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帮扶体系
责任链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门县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关爱帮扶体系,确保每名困境儿童“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扶苗”专班抓统筹。组建县“扶苗”工作专班,集聚民政、教育、公安等19个部门的精锐力量,打造责任明晰、优势互补的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共同体。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互联互通,目前已开展定期会商研判11次,推动政策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级阵地通末梢。健全“1+10+N”三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县级层面规范化运行1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层面依托“助联体”服务站建立10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村(社区)层面设立N个儿童之家或未成年人保护室,确保关爱服务直达基层末梢。依托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困境儿童救助帮扶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村(社区)主动开展探访关爱,全面摸清困境儿童现状与需求,乡镇(街道)分层分类精准施策。
政社协同优服务。目前,全县共设有儿童督导员10名、儿童主任284名,今年举办了两期未成年人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有效提升了未保帮扶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延伸基层关爱保护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选聘专职人员常驻各乡镇(街道)未保站。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已落地优质儿童关爱项目29个,撬动社会资金150余万元,惠及困境儿童900余名。
创新关爱载体
服务供给“精准触达、高效响应”
三门县坚持科技赋能、服务创新,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关爱载体,让困境儿童“看得见关爱、摸得着温暖”。
“扶苗”平台一网统管。打造全省首个“扶苗”数字应用平台,汇总17个部门19个系统25类数据,实现人员对象智能识别、异常行为快速预警、方案资源精准匹配、帮扶过程闭环掌控,构建一体化的未成年人守护网。通过全面排摸问题少年、困境儿童等群体底数,建立“一人一档”,并按照风险等级赋绿码、黄码、红码实施分级管理。今年以来,共有64名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救助。
“光合少年”专业承接。建立高效响应机制,依托入驻三门县联合帮扶中心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三门县光合少年成长中心,承接“扶苗”数字应用平台的信息接收、联动响应、转介跟踪等工作。今年,通过系统转介派单475份,发出工作提示单153份,将困境儿童“异常时间、异常空间、异常行为、异常聚集、异常关系、异常变故”六大异常信息推送给主管部门或帮扶团队处置,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风险。
帮扶团队接力守护。组建专家、司法、部门、社工、志愿者五大帮扶团,吸纳民警、法官、检察官、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各领域帮扶成员,入驻各镇村未保服务站点,精准对接问题少年、困境儿童等群体需求。
注重赋能发展
社会资源“一体统筹、多元融合”
三门县坚持“心灵疗愈”与“社会融入”并重,推动更多困境儿童从“无忧成长”迈向“出彩人生”。
整合县域资源,强化心理支持。针对困境儿童普遍存在的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统筹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依托各乡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创新推出各类心理关爱服务项目,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困境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提升心理韧性。
打造特色项目,促进社会融入。通过“微心愿”“结对帮扶”等形式,链接爱心商家、乡贤、企业家等社会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物资、学习用品、住房改善等全方位帮扶,今年已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200余个。精心打造“小脚丫探家乡”公益研学项目,围绕“自然感知、文化传承、未来启蒙、社会融合”四大模块设计研学路线,通过“劳动实践+科学探索+艺术表达+生态教育”的方式,帮助困境儿童打破地域与认知壁垒,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已开展10期主题研学活动,足迹遍布三门及周边地区,惠及600多名困境儿童。
设立教育基金,激发成长潜能。通过“经济资助+成长激励”的双轨模式,推动困境儿童从“被动受助”向“主动成长”转变。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设立教育发展基金,赋能困境儿童全面发展。16家本土企业捐赠1300万元共建“珠梦未来”教育发展基金,激励困境儿童用知识改变命运;台州名门汽配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设立“有情慈善助学基金”,用于困难学生突发事件的紧急救助、学业发展以及奖励。此外,组织开展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职业启蒙等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多维度支持。
原标题:台州三门:让困境儿童不仅“生存有保障”而且“发展有希望”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