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这届中国孩子,活得到底有多痛苦?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1-5-28 09:00
标题: 这届中国孩子,活得到底有多痛苦?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作者:主创团·JK不二子

李玫瑾教授曾对女儿这一代的幸福生活表示羡慕。
 
没想到,女儿却说:“我们这代人非常羡慕你们这代人,你们太幸福了。”
 
李教授问孩子:“为什么?”
 
女儿说:“们大人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

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
 
妈妈,不是一天,是12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 下载次数: 43)
 
李教授听了很震惊,感慨到:“这人不疯才怪呢。”

(, 下载次数: 39)

但其实,这不正是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现状吗?


当代孩子,被圈养的一代
 
加州大学一项针对当代儿童的研究发现:
 
现在的孩子,除去在校学习的时间,90%的闲暇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

或是在书桌前写作业,或是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又或是盯着手机玩电子游戏。
 
即使是在孩子们外出活动时,父母也会密切关注,紧盯孩子,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饭后活动。

而这种收窄孩子世界的现象,整个世界都在发生。

(, 下载次数: 55)
 
上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一路上被妈妈各种“提醒”: 

“别跑那么快,会摔跤;别碰这个栏杆,有细菌脏;别坐这个石凳,凉了要拉肚子!”   

但凡小男孩想做什么,妈妈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了孩子的安全,一一阻止。
 
最后,弄得小男孩不知道该干什么,愣愣地站在草坪上发呆。  

身为父母,保护孩子是我们的天职。

但过度的警觉,会毫无声息地禁锢孩子的生长。

(, 下载次数: 62)
 
前段时间,一位杭州爸爸因为一句话上了热搜。
 
他家孩子因为课间在走廊跑动,连续几周被班主任点名批评,还上了批评榜。
 
爸爸想着男孩可能太调皮,回家便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可后来才得知,原来,学校为了安全,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学生在走廊、教室内跑动,不允许去隔壁班串门。
  (, 下载次数: 39)

而男孩呢,也仅仅是因为老师拖堂,课间赶着去上厕所跑了几步,就被点名批评了。
 
爸爸怒吼:孩子野一点又何妨?
 
捆住孩子的手脚,束缚孩子的心灵,这样的圈养,看似省事省心。
 
可是,被圈养的孩子,在这个狭窄的圈里,难以形成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也难以养成快乐健康的心态,后患无穷。

(, 下载次数: 44)
 
千万别在鱼缸里养孩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鱼缸法则
 
讲的是,几条小鱼被养在一个鱼缸里,很多年了。
 
水温合适,环境优美,每天都会有人按时喂食,可它就是长不大。

人们一度认为,这鱼可能就是这种小个头。
 
后来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人们就把小鱼养在了院子里的池塘。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这些小鱼竟然长大许多。
 
小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
 
被圈养起来的孩子,就像养在鱼缸里的小鱼。
 
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也无法与外面的世界建立通畅的连接,身心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 下载次数: 55)

比如,肥胖和体弱、注意力紊乱、动作协调性差。
 
教育部一份监测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超过10%,整体比例正逐年上升。
 
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根据中国儿童日常习惯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5000万儿童被列入超重或肥胖。
 
比如,在室内过多接触电子设备,听觉、嗅觉等感官发展较弱。

我每天去学校门口接娃,发现排队走出来的孩子竟然一半以上都戴上了眼镜。
 
教育部曾发文,截止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小学生为6.5%,中学生为14.5%,高中生为11.8%,而大学生为30%。
 
孩子被圈养,长期缺乏运动,与大自然断开连接,造成的健康问题不仅是生理上的肥胖、体质弱和近视,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抑郁等心理问题。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2019-2020国民心理健康报告》,里面有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基本上,每10个小学生就会有1个检出抑郁,每10个初中生就有3个检出抑郁……

(, 下载次数: 53)

伴随着高抑郁率,青少年跳楼自杀的悲剧也频繁不止
 
3月15日,广西南宁14岁初二女生因有严重的抑郁症坠楼;

4月13日晚,长春15岁女学生从楼顶跳下轻生;

5月4日,昌吉高三男生饱受3年抑郁煎熬,高考前选择跳楼……

卢梭说,"虚弱的身体,永远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被圈养的孩子,是虚弱的身体在拖着虚弱的灵魂。

(, 下载次数: 40)
 
鱼缸养不出大鱼,孩子需更广阔的天地
 
要想使孩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空间。
 
(1)多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成为“终生运动者”
 
《习惯的力量》一书写道:

“某些或某个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进而重塑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就是引发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
 
对于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
 
儿子在幼儿园时,非常胆小,加上表达不清,小朋友们都不太愿意和他玩。
 
中班的时候,特意让他参加足球训练,每周坚持4-5次户外训练,风雨无阻。

在运动中,和队友身体碰撞,一起挥洒汗水,一起赢,一起输,儿子轻而易举结识了新朋友,整个人也变得积极主动。
 
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减少焦虑和压力,让孩子心情放松愉悦,提高注意力、自制力和学习能力。
 
大脑中的海马体也会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它们能让孩子变得更积极向上,精神饱满。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3-6岁的孩子,每天根据体质和实际情况,运动2-3个小时。

6岁以上的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要进行1个小时以上有强度的体能活动。
 
(, 下载次数: 58)

(2)多亲近自然,培养生命的智慧
 
卢梭说:最好的启蒙教育是在大自然中感知,而不是看书。

孩子的自我认知,一定是通过感觉,把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定位自己的坐标。

回归自然,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韩国影星李英爱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举家搬迁到远离都市喧嚣的杨平居住。
 
她在家门口开辟了一片菜园。

春天,种下各种蔬菜水果,和孩子们一起浇灌;

秋天,一起采摘果实,用天然地下水清洗食材,带着孩子做料理。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飞鸟鱼虫,各类植物,大自然赋予了孩子们更多的灵气和快乐。

儿子承权9岁时就已经可以和大人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女儿也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音乐家。

亲近自然,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心理学家李子勋也呼吁:“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作为父母,要尽可能的让孩子通过视、观、触、闻、感与自然亲密接触,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

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远足,去感受世界的神奇。

实在没条件,在家里种种植物,公园、楼下花园都是好去处。
 
(, 下载次数: 64)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特曾说: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当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给孩子两样东西:

根和翅膀。
 
所以,千万别在“鱼缸”里养孩子。
 
生如鲲鹏,当入天空与大海。

自由翱翔,快意徜徉。

与天下父母共勉。

本文作者:JK不二子,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