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青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attach]63752[/attach]
孩子铆足劲考了95分,结果却只有C等!期末考试成绩出炉,杭州一位妈妈却有苦说不出。
原来,她家孩子史无前例考了95高分,但因为班里的孩子满分比比皆是,99分、98分也不在少数,因此,儿子这个令她喜出望外的高分,仍被归于C等。
这位妈妈用“过山车”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言语之间,藏不住失落和失望。
她说心情郁闷,却又不好批评儿子,毕竟,向来成绩不理想的儿子,为了迎接这次期末考,又是上网课,又是查漏补缺,开足了马力。
明明看到孩子的努力,却又感觉深深失望,为人父母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基因大神尹烨说:“这个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
每一个孩子都焕发着自己的神采,无奈的是,当父母悄悄把期望变成了底线,孩子在父母眼中也便黯然失色……
01
当期望成为底线,孩子学无力
有人说,90%家长焦虑的真相,源自对孩子期望过高。
深以为然。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叫做《上岸》,以一个海淀妈妈的视角讲述她带儿子冲刺“小升初”的鸡娃历程。
儿子10岁前,妈妈很“佛系”,只盼着他快乐长大就好。
孩子四年级时,偶尔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宴,她突然发现,在座的每一个妈妈已经在为小升初“冲刺”,而自己却连“起跑”都没有准备好。
育儿策略从此改变,她也加入了“鸡娃”队列。
为了让孩子成功“上岸”海淀“六小强”,上传说中北京最好的中学,她不惜辞去世界500强的高薪工作,做起了陪读妈妈。
从此,孩子的兴趣班换成了奥数班,孩子的业余时间,也被一张张试卷填满……
很多家长身不由己中走进“鸡娃”队伍,不停督促孩子向前拼搏,却忘了回顾自己的初心:
那曾经唯盼孩子健康长大的期望,不知不觉在竞争的世界里,变成了对孩子的底线。
一个孩子被父母赋予过高期望,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你只有考一本的能力,他们却希望你能考北大清华;
你只想好好活在当下,他们却为你指引了长长的未来; 你只想好好学习,他们想你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实习; 你累得怀疑自己的目标,他们却告诉你如果不努力就会变成他们那样; 你能力有限,又不得不因为他们自己的遗憾而要努力做得更好……
终于有一天,他们对你放弃了,你却再也找不回原来的那个你了……
期望越高,孩子学习的动力越无力。
被焦虑蒙蔽父母的双眼,也就难以看清孩子的真实。
在不切实际的高期望下,孩子要么压力过大,产生焦虑;要么逃避压力,产生畏难情绪。
当一个孩子清楚自己能力不足,在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往往习得性无助,从而放弃努力,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又或者成为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任由摆布……
[attach]63754[/attach]
02
“外驱力”还是“内驱力”?底线原则是关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
换言之,内驱力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关键。
对此,有不少父母大吐苦水:想法设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可孩子依然是咸鱼,怎么办?
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模糊了“外驱力”和“内驱力”的界限。
什么是内驱力?它其实就像装进孩子内心的小马达,会源源不断产生动力,孩子在被推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出进一步努力的意愿。
相反,外驱力则需要借助外在因素,通过奖惩等方式,促进孩子进步。
相声大师于谦曾在《幸福三重奏》里说过这么一件趣事。
为了解决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普遍性问题,他未雨绸缪,在儿子入园前就开始做各种心理铺设。
每每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他就花式夸奖:“你这么棒,将来肯定得送你上幼儿园。”
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孩子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等到真正开园的那天,儿子高高兴兴进了校园,之后每天也都是充满期待地去上学。
直到半年后,他家儿子才得知真相:原来,上幼儿园并不是他的特权,每个孩子都得上呐!
然而,这并不妨碍孩子上幼儿园的心情,因为他早已爱上了幼儿园。
心理学上,将这样的行为称为“正面强化”,以外推之力触发孩子的内驱力。
事实上,“内驱力”和“外驱力”都是教育心理学中常作激励孩子动机的主要方式,但它们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总是此消彼长的。
孩子慢一拍,父母拼命催; 孩子稍稍有些厌倦,父母不厌其烦讲大道理; 孩子不争气,父母不烦躁甚至用体罚的形式,希望孩子长记性……
父母本意是为了鞭策孩子,但这样的外推方式,结果常常不尽人意:
父母盯得越紧,孩子越消极怠工;孩子习惯了被奖励,事事与父母讨价还价……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策外驱还是促内驱?底线原则是关键!
好比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可以提前对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帮助孩子一起度过心理难关。
但却需要让孩子清晰地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必须上学,这就是底线!家长切不可因为各种情况而妥协。
“底线”它就像内驱力和外驱力之间的一道界限,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它也像一张安全的网,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明白触线需要反弹。
当一个孩子,慢慢明白了遵循原则,他也就会渐渐领悟自己的职责,从而鞭策自己,努力上进。
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03
如何培养一个有内驱力的优秀孩子
外驱力是锦上添花,内驱力才能促动孩子跑得更快更远。
如何唤醒孩子内心的小宇宙,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又坚定的孩子,3个建议,给各位父母。
1)重新认识你的孩子
“这孩子很聪明,就是有些懒。”
“如果上心点,他就能发挥出更大潜能!”
……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时,千万不要用“懒”给孩子贴标签,这会蒙蔽很多问题本质,成为对孩子具有杀伤性的误判。
心理学家亚当·普莱斯说: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实际上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
越是成绩差,越缺乏内在动机的孩子,越存在这样的焦虑。
家长总是理所当然认为孩子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准备,却其实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做好预习;
家长总以为,孩子只要后起直追就能迎头赶上,可现实的难度,早已让孩子还没有开始,就选择了放弃……
重新认识你的孩子,这才是策动孩子内驱力的第一关键。
只有家长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孩子,孩子认识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才能用正确的方式促自己努力。
2)停止拯救
常常有家长向“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取经:为什么你不费力气就能轻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答案总是令人意外,你会发现,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父母日夜操心、全力以赴培养的结果。
是时候终结“直升机式”的育儿方式了,停止拯救吧,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探知,自我迷茫,自我拯救的探索,如此,孩子才会在一次次的蜕变磨砺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也许过程会漫长,会痛苦,但等到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就会让孩子用最好的姿态迎接新生。
3)“我认为我行”
真正促动孩子产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让孩子在面对任何一件事的过程中,相信自己能行。
拥有自我效能的孩子,他们更善于克服困难,容忍失望。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始终有自信将失败归结于自己可掌控的因素,用成长面对失败,在失败中促进再次成长。
04
苏格拉底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深埋一簇幽幽跳动的火苗。
拨一拨,让火苗烧起来?还是浇一浇,熄灭了孩子的希望?孩子的梦想之火,很多时候都在父母不经意之间的一举一动:
一个恰到好处的鼓励,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亦或是一种燃起梦想的兴趣……
以洞察之心了解孩子,以明辨之心教育孩子,以接纳之心尊重孩子。
孩子的人生城墙,在点点滴滴中筑成,待来日,登上城堡,眺望远方,看到更美的风景。
-END-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萨提亚育儿」,搜索「satiryuer」即可关注,[阅读原文]。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