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该具备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10 小时前
标题: 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该具备哪些?

(, 下载次数: 0)
昨天的文章《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该具备哪些?》反响很大,大家都很关注,也特积极留言,其中,来自幸福志愿者协会的留言:能把民间组织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夸赞的负责人就是个超人,团队领导人不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纯洁高尚的思想,还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必须是多面手:活动策划、撰写文案、活动宣传、形象设计、调解主任、货车司机、外交部发言人等等你啥都得会。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热心评论员王洪波老师,请他为我们大家带来一篇文章《
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就是超人》,敬请大家阅读。

民间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社会自发组织的非官方背景下的志愿为社会服务的人们。那么组织者和发起人则就是带领这些团队的人,更是被赋予了“超人”的称号。

何谓“超人”?不是电影里那些披着斗篷飞来飞去的角色,而是那些看似普通却拥有非凡能力的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他们不需要紧身衣和披风,他们的“超能力”藏在坚定的信念里,藏在无私的奉献中,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

这些负责人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纯洁高尚的思想。有这份初心,没有这份初心,很难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志愿者工作没有丰厚的报酬,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付出。

这些负责人首先是信念的坚守者。没有丰厚的报酬,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责任。"光明助学"的创始人李姐常说:"看到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能够继续上学,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三年前,团队一度因资金短缺面临解散,李姐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维持运营,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最终换来了200多名贫困学生的求学机会。

负责人不仅要自己坚持,还要激励团队成员保持热情。当别人在周末享受闲暇时,他们可能在策划下一次公益活动;当夜深人静时,他们可能还在修改活动方案。这份坚持,源于对善良的信仰,对社会的责任。

光有信念还不够,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还得是个“多面手”。他们可能是活动策划师,需要设计既有意义又可行的公益项目;他们可能是文案写手,要写出打动人心的倡议书和宣传稿;他们可能是设计师,要制作活动海报和宣传材料;他们还可能是调解员,要处理团队内部的分歧和矛盾。

民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他们不得不掌握十项全能的本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顶。疫情期间,"爱心送餐"团队的负责人张医生白天在医院值班,晚上熬夜设计送餐路线,精确计算到每一分钟,确保每位独居老人都能吃上热乎饭。

他们还是是文案高手。环保组织"净土"的刘老师,一篇《这条河在哭泣》的推文,阅读量破百万,一夜之间招募到300多名志愿者参与河流清污。

他们是心理专家。社区志愿者王大姐有本厚厚的笔记,记录着每位孤寡老人的喜好、病史甚至生日。她说:"李奶奶周三需要买药,张爷爷周末得有人陪着下棋——这些小事,就是他们的大事。"

他们还是司机、会计、搬运工。"流浪动物救助站"的赵阿姨身兼数职:清晨开车运送狗粮,上午联系兽医,下午打扫犬舍,晚上还要做账目公示。"没办法,人手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些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

更不用说,这些负责人往往还要自掏腰包垫付活动经费,亲自开车运送物资,甚至站在镜头前担任团队的发言人。他们似乎无所不能,不是因为天生具备这些技能,而是因为责任在肩,不得不学会这一切。

我认识一位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先生。他原本只是个普通上班族,因为一次偶然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便毅然投身公益事业。起步时只有三五人,如今他的团队已有上百名固定志愿者。问他成功的秘诀,他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不会就学,没钱就省,没人就请,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罢了。”看似多么朴实的话语,但是背后却要承载许多的委屈和遭受很大的困难,并且要承担一份艰巨的任务和担子。

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为了申请项目资助,他自学了项目计划书撰写;为了扩大宣传,他从零开始学习新媒体运营;为了管理团队,他阅读了大量管理学和心理学书籍。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

这样的负责人,不就是现实中的“超人”吗?他们没有超能力,却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超能力,不是来自外星或基因突变,而是源于内心的爱与责任。

当下社会,这样的“超人”负责人越来越多。他们带领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填补了许多公共服务空白,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环境保护到扶贫助学,从应急救援到社区服务,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些"超人"负责人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某志愿救援队的队长郑哥,手机24小时开机,三年没休过假。每当发生灾害,他总是第一时间带队出发。他说:"快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当然,"超人"也是人,会疲惫,会沮丧。但他们总有办法自我激励,并激励他人。正如"社区暖心厨房"的创办人杨姐所说:"我累的时候,就来厨房坐坐。看到老人们吃着饭、聊着天,脸上有笑容,我就又充满电了。"

这些负责人值得被称赞,不仅因为他们的付出,更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们不需要披风,他们的标志是那颗永不疲倦的助人之心。

下次当你看到志愿者在街头服务,别忘了他们背后那些“超人”负责人。他们或许平凡无奇,却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让我们向这些民间志愿者团队的“超人”们致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更有希望。

这些民间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正超人。他们用智慧化解难题,用坚持克服困难,用爱心温暖社会。他们没有超自然能力,却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他们没有耀眼的战衣,却披着志愿者马甲,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风景。

让我们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超人"致敬!也希望大家在看到志愿者活动时,能多一份理解、多一点支持、多一些参与。因为每一个微小的帮助,都是对这些"超人"最大的支持,也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力量。



来源:志愿视点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