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一个跟斗云回了花果山,从遥远的大唐帝国却走来了一群雄赳赳、气昂昂的三彩鸡,神气十足,彰显着那时的骄傲与自豪。古人认为,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韩诗外传集释》) “文、武、勇、仁、信”,这就是鸡之五德,多么高的评价啊!让人想起儒家文化所一贯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洛阳国花宝居小区出土唐三彩鸡俑之一(采自新华网) 洛阳国花宝居小区出土唐三彩鸡俑之二(采自洛阳网) 洛阳与长安,作为唐代“东西两京”,乃皇家帝宅,历史积淀颇为深厚。2012年,在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西北郊、邙山南麓的国花宝居小区建设过程中,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学者发掘出220余件唐代文物。其中,有三彩鸡俑9件,青釉陶鸡釉1件。为了便于记住它们,分别称为鸡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九、老幺。 其造型昂头翘尾,端庄大方。三彩釉色鲜亮,鸡首、双翅及背部多施棕黄釉,前胸、尾部均施绿釉,圆形底座未施釉,露胎。 由鸡老大至鸡老幺组成的“2017梦之队”(吴业恒、赵晓军供图) 有文字显示,这些鸡俑的制作年代下限是唐代垂拱三年(686年),此时正是武则天执政时期。在这些可爱的鸡宝宝埋入地下的第二年,武则天于神都洛阳毁了大朝正殿乾元殿,营建明堂。又于明堂北起五级天堂,以藏夹紵大像。明堂、天堂两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武周王权的象征。 复原重建后的武周明堂与天堂(霍宏伟摄影) 寄托着武则天政治理想的明堂(同前) 《旧唐书?五行志》云:“高宗文明后,天下频奏雌雉化为雄,或半化未化,兼以献之,则天临朝之兆。”武则天为女性,女人当皇帝,被唐人称为“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意思是母鸡打鸣,这一典故源于《尚书?牧誓》,由此反映出当时男权主导下的社会主流意识对女性掌权的不容。 复原后的天堂已成为洛阳的新地标(同前) 虽然武则天登基被叫做“牝鸡司晨”,但是她在位期间的政绩还是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史臣在《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文末评论道:“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旨”是美好之意。武皇以洛阳为神都,长期居住于此。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武后行从图》摹本局部(赵囡囡摄影) 与洛阳出土造型典雅、整齐划一的三彩鸡俑相比,长安地区发现的鸡俑则神态各异,个性十足。不仅有中规中矩、静若处子的银釉、黄釉、绿釉鸡,伸着脖子、四处打探消息的长脖鸡,而且还有怡然自得、闲庭信步、与狗仔队和睦相处的雏鸡,十二生肖俑中顶天立地、鸡首人身的红陶鸡。 国博藏西安灞桥区出土唐代黄釉陶鸡俑(霍宏伟摄影) 国博展出唐代釉陶鸡俑局部之一(同前) 国博藏西安灞桥区出土唐代黄釉陶鸡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陶俑卷》) 西安灞桥区于家砖厂出土彩绘陶鸡俑(《西安文物精华·陶俑》) 唐代建筑院落模型外的唐三彩雏鸡俑(《西安文物精华·三彩》) 西安长安区灵昭出土呆萌的唐三彩雏鸡俑(同前) 国博藏西安韩森寨出土唐代十二生肖俑中的红陶鸡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陶俑卷》) 国博展出西安出土唐代十二生肖俑中的红陶鸡俑(霍宏伟摄影) 西安秦川机械厂出土红陶鸡俑(《西安文物精华·陶俑》) 最具个性魅力的当属2002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出土的黄褐釉斗鸡俑。当你看到体健腿长、如同金鸡独立般的斗鸡,不禁会联想到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的诗句:“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全唐诗》卷一六九) 西安郭杜镇出土唐代公鸡中的“战斗鸡”(《西安文物精华·三彩》)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唐代壁画中,还能够欣赏到唐人与鸡宝宝零距离接触的幸福瞬间。画面左侧站一黄袍宦官,右侧立一侍女,怀抱一只羽毛丰满的鸡,宦官拱手仰视着抱鸡侍女,侍女的身份有可能为掌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壁画中的鸡宝宝形象(《章怀太子墓壁画》) “雄鸡一声天下白”。金鸡报晓、雄鸡打鸣原本是很平常的事,但是现在只要你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想听到自然的鸡鸣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最多是晚上打开电脑,下载音频资料,听上一段,自我陶醉一下,那也只能说是虚拟中的“半夜鸡叫”。 国博展出唐代釉陶鸡俑局部之二(霍宏伟摄影) 国博展出唐代釉陶鸡俑局部之三(同前)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人们时常会听到鸡叫,有时听了之后可能还略带一丝伤感。唐代诗人李廓创作的《鸡鸣曲》,用文字描绘出一幅五更鸡鸣、妇送征夫的感人场景: 星稀月没入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征人牵马出门立,辞妾欲向安西行。 再鸣引颈檐头下,楼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曙色第三鸣,旌旆红尘已出城。 妇人上城乱招手,夫婿不闻遥哭声。 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 (《全唐诗》卷四七九) 信息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