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徐本亮:公益项目如何获得资助和政府购买?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5-1-29 19:46
标题: 徐本亮:公益项目如何获得资助和政府购买?
(, 下载次数: 106)

    由于没有利润底线,有些社会组织做了很多事情,没有效果,但它总认为自己在做好事,还在不断投入,显然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亟待呼吁社会建立更加专业、公正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们的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进行评估。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副主任徐本亮认为:“公益慈善的有效性亟待去深度挖掘、放大、普及到人人中去。”

问:什么是有效公益?
徐本亮:做公益是需要资源的,需要使用资源,就必须强调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对社会组织来讲,它是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改善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它的有效性,就一定是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服务对象通过我们的项目和服务得到改变和受益。为什么特别强调有效性,因为我们过去比较强调效率,效率指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但是有效率不一定是有效果。

问:我们如何判定一个项目是好的项目?
徐本亮:一个好的公益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明确解决什么社会问题;2、要正确界定项目受益人和人数,能够满足受益人的需求,对其有价值;3、要有明确的经费预算;4、要有可以衡量的项目目标(成果)和评估指标;5、要有实施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6、要有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问:如何评价公益组织项目的有效性?
徐本亮:有四个概念我们社会组织一定要搞清楚:一是投入,即投在项目中或由项目消耗的资源;二是活动,即为了履行使命,项目对投入的使用情况;三是产出,即项目活动的直接产出;四是成果,即服务对象在参加项目期间或之后的变化和收益,这四个概念是项目产出的模型。
社会组织因为没有利润底线,所以有的社会组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效果,但它总认为自己在做好事,还往里面投入,所以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比如有些搞宣传的社会组织,如环保宣传、法律宣传等,它们印了很多的传单,小册子,他们认为发了多少的传单、小册子,有多少人来听讲,就是成果。其实这些是产出而不是成果。因为传单、小册子发了以后,是否有人看,看了后有什么结果,他们并不知道。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我们讲的成果是指服务对象参与了我们的项目,接受了我们的服务,给他带来的改变与收益。这种改变和收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一定要有改变和收益。因为只有受益人改变了,受益了,才能使社会问题得到解决。资助方也好、政府购买服务也好,要的是成果。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社会组织是为使命而存在,社会组织也是为成果而存在。所以这个成果不是你做了多少活动,有多少的产出,这个成果一定是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收益。对任何社会组织成果的都需要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来衡量。

问:对于服务对象的改变,是否有相应的标准衡量这种改变?
徐本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所有项目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开发项目;以目标为导向制定计划。现在有的项目当初设计的时候想的很好,但实际没有人来参加。比如我在评审一些公益项目的时候发现,在项目预算中有一笔费用是买小奖品,小礼品的。我就问你们为何要买小奖品,小礼品,他们说如果不发小奖品,小礼品,我们的服务对象就不来。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服务对象来是因为你们的服务是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有价值的,还是仅仅是为了你们的奖品而来。现在有很多项目,在设计的时候机构没有进行很好的前期调查研究,项目的需求是他们主观想象的,而不是服务对象真正需要的。甚至还有的项目,要等到批准后,拿到钱之后,才去做调研,这就违背了先调查需求,后设计项目的基本原则。
我觉得,现在不少做公益项目,做社会服务的人缺乏市场的概念,客户的概念,营销的概念。实际上,我认为做公益与做商业道理是一样的。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是客户决定了你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做项目,就是做营销,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需求,然后再去满足需求。所以,要提高公益项目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地满足客户需求。这不是说我们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他们,而是要知道什么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如何把这些东西送到客户手中。 现在有些公益项目虽然拿到了钱,但有的招不到服务对象;有的做不下去;有的没有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目不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对他们没有价值。

问:你的意思是说,要从受助对象的角度出发,他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徐本亮:从现代公益慈善的理念,从有效性的角度来讲,做社会组织,做公益项目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现在社会组织做项目中,存在项目雷同化的现象。比如说为老服务,大家都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脸、洗脚、聊天,有的时候特别是学雷锋的时候,一天会去好几拨。另一个现象就是大家都去做一些容易做的项目,能够拿到钱的项目。现在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就是希望社会组织能够从需求出发,通过实施公益项目真正使服务对象受益,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否则,项目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仅仅只是搞搞活动,单纯追求服务人次,绝对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现在有的公益项目、社会组织效果不好,主要是过分看重了活动和产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活动和产出容易评估,而受益人的改变和收益,这是很需要下功夫的,尤其是一些无形的改变。所以,为了保证公益的有效性,对公益项目必须要有评估,需要我们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没有评估就不知道项目是否有效。

