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慈善组织能够引领整个社会向善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9-11-19 11:50
标题: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慈善组织能够引领整个社会向善

“中国社会组织春天到了,为什么?2009年,中国的社会组织只有43万,到现在2019年10月,达到了83.5万,增长了近一倍。但是,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也很大。”,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名誉理事长黄浩明这样说到。

中国的社会组织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慈善组织对社会组织产生了哪些影响?还有哪些提升空间?今年10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人民日报媒体公益基金主办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媒体公益沙龙”在深圳举行。会后,《民生周刊》记者就这些问题对黄浩明进行了专访。

(, 下载次数: 46)

民生周刊: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的变化天翻地覆。您是一位资深的公益人士,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很多年,您看到中国的社会组织都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感受?

黄浩明: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社会组织已经被纳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社会组织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部分,社会组织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最高层面的机构进行改革设计,成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谋划的一部分,社会组织成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主体。

第二, 做公益慈善已经成为我们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十年前,社会组织的数量仅有43.1万,截止到今年10月,已经达到了83.5万,增加了近一倍,发展速度非常快。十年前,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口才有544.7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0万规模,就业人口增加了也接近一倍,其经济价值也彰显出来。这些数据表明社会组织对国家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第三,社会组织的成果,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而是要看社会影响力。几十年来,社会组织不断给国家一个精神引领,这就是最大的社会价值。希望工程30年接受了150亿,也只够修15公里的地铁(成都地铁每公里造价突破10.26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影响力太小;但希望工程30年资助了594.9万人,其社会价值成效就非常明显。一项工程帮助了很多人,并且这些人又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做公益正是要看这项事业影响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激发社会更多的人参与,一起做善事。

民生周刊:您有很多头衔,几乎都涉及公益,您研究德国、英国、美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对公益事业充满了思考和探索。您认为慈善组织对社会组织产生了哪些影响?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黄浩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是中国首部慈善法。如今我国慈善法实施3年,慈善组织仅5500家,相较社会组织83万的规模,只占千分之六。尽管占比小,但慈善组织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慈善组织透明度高开放性强。慈善组织运作起来要专款专用,并且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所以它在这一方面带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行。

第二,慈善组织引导社会文明进步。慈善组织力求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例如,慈善组织能够下沉到社区,在社区新老居民融合、社区安全、居民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社区治理问题,慈善组织都发挥着它的引领作用。

第三,慈善组织助力国家大政方针。以扶贫为例,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慈善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整个社会组织都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三年间有近1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到扶贫领域。这笔资金在整个社会的贡献率里占比达10~20%,贡献力相当大。

第四,慈善组织能够引领社会向善。相较其他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受老百姓关注度最高,毕竟是大家捐的钱,作为捐赠人很关心这些钱会怎么用,而社会各界对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关注度比较少。

总之,中国慈善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引领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民生周刊:您觉得慈善组织在人才培养、组织专业化等方面,还有什么提升空间?

黄浩明:我国慈善组织的规模、资金量都不太一样。慈善组织的人才培养需要分类对待,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说,在时间许可和财力允许的条件下,社会各界人才可以到公益学院深造,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也正是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人才却短缺的情况下于2015年应运而生,目前已培养了各类慈善行业人才,达到3000人的规模。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用网络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国际公益学院的公益网校注册学员已达到了34000人。有的组织规模很小,还可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内部培训制度。

简言之,提升慈善组织人才培养和组织专业化等方面的空间,需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系统战略设计、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国际合作、因地制宜实施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民生周刊:最近 “区块链”这个词非常火,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这一领域早有研究,您如何看待公益与区块链的结合?

黄浩明: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指数、公信力,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应用区块链技术是未来公益慈善界必须要走的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审核、隐私保护和透明化等方面,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重要特点。

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对公益事业有三个意义:一是不可篡改,保证运作的真实性,公益资金专款专用,不会再有挪用现象;二是有隐私保护,无论是捐赠人还是受赠人,信息都变得非常安全;三是可追寻机制,可推动慈善组织更加自律和自立,更加规范发展。

我建议慈善组织应拥抱区块链技术,采用区块链技术推动中国慈善行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和谐发展、引领社会向善与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刘烨烨)


来源:民生网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