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5个步骤!提升公益项目成效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4-5-15 07:42
标题: 5个步骤!提升公益项目成效
[attach]77431[/attach]

一线机构在开展公益项目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疑惑: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但是看不到有效成果,反而衍生出新的问题;办的明明是好事,但是费力且不讨好……公益项目要如何提升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供了5个实用方法。


*备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品説(pinshuo123),略有删改。作者:顾正品丨社工客创始人。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公益项目是指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一系列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作用的,为实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目标、有一定预算、在特定时限内完成的工作(产品、服务或成果)。公益项目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开展公益项目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只讲情怀,不问成效。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很热心地做好事,为什么还要对我有这么多要求?”


作者认为,开展公益项目需要秉持“成效导向”否则会导致资源浪费,不仅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衍生出新的问题。


(, 下载次数: 38)


比如,某公益机构的某个公益项目是给山区儿童送书包。在该机构的宣传和组织下,公众纷纷进行爱心捐赠,购置大量书包送往山区,体现出对公益的热情。如果项目实施方“只讲情怀,不问成效”,只管送出了多少个书包,不太关注山区儿童是否需要书包,更不清楚孩子们拿到书包之后会有什么改变,大家的爱心捐赠可能会被浪费,孩子们也会陷入失望和迷茫的境地。他们接收到的书包用不完,而真实需求反而没有得到关注与支持,大家会越帮助越无助。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公益项目需要提升成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01 从真实的需求出发

(, 下载次数: 31)


项目开展之前,需求调查是必需的工作环节如果在服务对象需求尚未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就贸然立项开展工作,项目就会失去方向性与针对性。


如果没有需求调查,项目所回应的需求可能只存在于我们的臆想之中,或者回应的需求不是刚需,无关痛痒,犹如隔靴抓痒,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项目需求调查需要了解受助对象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相关资源及其面临的问题。如此才能确保项目设计和实施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提升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何开展项目需求调查?大批量常规类、打分类的调查类目适合于“问卷调查法”;想了解个体或小组深层次的想法与需求,可选择“访谈调查法”;成本所限、时间紧迫的项目,可选择“文献调查法”;为避免数据虚假或调查对象的“伪装”,“观察调查法”可以作为有力补充;最后,如果想更近距离地感受受助对象的处境,以当事人视角发掘需求,“田野调查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02 以项目使命和目标为导向

(, 下载次数: 39)


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催生公益项目的使命和目标。这将确保团队成员以终为始,齐心协力,将资源投入到最被需要的地方。


项目使命是指项目团队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到达的一个“彼岸”,项目目标则是项目团队为到达“彼岸”要完成的具体指标。


用一个直接比喻来说明:做项目的过程,就像我们去某一个目的地,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我们知道了为何出发,也需要知道到达什么地方。


使命是我们预期到达的终点,虽然暂时看不到,但心有所向;目标则是路上的路标,需要清晰可见,以便我们了解方向与距离。


项目目标制定可参考SMART原则,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效性。


03 制定周详且可落实的执行计划

(, 下载次数: 38)


项目成功实施需要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这个计划一般包括项目的工作进度时间表、活动内容、项目预算、人力物力等资源分配等。统称“5W1H”,内容如下:


(1)Who?活动人员。一是明确工作负责人,便于责任到人;二是明确服务对象,便于组织开展计划。


(2)What?活动物资。明确列出项目活动所需的物资,便于做好初步预算。


(3)When?活动时间。确定项目活动开展的时间段,便于做好项目管理。


(4)Where?活动地点。项目活动将在哪里进行?户外还是室内?线上还是线下?


(5)How?活动形式。项目活动将以怎样的方式开展?讲座?探访?


(6)Which?活动目标。项目活动回应的是哪个项目目标?是否符合项目工作的逻辑性要求?


由于这个板块涉及的内容较多,可设计成“甘特图”或其他表格的形式,这样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同时,执行计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


04 建立有效的在地合作机制

(, 下载次数: 32)


公益项目需要得到在地资源及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我们需要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此外,我们还应该与其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项目的成功实施。


合作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要点应该注意:


(1)履行协议。合作方可参照协议明确工作方向,落实工作指标,保证工作质量。如果工作指标部分达成,表明目标部分达成;如果工作指标全部达成,表明目标全部达成;如果超出指标完成,则表明工作成效超出预期。合作结束后,合作方也会得到相应的履约评价。


(2)坦诚相待,良好沟通。合作是磨合的过程,难免磕磕碰碰,应坦诚相待,以“开放、尊重、平等”的原则保持良好沟通,促进合作业务有效开展。平时,可以通过开展汇报会、递送简报、呈交年度计划和总结报告、邀请参与重要活动、新媒体发布活动通讯等方式,促进合作方有效互动。


(3)共同协商,处理突发情况。由于不可控因素,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例如对原项目计划进行调整,合作方应以项目成效为导向,避免互相推脱,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05 做好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

(, 下载次数: 35)


为确保公益项目有效实施,需要不断地开展监测和评估工作,应建立工作简报、项目进展督导、例会汇报等监测与反馈机制。通过对项目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修正。


此外,项目评估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项目的实际效果,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应特别注意“项目产出”与“项目成效”的区别:“项目产出”源于工作人员视角,我们通常把项目的直接交付物叫作“产出”,产出一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的。


比如,“我们做了30场活动”“20场培训”“150份手册”,还有类似“服务提供小时数”“参与者服务次数”等,这些都是“项目产出”,是项目组直接交付给服务对象或资助方的内容,但这是否能体现出项目成效,还得另行评价。


“成效”由“产出”转化而来, “产出”需要转化才能成为“成效”,不然就只是“产出”。因此,我们了解“成效”比了解“产出”要多走一程。


比如,我们做了150份项目手册,也发了出去,但是服务对象完全没看,或者看完没什么收获。这就意味着项目手册没有发挥价值,这些“产出”没有转化为“成效”。


“项目成效”源于服务对象视角,一般是指服务对象是否得到新知识?技能是否提高?行为是否改正?身体状况是否改善?社会地位是否变化?态度或价值观是否改变等。


END


(, 下载次数: 33)

分享、在看与点赞,想拥有一个~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南都公益基金会」,搜索「narada_foundation」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