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4-3-24 06: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兼谈消除校园欺凌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


谭建光


近期,一些校园欺凌行为,尤其是恶性杀人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人民的愤慨。大家在讨论依法防治校园欺凌,加大打击和处置力度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造成这种现象蔓延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校园现状、改善校园生活。我们是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的专业人员,并非教育专家或法律专家,不能对其他方面的事情随意发表意见,仅仅从志愿服务的视角提出一些思考。我们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调查志愿服务,也接触到中小学校,与中小学师生有交流沟通。大家共同的看法是目前学校教育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数至上的观念依然影响非常大,不仅造成中小学生的严重焦虑,也造成家长的焦虑,教师的焦虑,引发一系列问题。二是分数的竞争和择校的竞争,导致中小学生从小就竞争性强,将同学当作分数竞争的“敌人”。三是社会网络和文化思潮多样化,对学校单一和正统的思想教育冲击非常大,造成价值观混乱和极端心态蔓延。四是各种滥用“问责”“考核”等严重捆住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手脚,不敢为、不想为的心态较普遍,导致“越是怕出问题,越是问题很多”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改善中小学校的育人环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然无法遏制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依然可能爆发各种意外事件。当然,教育改革、学校改善是涉及方方面面,非常复杂多样的工作,我们不能予以评论。在此,主要是从积极发展中小学志愿服务的角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01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人格,有发展的志向等等。然而,现代教育日益趋向于“考试”“分数”“竞争”“成功”等,恰恰是忽视了“学会做人”的功能。因此,通过鼓励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包括亲子志愿服务,就是重新发挥教育“学会做人”的基本功能。我在很多文章、很多讲课中都举了一个20年前的案例。2004年前后,我带队在某市做志愿服务发展的专题调查,其中访谈一位妇女志愿者的时候,她讲述了儿子的案例。数年前,她先生工作养家,她作为家庭妇女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同时,她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有一次,志愿者助学团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到山区开展助学活动。为此,当天晚上,她对丈夫说,“我周末要去山区助学,你在家多照看儿子。”她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左右,正在旁边做作业,就提出要一起去山区助学。这位妇女争取助学组的同意,就一家三口都到山区助学。座谈调查的时候,这位妇女说,“我儿子回来后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他是独生子女,原来家里什么事都不干,什么事都不关心。现在,他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吃完早餐自己收拾碗筷。”妈妈问儿子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儿子说就是因为在山区助学的时候,与农村孩子一起做交流、做家务,发现农村孩子会做很多事情,自己不会做很丢脸。于是,儿子就从学做家务开始,培养“学会做人”的能力。十几年后,这位妇女志愿者告诉我,她儿子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现在大学毕业在企业工作了,还兼任一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中小学生在自由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生活的价值,真真正正“学会做人。”


02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积极心态”


我已经60多岁,退休多年。我们一批上了年纪的在一起,总是议论“现在的孩子真苦,现在的孩子真郁闷。”其实,如果从经济条件的改变,物质生活的丰富而言,现在的孩子总体上比我们那个年代是幸福的。不仅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改善,农村的孩子也没有几十年前那么穷困。那么,为什么“不快乐”“不幸福”呢?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小到大被营造在攀比、竞争的环境之中。“只有好成绩才有前途”“只有上好学校才有前途”“只有分数排前几名才有面子”。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落后的学生充满失落感和消极感;名列前茅的学生也充满焦虑感和恐惧感,总是担心哪一天分数掉下来。所以,有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脸上没有笑容”“现在的教师脸上也没有笑容了”。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些中小学大胆尝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有利于师生改变这种紧张、焦虑的心态,逐渐培养起“健康心理”“积极心态”。记得十多年前,有一个城市的小学,探索开展“亲子志愿者”的活动,利用一次元旦假期,亲子家庭(即父母子女,以及带队志愿者和老师)一起到临近的山区助学服务。每个家庭收取一定的非常,80%费用用于路途交通食宿成本,20%的费用用于购置学习和生活用品捐赠给山区农村的孩子。父母子女在一同前往山区体验生活,一同到农村学校做好事的过程中,沟通交流、欣喜欢乐。助学活动结束,回到城市的时候,进行分享和交流,有位父亲说道,“非常感谢‘晨曦行动’(这个山区助学项目叫晨曦行动),让我有机会和儿子亲切交流,三天时间说得话,比一年时间说得话还多得多。”有位教育部门的同志说,“非常感谢志愿组织安排的‘晨曦行动’。我们教育部门现在是‘风箱老鼠’两头不讨好。听取学生意见开展郊游活动又怕意外风险,不开展郊游活动又造成学生学习生活枯燥、紧张、焦虑。志愿组织的‘晨曦行动’既有意义又有创意,学生和家长都欢迎。”我这十几年来,多次到这个城市调查研究,当年参加亲子志愿服务的中小学生,现在成长为各行业工作者,大多数心理健康、心态积极,并且家庭生活也比较幸福。为此,我一直认为社会社区、志愿组织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亲子志愿服务”,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03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同辈相处”


