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保护岭南古村落 留住历史记忆系住“乡愁”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5-1-31 23:25
标题:
保护岭南古村落 留住历史记忆系住“乡愁”
岭南古村落
唐人街网广州1月28日消息(廖宴思)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记忆和表现形式,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言、风俗、饮食等方面都独具特色,而传统岭南古村落更是对岭南文化精髓的一种空间诠释,是岭南文化积累与发展的“集体记忆”。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朱雪梅做客第232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主讲《岭南文化精神的空间延续——走进岭南古村落》,她从研究源起、岭南的文化、历史村落的过去和现状、村落活化案例、今天的思考等五个部分与观众分享古村落研究和保护的心得。
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是南蛮之地,但对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岭南建筑保护工作的朱雪梅来说,岭南文化璀璨夺目且独具魅力。受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传统农业社会生活形态、古代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交流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特性。
岭南古村落
朱雪梅分析,岭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受地域大的历史事件和移民迁徙影响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历史上移民迁徙带来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和结合,使岭南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此外,岭南地区远离政治中心且濒临南海,使其文化更具自由度、兼容性、创造力和创新性,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她说:“这些文化在这些地方交织穿插,不管从语言、生活方式,包括村落建筑建设也可以体现出来。”
每一座城市或古村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诸多历史记忆,而建筑是其最直观的体现,是让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朱雪梅长期从事岭南建筑遗产保护、传统城区风貌形态保护与复兴等研究工作,特别在广东省传统村落的价值挖掘、活化利用和保护规划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她介绍,目前广东省有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7个,国家级历史名镇有15个,国家级历史名村有22个。
空心化:韶关市翁源县八卦围(按八卦格局建造的客家大围)
朱雪梅说,岭南地区遍布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博大精深,文化丰富多元化,但如今古村落现状令人堪忧,存在诸多问题,村落空心化现象普遍,存在破坏周边自然环境“建设性破坏”和在日常维修中的“保护性破坏”现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忽视,保护与利用模式和手段过分单一,贪快求新,盲目照搬外来经验,往往造成地方文化特色的丧失。大量传统古村落因为保护不当、人为破坏或者保护性破坏等原因,正在面临巨大的考验或灾难,其保护工作不容忽视、迫在眉睫。
对于岭南历史村镇特色的保护和利用,朱雪梅提出许多建议:建立历史村镇保护与利用评估体系,以利于各历史村镇特色和保护重点的明确,探讨可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制订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根据历史村镇特色和现状条件,借鉴国内外经验,探讨保护与发展的多元化道路;明确政府、专家、社团、村民代表等各自权责,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形成政府领导和管理监督、学者提供业务咨询、社团组织参与运营管理的多方共同参与的科学机制。此外,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和匠艺传承,实现专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村落管理缺失、生态破坏、卫生欠佳
朱雪梅强调,保护历史古村落应关注地区差异,要结合自身条件对特色保护给予积极引导和控制。具体可根据每个村落自身的特色和条件来制定保护和利用模式:可采取“博物馆式”,将部分重要历史建筑开辟为博物馆就是较为常见的模式之一,也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延续的有效方式;有些村落也可以充分依托重要历史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带动保护与利用模式,如韶关曲江小坑曹角湾村与小坑自然风景区;可效仿深圳观澜版画村,通过创意产业带动保护与利用;可参考重庆瓷器口古镇的做法,采取政府主导的商业传承复兴的模式;政府主导的商业传承延续也是一种模式,如日本东京都;还可采取发动社会力量的“托管式”,如开平碉楼保护与利用引发的新探讨。此外,还有村民参与式的保护与再利用 、统一收购与集中开发管理、来自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经验(如上海田子坊、四川宽窄巷子等)、拆旧建“新”(日本历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借鉴)、社会组织与信托基金等方式。
嘉宾介绍:
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岭南建筑遗产保护、传统城区风貌形态保护与复兴等研究工作,对城镇规划及人居生态环境也有相应研究。特别在广东省传统村落的价值挖掘、活化利用和保护规划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先后在《建筑学报》、《北京规划建设》、《城市问题》、《城市观察》和《古建园林技术》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专著两部。主持完成“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形态适应性研究”、“传统城区改造复兴模式研究”、“广州旧城区碳排放特征、影响机制及低碳城市更新研究”、“广东历史村镇特色保护和利用研究研究”、“粤北传统村落特色与保护研究”、“广州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城市设计”、“韶关地区古村落普查及保护利用研究”、“广州市从化市文化遗产普查”、“传统民居形态传承再生研究”、一系列“传统村落保护、名镇名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大量“历史建筑、街区、村落测绘”等研究课题5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6项,主持的“历史村镇保护规划”帮助地方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
来源:金羊网-旅游吧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