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热搜上看到一个话题:
从小就自卑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从来不敢惹事儿,被惹了也很好被打发;
从来不敢张扬,特别害怕别人的关注;
不敢从容的与人沟通,更别说据理力争了,但凡对方强势,我让步便是;
不敢争取,哪怕有机会、有实力,也因为不敢开口无法出头,只能做打下手的辅助工作;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自卑的心总是形单影只,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没有人天生自卑,但却有几种家庭,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01
喜欢打击、否定孩子
曾有人提问:被父母骂得不想活了是种什么体验?
有网友回答说: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除了绝望不知道怎么形容。
父母的差评,永远是打在孩子心里的一记重拳。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镜映客体需要」,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当孩子展现某些特质时,需要有人给予肯定,令他获得自我价值感。
比如,当孩子成功自己系上衣服的扣子,兴致勃勃地向父母展现自己的新技能;
比如,当孩子连贯地弹出一首新曲子,兴高采烈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进步;
比如,当孩子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东西,兴奋不已地向父母分享发现时。
这都是孩子在向父母寻求镜映客体的需要。
如果此时,你忽视、不接纳,甚至否定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变得愤怒,然后羞愧,越来越自卑。
你看你又系错了;
还是断了啊,赶紧再多练几遍;
别乱捡地上的东西,多脏呀。
没有获得父母足够肯定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这种肯定。
在他人面前会感觉不自在,会很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
但如果,父母可以耐心的聆听,发挥镜映客体的功能,映射并接纳孩子的真实模样,去稳稳的接住孩子的各种情绪。
看见并回应他们的内心需求,并不吝啬地给予肯定、赞扬,
耶,你自己能系扣子啦,真厉害!
刚刚那首曲子那么难,你都能连贯的弹完,厉害!
刚刚你自己玩了半小时都没有找爸爸妈妈,你专心干自己的事情简直太酷了。
孩子则会从父母的接纳、肯定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这便是大多数人最初的自信和底气。
02
过分夸大自己的不容易
什么样的家庭里,孩子活得最小心翼翼?
一定是父母“不好惹“的家庭。
这里的不好惹,除了最显而易见的暴躁严厉、情绪不稳定、严厉高要求,还有一个很隐秘的,便是道德绑架——重复自己的付出、夸大自己的不容易。
你看不到爸爸妈妈都很累吗?
我们起早贪黑、辛苦挣钱都是为了谁?
长久这样,孩子会觉得欠你的,活着感觉是在还债。
父母不是父母,是恩人、是债主,他能不小心翼翼吗?
犯了错、闯了祸、做得不够好、没让你满意,他能不愧疚、自责吗?
小时候可能仅仅是觉得对不起你,等孩子更大、等懂事一些,还会让孩子产生危机感。
因为他会感觉父母没有经营好一个家庭的能力!
父母连自己都艰难,怎么可能有本事跟外界抗衡呢?
所以与人相处,他便不敢闯祸、不敢冒险、不敢惹别人,害怕没有人能给ta兜底。
为什么很多霸凌的孩子都是自卑、唯唯诺诺的性格,而且被欺负,不敢告诉父母?
因为父母从小就没有给孩子“能扛事儿”的信赖感,这些孩子从本质上就不相信,父母有能力搞定这一切。
成年人当然都很累,谁不希望孩子能无条件配合我们的节奏呢?
但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累,不是孩子造成的。
是我们不甘于现在的生活,是我们想要更多的结果,是我们一厢情愿希望孩子能像个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个环节。
如果你实在觉得自己就是委屈、就是付出的多,得不到对等的回报。
那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降低自己的期待。
当然了,其实说这些,我自己也做不到完全不抱怨,成年人也是人,不是机器啊。
所以抱怨可以有,但我们一定要有一份察觉,尽量找到更妥当的发泄和表达方式。
03
要求孩子懂事
我们小区有个奶奶,经常向我们夸赞孙女甜甜懂事。
8岁不到的孩子,经常照顾弟弟,一带就是大半天。
穿衣服、上厕所、喂吃的、哄着玩,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反应都是先让给弟弟,比大人都做的好。
甜甜我在小区也见过,奶奶确实没有夸大,长姐如母,说的大概就是这孩子了。
同样8岁,有时候看着人家的老大那么懂事,再看我家姐姐:
时而抱怨,“妈妈,我现在想跟我朋友单独玩,不想让DD一起,你能带走他一会儿吗?”
时而大喊,“DD!这是我好不容易搭好的,你不能给我毁了!再破坏就不许你靠近!”
说实话,不羡慕是假的。
可,每每看到甜甜明明也想跟朋友玩,却为了照顾弟弟不得不放弃;明明也很喜欢的玩具,但只要弟弟出手一定会出让的小心。
我剩下的只有心疼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多懂事的本质是一种压抑,隐藏自己真实的需求来迎合别人。
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愿意懂事。
在家能迁就弟弟,固然是好,但是这种必然也会从家庭之内、延续到家庭之外。
她在校也会为了合群而讨好朋友、工作会为了被肯定、认同而迁就同事,婚姻中也会为了维持关系步步忍让。
因为,不确信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所以在任何关系中都很容易处于不安的状态,总是习惯性的讨好和退让。
养育2个孩子8年多,我最怕的就是他们有一天变得听话、乖巧、懂事。
哪怕像CC这样一个高自尊、高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在她作妖不配合时,我也从来没说过她“不乖”。
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的感受不重要,我要放弃自己的权益和需求,去做让别人高兴的事情,我才能被喜欢”。
大人们想要的「乖」,更像是一种驯服,一种情感绑架。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啊,千万不要总在几个孩子之间比较:
你看看弟弟\妹妹多乖,哪跟你似的这么轴;
你怎么这么懒,你看哥哥\姐姐早就能帮家里干活了,你就不知道懂事一点。
无论你是有心还是无意,公开比较孩子,或用任何方式表达一个孩子是榜样,都会让另外的孩子形成无望感。
而孩子是多么敏感的生物呀。
只有被爱,被宠着,ta才敢任性,才敢撒娇,才敢说不。
《弗洛伊德的使命》里有一句话:
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导致他这一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自信的孩子,往往积极、乐观,不怕失败,不在乎流言,内心永远具有向上的力量,所以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而自卑的孩子,就像永远不被光照到的阴暗,低到尘埃里,踌躇不前,又怕影响别人,活的太累,太苦……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