由于这两代的中小学生,或者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少子女家庭”的生活环境,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百依百顺,“唯我独尊”“独自生活”习惯了,上学的时候不善于与同班或同桌学生相处,住校的时候不善于与同宿舍的学生相处,有一些小小的误解、歧义就发生争执、发生矛盾,甚至引发互相欺凌、群体冲突。为此,对这几代中小学生而言,学会与同龄朋友相交相处,学会与同龄团队共同学习成长,就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调查发现,推广志愿服务较好的学校,在这些方面探索出很好的经验。我们曾经调查走访一个中学的志愿服务,其中有个“公交美丽人”志愿服务项目特别引起关注和重视。这个学校原来是农业学校,没有在市区,而是在偏远乡镇的山边,后来转制办该市的第二中学,学生来自全市20多个镇街。于是,每周星期五放学回家、星期天返校上学就是难题。为此,学校联系公交公司,开通中学生周末回家专线,往返十几个镇街通勤。这样,就需要招募学生志愿者,既做好上下车的安全秩序维护服务,也做好行车途中有困难学生的关爱帮助。这样,就诞生了“美丽公交人”志愿服务项目,学生踊跃报名、热情服务,开展美丽志愿、美丽出行、美丽关爱、美丽励志、美丽友情等具体服务。几年来,这些参加过“美丽公交人”志愿服务的学生,在同辈相处、团队合作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毕业出去上大学也好、在社会工作也好,社会交往与合作也具有良好的心态。志愿服务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中小学生在没有利益竞争、没有攀比心态的氛围中,一起做对社会、对他人有帮助的好事,也让中小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建立友谊、共同发展。


04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减缓焦虑”


目前,中小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日趋严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其实,还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从出生到懂事,有些孩子就天天听父母说别人的孩子怎么优秀,自己的孩子要怎么赶上和超越。进入学校学习,就一直在显性的或者潜在的排名中制造心理焦虑。“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不论公布不公布分数排名,学生都想要了解他人的成绩,潜在进行比较和竞争。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中小学校的志愿服务,不一定是重点学校做得好,有些地方反而是普通学校敢于探索,做出成效,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有一个镇的初中学校,一位英语教师借鉴其他国家、其他地方的经验,探索中学“志愿银行”的做法。最初是一两个班试行,后来在学校党组织的支持下,在德育室的统筹下,逐渐让全校学生参加,后来还吸引学生家长参加,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参加。这其实是非常朴实、简单的激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做了好人好事之后,就积累了“志愿银行”的积分,既可以兑换社会实践学分,也可以兑换互相交换的礼品,还可兑换优秀同学的学业辅导等等。我曾经阅读十多年来先后参加“志愿银行”的学生记录心得体会的文章,并且为“志愿银行”文集撰写序言。既看到初中生因为做好事获得奖励的喜悦,也看到中学生因为帮助人兑换心仪礼品的兴奋,还看到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因为帮助人获得尊重和夸奖而产生的自豪感。这样,很多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之外,在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助人的快乐,还有很多做好事的欣喜,就增添了生活中的愉悦和幸福,从而减少紧张情绪、焦虑情绪。有些学生离开这个中学多年了,还回忆参加“志愿银行”的快乐和自豪。为此,我们认为中小学校化解学生的焦虑情绪,需要“另辟蹊径”,探索志愿服务也有很好的效果。


05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化解恶意”


