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来,社区慈善备受重视。新修改的《慈善法》对社区慈善作了专门的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广州市、四川省等地先后出台文件支持社区慈善发展。
那么,发展社会慈善的意义何在?社会组织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呢?社区慈善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善达网执行总编马广志与关心社区慈善发展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对话,文章首发在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公众号。
社区慈善系列采访第二位嘉宾是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徐本亮。徐本亮老师同时担任善达研究院的高级战略咨询顾问。
徐老师认为,社区慈善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充满潜力和机遇。
马广志:重视社区慈善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徐本亮: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社区慈善的发展。例如,民政部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也强调了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培育和发展措施。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六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说明党和政府对发展社区慈善的高度重视。
第二,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社区慈善以其贴近性、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有效满足这些需求。
第三,社会治理。社区慈善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参与社区慈善活动,能够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社区凝聚力和治理效能,为国家治理稳定根基。
第四,文化传承。社区慈善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价值观念。发展社区慈善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还能在现代社会中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和形式。通过社区慈善活动,居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总之,社区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和根基,是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有作为。
马广志:如何理解“社区慈善”这个词?它有哪些特点?
徐本亮:社区慈善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元主体发动和实施的一系列慈善活动,旨在回应和解决当地社区的实际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凝聚力。我认为社区慈善是指基层慈善,不仅仅指城市的社区慈善,也包括农村的村落慈善。有以下特点:
1. 地域性。社区慈善通常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如村落、小区或镇街,具有明显的“家门口”性质,使其更加贴近居民、村民生活。
2. 主体多元化。社区慈善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村民个人等,这种多元性为慈善活动注入了活力和创新元素。
3. 有历史渊源。社区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义仓、义舍、义学、义田等都是社区慈善的具体形式。
4. 资源依赖和本土化。社区慈善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本地社区的支持,注重本土化和可持续性,能够更好地与解决本地问题和社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5. 参与性。强调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参与式慈善”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6. 形式多样性。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公益宣传、设立慈善基金或组织、政策咨询、专业服务等。
马广志:在您看来,发展社区慈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还是为了社会治理?还是最终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
徐本亮:我认为发展社区慈善的目的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促进社区治理。社区慈善通过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参与慈善活动,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和居民的参与感,从而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第二,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慈善致力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关怀和经济助困等服务。
第三,推动社区发展。通过慈善活动,社区能够有效利用本地资源,激发居民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推动社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四,建立社会资本。社区慈善鼓励居民共同出资支持社区发展,通过互帮互助,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社会资本,这对于社区长期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应对紧急情况。在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社区慈善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及时的人道援助和支持,弥补政府服务和资源不足。
总之,发展社区慈善不仅是为了提供直接的援助和服务,更是为了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社区团结和凝聚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社区发展。
马广志:目前社会慈善存在哪些问题?对发展社区慈善有什么建议?
徐本亮: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目前社会慈善存在以下问题:
1. 不重视使命,很多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没有使命或者使命不起作用。
2. 公信力偏弱。
3. 内部治理和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完善。
4. 财务管理比较薄弱。
5. 行政干预造成慈善资源分配不均,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6. “三位一体”的有效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存在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的现象。
7. 慈善行业和社会组织人才缺乏,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不强。
8. 普遍不重视管理,尤其绩效管理很薄弱。
马广志:对此,您有何建议?
徐本亮:为了推动社区慈善健康持续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使命导向,保证社区慈善发展的正确方向。
2. 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倡导“阳光慈善”,加强社区慈善的公信力建设。
3. 完善和优化慈善资源分配,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
4. 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5. 切实落实发展社区慈善的各项政策,营造有利于社区慈善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马广志:您一直非常重视公益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从公益项目的角度来看,如何做好社区慈善?
徐本亮:公益项目的特点就是目标性和有效性。项目中有活动和产出,但活动和产出不是目的,而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手段。项目要有目标和成果,要真正解决问题,使服务对象受益和改变。
因此,我觉得发展社区慈善,第一,要强调使命和公信力。第二,要坚持需求导向、成果导向,要把满足需求,解决问题作为衡量社区慈善的标准。第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避免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第四,要坚持慈善的志愿性、自主性和利他性,避免行政化和过度的行政干预。
马广志:最后,请您谈谈对社区慈善未来发展的期望。
徐本亮:社区慈善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充满潜力和机遇。我认为有以下趋势:
1. 社区慈善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政府转变职能和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会给社区慈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 社区慈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会持续增多;
4. 社区慈善跨界合作,整合资源,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将会在促进变革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社区慈善必须高度关注品牌效应和竞争定位;6. 需要接受问责已是大势所趋,社区慈善必须大力抓好公信力建设;
7.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将助推社区慈善提质增效;
8. 社区慈善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9. 社区慈善要向管理求绩效、求发展;
10. 学习力和创新将成为社区慈善的重要竞争优势。
-END-
来源:善达网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