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回看《小舍得》才发现:太用力的母爱,终究是一场灾难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5-20 20: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4b955018e38ef1fa9e2a148323093ec.jpeg



进化妈:许多让人无奈的故事背后,起初都缘于一个或一双太过用力的父母。



作者:匣子

来源:爸妈进化论


热播剧《小舍得》,终于落下帷幕。


不忍错过细节,再次回看才发现,剧中的子悠妈妈前后对比,真的是是看的心酸又扎心。


戏中饰演“子悠”妈妈的蒋欣,从第一集就都活在了风口浪尖上。


一出场,争奇斗艳。去娘家吃顿饭而已,儿子一身名牌,吃水果让孩子秀英文,饭桌上让孩子背圆周率。


总之,每一集都有她拼命鸡娃,吹嘘儿子的声音。


她鸡娃实在太过用力了!


从不考虑儿子的梦想和兴趣,也没评估过儿子的精力和承受能力。一路拖着拽着,貌似一切都朝着她的计划进行。


只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子悠“终于扛不住了,考场上撕卷子,对妈妈哭着咆哮着,崩溃了。


观众看的揪心,田雨岚也迎来了当头棒喝,连扇自己耳光。


常言道,物极必反。


不以孩子需求为出发点的爱,多少显得有点乏力,同样,不考虑孩子实际承受能力的加码,终究会崩盘。


68d8c48046ddf43a2e84eb40d3cc3b85.png


01

       用力的背后,

是大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剧中,一开始,宋佳饰演的南俪和田雨岚,是完全不一样的处事风格和教育理念。


南俪不急不慢,待人温和,张弛有度,而田雨岚永不满足,火急火燎,见人就要攀比。


是南俪不爱孩子,田雨岚太爱孩子吗?


不是的,是田雨岚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那一部分,她太渴望通过孩子去获得。


她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被“南叔”救济才能读大学,实际她的内心是匮乏的,然而却再也没机会证明,所以,她要儿子用力读书的背后,也有让大家看到她教子能力的部分。


她不受婆家待见,看似嫁了个富二代,却没有实际的话语权,所以她希望通过儿子的优秀来证明自己在家庭的地位。


难怪网友们说:“蒋欣的每一次炫耀,就透着满满的自我感动。”


这样的大人,其实生活中非常多。


最近,秦岚和潘虹在电视剧《理智派生活》中饰演了一对让人窒息的母女,哪怕女儿都已经33岁了,都是职场精英了,妈妈任然用力的爱着她。


最窒息的是,她逼着女儿结婚,选自己选定的女婿候选人,每天追命的催。其实,她更多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婚姻的遗憾而已。


自己身上无法实现,又得不到的,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这个逻辑看似没有什么不妥,而且世世代代,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从始至终,尝试着问过孩子愿意吗?


就像田雨岚从来没有问过儿子愿意考高分还是研究“蚂蚁工坊”,潘虹也从来没有问过秦岚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她们照着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的身上施展功力。


稍有不甚,把爱变成了控制,变成了索取,变成了听我的,就会满盘皆输。


或许,她们忘了端正自己的初衷,自己这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dcd9520498a127edb78697d7dd5ffd04.png

    

02

 父母越用力,孩子越无力


还记得不久前看过的电视剧《脑海深处》,引人深思。


剧中有一对母女,母亲非常强势的让自己的女儿学琴,一天到晚督促着女儿练习。这份执着,魔怔到孩子生病了,她还想着后天的钢琴比赛。


可女儿并不喜欢钢琴,即使母亲面面俱到,一刻不离地陪着她学习。


最终,她得了抑郁症。并有了自杀的倾向。


她看医生时用意大利语说的那句:“不要救我”听着让人绝望。


a5609e4c09cd82b2d432f00c28f3d166.png


送孩子上兴趣班,花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私教,吃着有机食品,生活无微不至的被照料。


然而父母们用力的托举,然而孩子们越来越无力了。


抑郁,自杀,厌学,逃避··· ···这是这几年来新闻里不绝于耳的词汇。


我们无法去评价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高低,也无法去客观的预估孩子是否受到了其它环境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让人无奈的故事背后,起初都缘于一个或一双太过用力的父母。


e2f15613070aa4a1685aa431cec04b98.png


03

       试着放手,

让孩子做回孩子并不难


豆瓣评分9.2的治愈纪录片《小小少年》让许多人看的热血沸腾。


它记录是一群因为热爱而无畏的少年,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的父母们。


孩子没有无休止的考试,作业和补习班,可以研究昆虫,热衷舞蹈,玩音乐,这是许多学龄儿童渴望却不可得的生活。


纪录片中喜欢研究昆虫的男孩叫殷然,他的父母是一个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情况下支持孩子坚持自己兴趣爱好的开明家长。


他们陪殷然去户外观察昆虫,也会在所剩不多的时间中抽空陪他背古诗。


他们不逼,不骂,不在背后推。而是真正践行了引导和在实践中讲道理的教育方法。


妈妈说,每天花了很多时间观察虫子做了让自己快乐的事情,那就势必会需要挤出时间完成学业,可能痛苦,但却让孩子理解,人生没有绝对的快乐而言。


8815d1dffe9fdd0bb1e3f282c850b837.png


这对父母理解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对自然的探索,没有阻止,相反在用心的托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放手,是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


有趣的是,殷然成为了班里的小明星,科普小老师。并没有失控,也并没有发展的不好。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教育自然发生。这是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至美好句。


深以为然。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孩子也一样。学习固然美好,但不能触发其学习乐趣和探索动力的被动学习,终究会翻车。


而这个时候,如果大人们都能懂得遵循则这个规律去“发力”,亲子关系一般也不至于到最后剑拔弩张。


1、想明白是“我需要”还是“孩子需要”再行动


被面子绑架,是许多大人犯的通病,如今,跟风“鸡娃”的局面,许多是因为孩子成绩好,有特长,能给自己长脸的想法在作怪。


一旦在这个错误的赛道上用力,其实就相当于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实现的工具,这不仅对孩子不公平,也不会得到好结果。


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真正的爱是如他所愿,而不是如你所是”


7a54e02dfe2afdda860c02257c459815.jpeg


2、任何任务的加码都需要基于孩子的体力,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拔苗助长的秧苗为何长不好,原因就在于它的根基还没长好,就加码,这不仅无法驱动其生长,甚者,是毁灭其生长。


孩子也一样,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才能助其发育,才能有体力应付繁重的学业,保持精神愉悦,劳逸结合,才能有精力面对各式各样的加餐补习。


同样,他们的心智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看待问题还不能大局的理解和全面的看待,使劲加码,孩子扛不住,心理自然也会出问题。


做父母不容易,做孩子同样也并不轻松。


不用力过猛,把力用在对的地方,是每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有的修行。



作者简介:匣子,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家有萌娃,心有微光,相信工作最好的调味剂是写作,主业管理,辅修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文章来源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