如前所述,在单纯分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将他人当作敌人”“对他人产生敌意”;同时,在网络中一些不良文化、恶劣习性的影响下就更容易造成欺凌行为、凌霸现象。在中小学校的学生中要“化解恶意”“彰显善意”,既要依靠法治和纪律的严格执行,也要依靠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细致入微,同时也需要志愿服务的体验和引导。我们在有些地方的学校调查,发现一部分是原来的落后学生、“坏学生”被老师或同学吸引参加志愿服务,获得逐渐的改变,逐渐懂得与人为善、友善待人的。我先后遇到几位青年志愿者,他们说都曾经有留守儿童的经历。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对自己关心不够;另一方面农村同学之间也有欺负、欺凌的行为。因此,他们自己也学会了“以恶制恶”“以暴制暴”,成为“问题学生”。幸亏在这个时候,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学校,不仅仅是协助上课传播知识,而且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交流,传递了友善和热情。这些留守儿童在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上看到做人应该有的样子,看到人生应该有的志向和追求,就逐渐改变恶习,逐渐追求上进,或者考上大学,或者走上社会,在谋生发展的同时,也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友善好人。我到全国各地的调查,尤其在西北、西南、东北、中原地区调查的时候,发现近年来有过留守儿童经历,成长之后做青年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幼小的时候,因为留守、因为孤独、因为被欺负、因为报复人,有过曲折的成长经历;但是在接触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化自己、改善自我,逐渐成为爱与友善的新一代人,也成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06
中小学志愿服务有利于“育人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育人成长是千年大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曾经专门撰文分析志愿服务具有“助人”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一是中小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不是被动听课、被动接受道理,而是在亲身体验中认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力。虽然中小学生不一定很明白、很清楚,但是在体验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吸收。二是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更多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与其他同学在友好相处、共同服务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关系,获得新的友情。三是中小学生参与关爱帮助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时,获得服务对象的感谢和表扬,就体会到自己做服务的价值,也感受人生的意义。四是中小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技能技巧,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有用,更加有自豪感。我曾经辅导一个乡镇的“华彩少年强”志愿服务项目。这是一群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妇女,发现现在的孩子只是“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农耕的技能和乐趣,甚至变成“五谷不分”。因此,她们成立亲子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重新体验农耕,并且用亲手生产的农副产品去关心和赠送给有需要的环卫工、外来工子女、老人、特殊人群等。我建议她们这支队伍的服务项目取名“华彩少年强”,寓意是“中华少年、志愿精彩”。几年来,这些农村城市化的孩子们不仅仅参与农耕体验,也参与中华文化习俗的学习和表演,还参与“和谐社区”“绿美乡村”的建设服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孩子们也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我们认为,“育人成长”这个词,听起来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但是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展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亲子家庭的志愿服务,为孩子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心理成长、思想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就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


07
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欺凌、冷漠、焦虑、郁闷等状况,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方式、多样化的发展途径。中小学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其中一个有效途径,要做实做好,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为此,我们提出几条对策建议。


第一

切实改变“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

我们认为,在保证必要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衡量的基础上,要切实改变“分数至上”“成绩唯一”的倾向,增加中小学校多样化的成长发展评价机制。做好志愿服务发展,以及中小学生(亲子家庭)志愿服务的灵活评价,纳入学生成长体系。除了原有印发的文件之外,关键是要探索落实、细化的有效机制。


第二

切实提供师生实践育人活动的空间

在为课堂学习减负的同时,切实做好实践育人,避免形式化、任务式,而是根据中小学生的需要提供灵活化、宽松性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发展中小学校志愿服务,让学生们在其中体验和成长,有许多渠道、有许多方式,可以鼓励不同的学校尝试,呈现种类多样的经验。


第三

切实支持中小学志愿服务探索创新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在探索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方面,各有特点、特有亮点。因此,我们可以不断了解和总结率先探索中小学校志愿服务的各种经验,提炼出来,提供其他学校参考借鉴。短期内不强求统一的形式、统一的做法,而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就能够获得非常多的参考借鉴。


第四

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防范风险

开展中小学校的志愿服务,也需要防范各种风险,避免各种问题。一是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二是避免违法服务规范的风险;三是避免家校之间矛盾的风险;四是避免违规操作(商业牟利、其他势力利用等)的风险等。我们认为,不是因为有这些风险就不开展中小学校志愿服务,而是应该针对风险隐患设置防范措施,从而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好更有效果。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END




※感谢阅读※

063658vuzm035emhlcw969.png

编 辑:苏 敏

审 核:林锐斌

063659kr811stmd8whbdr7.png


063659yktoty44i4m4he6m.png 063659bek5oooxul5noemo.jpeg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社志会」,搜索「sgzyzcjh」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2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