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钱志亮:父母这样教,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强!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1-3-15 20:20
标题: 钱志亮:父母这样教,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强!
                                                                                                   
全文2905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

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

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

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
儿童的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是没有新的朋友。

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孤单、心情沮丧,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 下载次数: 41)
同样,儿童良好的交往能力也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非常好的影响。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学习能力、言语发展、智能活动、情绪反应、社会行为等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良好的交往能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0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别人的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 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如闲暇时可以和孩子多交谈,尽量不要用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
阅读故事时,不要每次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听完全文后自己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
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着用多种方法表达一个事物,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使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方面,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
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含有多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对语言,特别是对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
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语言沟通。儿童3、6岁及8、9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判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几个指标是:说话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用词恰当,能比较完整连贯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要使其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呢? 首先,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向孩子提一些问题,由孩子自己来表述;当孩子表述出现困难时,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些提示,切忌粗暴打断或是由家长“代劳”。
站在孩子的角度,循循善诱,他们对言语的精细加工和组织的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改善。 学习“有效、准确”的表达,组织自己的思维,毕竟是个费脑筋的事,因此,父母在做到了“平等交流”以后,还需要创设一个让孩子愿意“表达”的情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情境不失为最佳选择。 大方地接受和委婉地拒绝他人:
孩子学会正确地理解他人言语之后,还要学会大方地接受和委婉地拒绝别人。
当别的孩子想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某个玩具或者游戏的时候,要教导孩子大方地接受别人:“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或者不愿意答应别人的请求或要求时,他们往往会很简单地拒绝别人,甚至把东西抱在怀里就跑开了。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 儿童刚刚开始形成自我、还不知道如何同别人沟通时,家长的启蒙非常重要。家长要教会孩子在交往中遵守秩序、调整自己,为将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打下基础。 致谢和道歉:
父母要从孩子幼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别人帮助了自己,要大声说“谢谢”,自己不小心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要说“对不起”等。 要让孩子有礼貌,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
如父母要孩子送来报纸,礼貌地说一句:“请帮我拿来今天的报纸。"当孩子做完这件事后,说一声:“谢谢你,我的小宝贝!”这就在语言行为上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事实上,以礼貌对待孩子,不会失去父母的尊严,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敬重。 对孩子的尊重应充满于日常生活,您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尊重他人的氛围。
当您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经常说“请你······”,不使用生硬的命令。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说声“谢谢”。有什么事,您可以与孩子商量。 02 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规则

懂礼貌,会合作,学会交流与分享
一般来讲,人们都喜欢性格开朗、微笑着向人问候的孩子和有礼貌的孩子,大家也都乐意与他更多地交谈。
如果遇到熟人就躲,或遇人问候不搭理,这样的孩子就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别人也就不大喜欢与他接触。这样,他的性格就会越发孤僻。
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父母应教育孩子多考虑小伙伴的建议和意见,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耍赖;想和别人一起玩儿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我们一起玩儿好吗?咱俩交换玩具行吗? 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的规则。比如,在参与团体游戏的时候,不懂得“排队”规则;小朋友们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只会按自己的想法做。 为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久而久之,孩子习得的社交规则,被他逐渐内化形成稳固的能力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当中了。
体态及辅助语言的应用
人的肢体动作、表情等也同样传达着某种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让孩子了解不同体态的不同含义,以及不同感情不同体态的表达方式。如:友善欢迎、好朋友相见、探身倾听、感兴趣、厌烦、不敢肯定、疑惑、怔住了······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手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辅助语言,如这儿、那儿、这个、那个、过来、走开、去、拒绝、欢迎、安静以及1、10数字的表达方式等。 ③ 矛盾和冲突的解决
家长要明白,孩子们的冲突并非都是坏事。他们通过冲突,才能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逐渐学会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用友好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之间发生摩擦、冲突之后,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过一段时间又和好如初。 因此,当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在没有过激行为的前提下,家长最好首先做个“旁观者”,而不要急于去做“裁判者",要善于做有效的“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如果孩子们一时解决不了,家长可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或者放弃自己的意见顺从对方,或者学会说服对方,使自己为别人所接受,或教会孩子学会“合二为一”,将双方意见有机综合而取得皆大欢喜的结果。 03与不同年龄、性别、国家的人交往

进入小学后,孩子接触到的人将会是形形色色的:一个学校中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甚至不同的国家。
所以,在入学前,教会孩子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将会给孩子以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这个基础需要家长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面对不同的人群,家长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原则。如尊重他人,不卑不亢。END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