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困境中的儿童,各自面对着不尽相同的挑战,或是疾病,或是残障,或是经济的困乏,亦或是家庭的缺失。而这些孩子的成长里,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资的关爱以及针对性帮扶,如何让这些孩子在逆境中找到内在的力量,同样重要。 日前,广州市越秀区的儿童便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心理健康主题夏令营。 就在这个8月,由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广州幸福力心理咨询机构承办的“为儿童成长赋能”心灵魔法戏剧夏令营在四天的时间里,为36名越秀区的孩子们设置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激活孩子内在的心理力量。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营员收获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时刻,知道“换位思考”,发现可以把感恩的话说出来,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魅力。有公益人士表示,夏令营为孩子埋下了美好的种子,如何“持续陪伴这些种子发芽”,值得大家思考。 丨二十节互动课,寻找心灵的成长 心理咨询师、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劳慧瑜是心灵魔法戏剧夏令营的设计者。在为期四天的夏令营课里,她设置了二十节互动课程,以“趣玩+角色演练”为核心,希望一步步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实现看得见的成长。 在“我是谁”的自我探索环节,劳慧瑜引导孩子们写下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令劳慧瑜惊叹的是,短短15分钟,有一名孩子竟一口气写下了75个身份标签,刷新了自己过往的教学纪录。 孩子写完自己75个社会角色后开心说道:“写‘我是谁’的时候停不下来!朋友、帮手、小画家……老师说这些都是‘超能力’!” 劳慧瑜则分析道,“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是成长的重要基石,孩子们如果意识到自己拥有多元的角色,并理解‘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幸福’,这种力量其实足以治愈一生。” 而在团队协作方面,夏令营设置了“密码传递”游戏。 游戏中,孩子们需通过肢体动作无声传递信息。“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信息常常‘大变样’!原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别人接收到的可能完全不同。”小熙惊讶地发现,“想让大家明白你,光自己觉得清楚可不行。” 沟通总是存在信息准确传达的挑战,但团队合作本身蕴藏巨大的能量。也是在夏令营里,老师还带领孩子们玩起了“三头专家”游戏——三人需共用一个“大脑”即兴回答观众提问。 也是在那一场游戏里,在队友的鼓励和带动下,原本不敢上台的小龙不仅站上舞台,还成功应对了各种“刁钻”问题。 小龙回忆道,“在‘三头专家’游戏里,队友的手搭在我肩上时,我就不怕了。大家一起想,再难的问题也能‘变’出答案!” 小龙的同伴小江则表示:“团结就是力量,当自己力量不足时,团队合作能解决难题。” 最后一天,在“我为自己鼓掌”挑战中,孩子们两次挑战10秒鼓掌极限。在这场游戏里,劳慧瑜更是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潜力无穷的‘魔法师’,超越自己就是胜利!”她说,那天,有同学第一次自己鼓掌拍了41下,第二次奋力跃至45下;害羞的小龙也从35下冲到了40下,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丨让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 记者留意到,四天的夏令营里,不少孩子收获了许多深刻的时刻。夏令营设置了“感恩的心”环节,需要孩子们回顾四天中感受到的关爱,提笔为最想感谢的人(父母、志愿者、工作人员、伙伴)写下真挚的感谢信。一位孩子回忆道,“当我的感谢信被老师念出来时,心里暖暖的。原来说出‘谢谢’不光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更快乐。” 此外,有同学记得“和刚认识的朋友一起在夏令营里搭字母、演剧场,一个眼神就知道该往哪站。原来不认识的人,也能变成‘超默契队友’!”也有同学记得在游戏里输了游戏,却获得不一样的认可——“虽然游戏输了,老师却让我们击掌庆祝?现在我明白了,摔倒了笑着爬起来,才是真的‘赢家’!” 在夏令营结束时,齐志社工中心负责人为所有孩子颁发了结业证书及由越秀未保联盟提供的文具礼品套装。爱心企业代表木棉红爱心社负责人方旭为14名越秀区的困境儿童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送上了期盼已久的单车、运动鞋、篮球等礼物。 值得关注的是,孩子们为礼物而开心,家长则为孩子在夏令营的小小变化欣喜。小龙妈妈告诉记者,“小龙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四天里我感受到的是友好、欢快的氛围,孩子们能真实做自己。他的变化非常明显,敢表达、愿尝试了!” 齐志社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夏令营得益于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及广东中农、广州汇美思、木棉红爱心社等爱心力量的支持,夏令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自信、协作与感恩的种子,但每一个孩依旧可能在生活和成长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常态地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常态化支持,在需要时支持和陪伴他们找回这些“种子”的力量,夏令营才会发挥其价值。 “我们也在持续做困境儿童的支持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期待更多爱心力量加入“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一起为困境儿童搭建更完整和融合的支持,共同助力更多孩子发掘潜能,自信绽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琳
来源:广州日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