问:现在的问题是不是公益组织没有很好了解需求,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乏或不专业,使政府或者资助方不知道项目的实际效果,导致批准一些项目有效性很低?
徐本亮:我认为三方面都有问题:一是有的资助方和政府部门不知道什么是项目和项目的基本要素,他们看到申请书里有活动,有产出就给钱了。如现在有的政府做购买服务时,主要只看你服务了多少人,做了多少活动,对成果没有要求。这样很多社会组织就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应付数据、做台帐,而忽视了项目的成果,即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收益。
二是承办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有责任,它们没有或缺乏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和咨询。在选择评审专家时把关不严,有的专家没有项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知道活动与项目的区别,产出与成果的区别,发现不了申请书的问题。现在我在国内很多地方参加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评审工作,也担任过一些全国性公益项目大赛的评委。我发现,有很多项目需求不清楚,服务对象太宽泛,目标界定不清、难以衡量,有的甚至不是项目,而是活动,却拿到了钱,评上了奖。我认为这和评审专家把关不严有关有的。现在有的地方在选择承办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而是通过印象,通过关系来决定的。广州部分社会组织就曾写信给广州民政局,对承办机构的资质和能力提出了质疑。现在有些项目的前置审查把关不严,我认为专家是有责任的。所以社会组织要求公布专家名单和打分结果,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专家也好,承办购买服务的组织也好,都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去年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有些不具备基本要素的项目,甚至不是项目的活动也评了奖。我写了两封信对大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三是社会组织缺乏项目的基本知识,不知道如何开发项目,如何做好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提中国要成为“学习大国”。我们要发展社会组织,提高公益的有效性,也要掀起一个学习的高潮。30多年前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当时国家花大力气对各级党政干部、厂长、经理进行大规模的普及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现在我们要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也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普及社会组织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尤其要抓好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的教育培训。当然,社会组织更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有的组织不懂如何做公益,有的目的不纯。
徐本亮:现在政府开始购买服务,有人把创办社会组织和承接购买服务当成一个生意来做。但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坚持非营利性,没有公信力,这种机构迟早会出问题,甚至会垮台的。

问:一个公益项目如何才能得到资助方的资助和政府的购买?
徐本亮:资助方的资助和政府购买实际上是一种交易、交换,是与项目的成果进行交易。他们是看成果的。只有做出成果才能得到资助方的资助和政府的埋单。
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从1998年开始与汇丰银行合作,已经16年了,汇丰银行给我们捐了2200多万元。一家企业和一个公益组织合作时间之长,捐款额度之大,在国内都是少有的。那么为何汇丰愿意长期给我们资助呢?因为我们有清晰的使命和公信力,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取得汇丰所期待的成果。1998年汇丰之所以找到我们机构,资助再就业培训,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有50%就业率的实际成果。另外我们能和汇丰合作这么多年,是因为我们项目的不断创新。到目前为止,在汇丰先后资助了我们8个公益项目,其中“阳光下展翅” ——社区青年就业援助项目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共享阳光”—农民工子女就业援助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之“最具影响力项目”;“万名农民工绿色网上行”项目荣获“芯世界”公益创新奖一等奖。我们以卓有成效的成果赢得了汇丰的信赖。

问:对于公益理念,包括有效公益的理念,是不是很有必要在中小学进行推广普及,让他们从小对公益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对公益的发展是不是更有利?
徐本亮:目前,我们对公益的宣传,比较多是集中在志愿服务的宣传,而对有效公益的宣传很少。所以造成现在的情况就是,做公益就是无私奉献,就是义工,做志愿者。但是现在我们有些志愿服务是“被志愿”,效果并不好。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组织志愿者在马路口维持交通,但仍然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志愿服务搞了,志愿者补贴发了,交通状况并没有改善。因此志愿服务也要讲究有效性。否则就是浪费资源,也会影响公民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节选自《社会与公益》杂志,作者为周丽、向绪东)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