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14岁,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后,妈妈带着她来到安肯。
小雨说她对自己的身体症状早有觉察,但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抑郁,只是觉得自己有问题。
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她每天都很低落、疲惫,什么都不想做。
紧接着记忆力下降,经常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然而然的成绩下滑。
一次吃饭的时候,小雨妈妈说,“这次怎么退步这么多”,她立刻觉得心沉了下去。
小雨妈妈觉得孩子总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太爱说话,可能是最近学习忙,没有过多打扰。
直到有一天,小雨说自己不想去上学了,她突然意识到,孩子可能生病了。
躲在房间的孩子
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
为什么在没有成人的负担和责任的青少年阶段,孩子会走向抑郁?
小雨妈妈是公司的中层领导,在小雨六岁时,夫妻离婚,一个人照看年幼的弟弟和小雨。
妈妈工作忙碌,于是小时候的小雨非常独立、懂事,尽量不给妈妈带来负担,早早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小雨说她渴望成为优秀的人,特别想要证明自己,在学习方面非常努力。
“远离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她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
幼年时的情感忽视,单一的衡量标准,让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学习好,人缘好,看的书多......
而现实无法与期望平衡时,一次次陷入挫折与痛苦中,这样的对抗带来的是对自己的攻击和伤害。
随着大脑不断下达更多的指令,身体不堪重负开始“摆烂”。后面学校让在家上网课,她整天躺着床上,一个人玩手机或者睡觉。
渐渐地她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变得情绪敏感,沉默寡言,无缘无故就会哭泣。
开始改变
每一段旅途都有收获
开展综合评估后,小雨妈妈和咨询师团队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了长程解决方案。
解决情绪烦恼
首先是情绪调节,缓解负面认知,帮助小雨找到生活的动力。
小雨告诉咨询师,自己极力想摆脱现状,却像陷入了泥潭,越挣扎越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同时她也担心功课落下太久掉队,想要像以前一样却无法行动,内心充满焦虑。
咨询师全面评估她的情况后,先是引导她接纳情绪,学会放松减压,懈怠、疲惫,不是意志力不够,这是抑郁带来的状况以及药物反应,是很正常的事。
围绕小雨的目标,教给她情绪调节的方法,包括改善负面认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到,能改变的事情上,慢慢摆脱悲观无助。
同时,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向,是能够恢复到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在心理教练线上手把手指导,帮助小羽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也积极肯定她的每一次进步,帮助小雨看到自己的能力,重新找回信心。
为家长提供支持
开始做咨询时,小雨妈妈非常后悔自责,她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没有给她完整的家和足够的关心。她不能理解的是,自己和同龄人都差不多是这样过来的,怎么孩子会抑郁。
小雨妈妈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十六岁独自外出打工,自学考上大学,毕业去大城市、找工作全都是自己做主,父母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一直这样顽强的成长起来,她不太会流露温柔的一面,离婚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工作也毫不懈怠。
咨询师看到她坚强的样子背后,是始终无法放松的身心,充满了疲惫和委屈。
在一次次的咨询中,引导小雨妈妈照顾自己的情绪,抚平过去的创伤,只有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放下自责和懊悔,看到自己的不容易,先关心照顾好自己,才有力量去照顾女儿。
提升亲子关系
从家庭关系入手,为孩子提供温暖、有力量的支持环境。
小雨妈妈会抽出更多时间来照顾小雨,做她喜欢吃的饭菜,一起在家里做手工、看电影,增进母女的关系。
在女儿抑郁发作,小雨妈妈不知道应该怎么陪伴的时候,心理教练会进行线上指导,让小雨妈妈先接纳,再引导,陪伴孩子稳稳地度过这次风暴。
在三个月过后,小雨妈妈能够坦然接受现状,降低自己的所有期望,只想女儿能够健康,她积极学习抑郁相关的知识,完成咨询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她身上改变的动力也深深影响着小雨,关系更亲密了,小雨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咨询方式,三甲医院专家评估,心理教练全程跟踪,在服务期内多对一进行指导,一个阶段的服务结束,小雨的状态明显转变。
暑假结束后,小雨在新学期开始时回到学校,老师同学得知情况对她非常关照,她觉得自己的状态不错,愿意慢慢跟上同学的进度,不给自己太大压力。
编辑:良姜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