应该先问自己五个问题:一、多少人会获益,会获得多大好处?二、这是我能做的最有效的事吗?三、这件事之前是否一直被忽视?四、如没人相助会发生什么事?五、项目的成功机率如何,成功带来的结果有多重要?此书前半部分用大量图表、故事阐释这五个问题,后半部分则展示如何用“有效利他”原则解决具体问题:怎么参与募捐,追寻何种职业生涯,支持哪个公益事业等。
(, 下载次数: 111) 作者提倡,首先要用“快力”指标(QALY,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评估慈善事业。“快力”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提出,通过考量某项举措如何延长生命、提高生活品质来评估健康项目的成败。他认为,这项指标也适用于评估善举。比如,比较两个援助非洲的项目。一个在河边装上特製的旋转木马,希望通过儿童游戏产生的动能取水。另一个则为学龄儿童发药打蛔虫。前者当年名声大噪,获得政要和大公司资助,善款数额巨大,结果却令人失望。后者听来庸常,但物美价廉,有效解决了非洲儿童健康、教育方面的大问题,让他们日后成为自立自主的人生赢家。同样,作者还通过具体例证揭示:为自然灾害捐款不如支持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项目;日本海啸与海地地震的后果不同,我们该给长期被忽视的穷困地区而不是自身实力雄厚的国家捐款;援非项目的确给当地造福无穷,尽管现在非洲依然存在严重问题;有钱人捐款比医生亲力亲为救人更多;美国选举、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高风险项目,就算明知个人力量微不足道,难以扭转乾坤,我们也得积极参与、努力干预,因为做比不做好,“不作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远远高于“作为”付出的代价。
(, 下载次数: 82) 接下来,作者用这些原则指点大家怎么挑选最有效的慈善项目和最高效的工作。对前者,我们必须考量该项目的具体使命,收支盈亏,实践效率,资金积聚各方面的可靠证据。对后者,我们该斟酌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个人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这项工作对自身日后成长的影响等。他本人就不仅著书立说,还建立了两个非营利性组织实践他的理论。麦凯斯科尔“有效利他”原则的根本是提倡理性分析,反对感情用事。如,他反对因亲人罹癌病逝就只支持癌症研究的“非理性”选择。此书可能对慈善机构、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有振聋发聩作用,但普通人实行起来不无困难。因为人从根本上说是感情动物,出手行善时容易跟着感觉走,要时时理性恐怕很难。科学家也发现,做好事获得的道德快感与对物质回报的追求由人脑不同的部分主管。不过,根据大数据分析,年均收入五万二千美元者就属于世界最富裕的百分之一人口,二万八千美元就是世上最富的百分之五人口。哪怕你生活在美国的贫困线上,年收入一万一千美元,那你也比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富有。富裕国家的人民每捐一元,贫困地区人民就能获得百倍收益。慈善募捐,除了理性选择,也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激情和勇气。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