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守护在生命终点前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15-2-2 10:05
标题: 守护在生命终点前
(, 下载次数: 92) ■广州的老人院中,手捧花儿的老人。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新快报记者 陈晓颖 李斯璐

拒绝,愤怒,挣扎,沮丧,接受。

有学者将濒临死亡的心路历程分成五个阶段。因为害怕而不敢正视,让许多人在生命濒临尽头时,惊慌失措,痛苦万分。

此刻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侵入性的治疗手段,而是尊严与安宁,仿如一片叶子,经历过春夏秋冬,最终能自然地缓缓落下。

临终关怀,就是这样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

约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再接受有创的抢救治疗

在广州市老人院,围绕慈爱大楼5楼的四个角落里,分别设置了命名为春、夏、秋、冬的小花园,寓意人生四季。许多盆栽上都贴上了名字,老人可以在社工的帮助下一起打理这些草木。

生,如夏花之璀璨;终,如秋叶之静美。

“今天感觉怎么样?”“起床时有点不舒服。”早晨10时许,阳光穿过纱窗,照进90多岁焦婆婆的银发里,温暖而舒适,她简单地回答过问题,又闭上了眼睛休息。几乎每一天,护工都会推着焦婆婆的轮椅在花园之间走走。在她的轮椅上,几层薄薄的被单叠放着,做出一个最舒适的座位,毛巾和放置杂物的塑料袋捆绑在扶手上,另外她还随身带着几本册子,那是义工探访时送给每一个老人的,上面写着与孝道文化与健康护理相关的小知识。

2008年4月,慈爱大楼于广州市老人院落成,开始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等临终关怀服务。目前,80多个床位已经住满,当中许多是癌症晚期患者、器官衰竭者。

几年前,焦婆婆为了照顾重病的丈夫,两人一同搬到了慈爱大楼,随后丈夫离世,焦婆婆也因为心血管病加重,再没有离开。社工梁娟娟经常和焦婆婆聊天,但她不会刻意提起生死的问题,而是和焦婆婆说年轻时候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长处,然后假装不懂,去请教他们。让老人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梁娟娟说。在老人身体情况允许的时候,梁娟娟和其它社工还会带着老人一起做保健操和简单的游戏活动。

除了梁娟娟,医生涂健铭也是老人们的常客。但在这一天,他的行程耽搁了一下——他需要为刚刚住进慈爱大楼的陈伯诊治。60多岁的陈伯是一名肺癌晚期病人,经过多家大医院的治疗仍然不见好转,“他本身也是一名医生,自己要求住进来,接受临终关怀服务。”涂健铭在检查时发现,在疾病的侵蚀之下陈伯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以往使用的止痛药也开始失效,小组会诊后决定定时给陈伯止痛药,而不是像以往,疼痛的时候才上药。“很可能就是这几天了。”涂健铭说。

“上千个。”20年前,广州友好医院开设了临终关怀科,负责人张廷志已经记不清送走的老人的确切数字,但“对于死亡,我们比其它任何科室都要见得多”。

虽然见惯了生死,但对于那些中青年的患者,张廷志依然十分感触。去年11月,张廷志接到了关怀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病人——不到40岁的赵哥患有晚期胃癌并出现转移,他的妻子和9岁的女儿几乎每天都来到医院陪着他,不到1个月赵哥去世。

“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趋势,每个人也逃脱不了。到了哪个地方,就采取什么措施。”张廷志说。只要进入无法逆转的临终关怀期,就应该以镇痛、加强营养、心理疏导为主,其他药物为病人增加痛苦的几率,要比效果大得多。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老人大多已经签订了协议,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接受有创的抢救治疗。“ICU不是临终关怀的最后一站”,张廷志说。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临终关怀的宗旨就是注重生命的质量与尊严,避免临终的痛苦。

给老人一个机会抒发悲伤

让大家大大方方谈论生死

在启用之初,慈爱大楼曾经以“临终关怀大楼”进行推广和宣传,但在老人和家属对临终关怀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误解和抵触,最终老人院将“临终关怀”改为“宁养服务”。为了避免标签化,老人院也不会强迫老人搬迁,而是由工作人员上门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同样,友好医院的临终关怀科在刚刚开设时也面临过排斥,还有患者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进入了关怀科,也要在死亡前一刻离开病房,一定要在家中离世。张廷志就在病房中见过人们面对死亡的不同方式。有人自暴自弃,有人坦然接受,也有要求“安乐死”不得而轻生。

为了缓解老人们对死亡的对抗情绪,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广州市老人院的慈爱大楼,梁娟娟和其他社工会不定期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讲座,为逝去的老人举办追思会,让其他老人一同回忆逝者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乐观,“应该给老人们一个机会抒发悲伤的情绪,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大大方方地谈论对生死的看法。”梁娟娟告诉记者,社工还会想方设法完成老人临终前的心愿,楼内也设置了佛堂、基督教堂,让有宗教信仰的老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我们和家属的心理或多或少是一样的。虽然人最终还是死亡了,但走的时候有尊严,不痛苦,也是一种安慰。”张廷志说。

对于这些医护人员和社工来说,他们的服务对象的生命是不可能逆转的,是不断地走向生命终点的,但在关怀病房里,成就感,就是来源于把人平静地送走。

何谓临终关怀

通常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到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工作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来源:新快报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