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父母最该懂的教育:绝不把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好”孩子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5-24 2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暖心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7b8e16dd411698fd49645290e7998c6e.jpeg


这位网友说:


隔壁家小孩今年5岁,从两三岁开始参加各种培训机构,有英语、游泳、舞蹈、奥数、舞蹈…


再对比自己家的孩子,5岁上公立幼儿园,除了背古诗和做思维训练,其他什么也不会教。


周末的时候陪孩子玩乐高,睡前给他讲绘本,有时候也带他去博物馆和科技馆游玩…


有时候,“赢在起跑线上”的努力,反而会让你的孩子在人生这场漫长的竞赛中,提前耗尽自己的潜力。


深以为然。


用高昂的学费来投资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跨越屏障的“捷径教育”,它牺牲的是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快乐。


固然这样的孩子成绩好、优秀、懂事和听话,是让很多父母艳羡的“好孩子”。


看似赢在了别人前面。


实际上,用时间和压力堆积的“好孩子”最后往往被父母压垮。


1d8513b8705a951fbd27f40fc5eb460f.jpeg



01

父母以为的“好孩子”,内心都被上了锁


根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显示:


超过50%的家长因孩子的成长、未来、学习感到焦虑;有将近80%的父母已经开始为孩子的教育“未雨绸缪”。


许多父母想着“反正不能比别人差,所以要多学点东西”,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费尽心思。


《老师请回答》有一期节目里,有这样一位二胎妈妈。


8541357696d7bb911144f23bf7e4358e.png


她每周都会给女儿点点制定计划表,包含有跳绳、写字、画画、学英语…


妈妈说:“身边的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如果孩子什么都不会,就会落后。”


许多就是这样秉承着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卯足了劲地推着孩子往前走。


但是孩子呢?


点点因为没有考到九十七分就崩溃大哭,后来工作人员问到她:“你这样快乐吗?”


她犹豫了很久,却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要成绩好,一切就好”,父母便把孩子的成长变成了军备竞赛场,让孩子被迫追赶。


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早已喘不过气,却不得不朝着父母的期望发展,其实内心压抑无助。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一直控制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这样说:


“累、真的好累,一种心态上的累。”


778c980edc7ed7a1c072d8f1d3ff6913.jpeg


被父母误会的好孩子,要贴上“好成绩、别人家孩子”的标签,它硬生生地给孩子的内心上了一把枷锁,让他无比沉重。



02

孩子被压垮的背后,是对未来的恐惧


韩国纪录片《差生》里有一个叫金智孝的女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给她灌输的是“优秀”两个字,因此她从小就非常刻苦。


为了学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到了初中以后,每天上补习班到凌晨三点。


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下,让她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她对爸爸说:“对不起,我没能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


e5911b102f4c3581a5bd7be79cd3c6b9.jpeg


后知后觉中,父亲才发现她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许多父母用情感绑架着孩子,用如果不优秀就是对不起我们诠释着自己的付出,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愧疚感。


当孩子怀着这样的心理负担而被迫前行,就会用“优秀”来回馈父母。


这样的孩子,短时间内确实比别人优秀,但问题会在孩子慢慢长大后逐渐显现出来。


它的结果往往只有这两种:


压力太大,导致精神抑郁


根据数据显示,有接近三千万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抑郁的情况。


中国大陆25个地区10-15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倾向比例为20.3%,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


很多父母会问“好端端地,为什么突然就抑郁了?”


它的诱因之一,就是父母的高期望和强压力,给孩子一种严重的自我攻击心理,让他有强烈的自我厌恶和自卑感。


这样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被慢慢放大,孩子就会越来越抑郁。


孩子患上“空心病”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提到一种心理状态“空心病”:看似是抑郁症,其实内心价值感严重缺失。


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的人成绩优秀,但却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当父母要求孩子“你必须优秀”而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时,孩子会按照父母的意愿来逼迫自己活成父母想象中的样子。


久而久之,孩子成了“为父母而活”的人,因此而出现内心空洞,觉得未来没有意义。


03

有远见的父母,都给孩子这三种教育投资


在幸福双翼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按秩序进行,一个都不能少。


培养真正的“好孩子”,是要把亲子关系放在教育之前,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千篇一律”的好成绩并不能让孩子“赢”,把爱留在起跑线才能成绩孩子“万里挑一”的优秀,它才能撑起孩子的未来。


因此,最好的教育投资是这三种。


1)投资亲子关系,从陪伴开始


英国有一项调查,追踪了近七万孩子的成长轨迹,试图找到让孩子优秀的原因。


通过数据得出:


有2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改变孩子命运的关键是:他们拥有会从小陪伴的父母


陪伴就是亲子关系的落实之处,它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在乎”。


在情感上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自信、沉稳、从容,便会用“优秀”回馈父母。


在陪伴上,我们可以效仿台湾有著名的“123”法则: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全身心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一种。


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让陪伴真正走入孩子心里,才能许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2)信任,让孩子找到价值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男孩学踢足球,妈妈在一旁观看。


后来男孩教练对妈妈说:“孩子爱踢球是好的,可是基础太差了,头球的技术为零。”


妈妈不想让孩子伤心,便这样说:“教练说了,你一直很努力,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踢得更好的。”


妈妈的信任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为了不辜负妈妈,他每天都刻苦训练,最终从最差的球员成为了第一名。


卢勤老师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写道:相信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


相信孩子,是父母在教育中最简单的“投资”。


一句“我相信”胜过一切的鼓励与表扬,它包含对孩子的“尊重”“看见”“鼓励”,会给孩子莫大的勇气。


多对孩子说一说“我相信你”它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力量。


3)投资”孩子的见识,给他更开阔的世界


眼界开阔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遇到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优秀都会融入骨子里。


安徽文科状元郑辰筱,12岁时就一个人去美国旅行,小小年纪就跑遍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


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喜欢夏令营,因为能从丰富的世界里学习不同的文化。


通过丰富的阅历,让她成为辩论小能手,还获得了“校园演说家”的称号。


让孩子从眼界里学得知识,让她在生活中成长,比任何辅导班都管用。


龙应台说:


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接触几个古老的城市。


陪孩子多读一本书,多去一次旅行,多看一处风景都能让孩子内心更丰富。


父母教育孩子,最差劲的状态就是永远追赶某个目标,不断逼迫孩子;


优秀的父母永远是让孩子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勇于尝试,永远修正自己。


我们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上发条的机器;


而是让他的生命随着成长而不断变化,让孩子在生活中探索,在成长中看见内心需求;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懂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人。


本文来源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37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