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影响孩子学习的3大心理问题、2种解决办法、1个关键人物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4-28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主任有话说

孩子学习不好,责任多半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因为影响孩子学习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两者都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

遗传因素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父母小时候成绩就不好,先别指望孩子一开始就有好成绩。

环境因素中一些“高大上”的可以先不考虑。首先要看环境是否能让孩子感觉安全,温暖,被接纳。因为这是一个人发展自我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家里总有一个情绪不稳定,传递各种焦虑和不安给孩子的家长,孩子很难爱学习。

所以,无论你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差,你都不应该怪他。

他的体力、智力是父母遗传的,他的生存环境是父母塑造的。

要想改善,就多从孩子生存环境着手改善,多从父母自身找问题。

环境改善了,孩子才有可能爱学习。

马主任:家长们口中的“妇女主任”马迪,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


2010年以后的孩子们,智商都很高,很少有笨孩子。既然都那么聪明,那么他们的学习靠什么呢?其实,只要让他们心神安宁就可以了。


现代“中年老母亲”可以说是被孩子的学习问题拖垮的。


我从小一块儿长大的闺蜜,自从开启陪读妈妈模式,可以说是过上了“耐下心来陪读,催命般催作业,然后万般忍耐,最后不得不崩溃”的循环式日常,两道深深的法令纹和她头顶的母爱光环一样熠熠生辉……


后来我发现闺蜜并不是个别现象。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吐血经历,更有甚者,如前阵子火爆朋友圈的截图,陪读妈妈差点陪到住院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9f7fb98a3d314e3d6158a6a4186dcda0.jpeg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学习?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解放这一批心累的“陪读老母亲”?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陈默老师在筑桥实验小学做了一场关于“怎样让孩子愿意学习”的讲座,我们也对她进行了专访。听完陈默老师一针见血的剖析,我想,上述两个困扰千千万万家庭的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源性的解答——


4b1a7048f924f49407d49d4b8a4b96c3.jpeg

陈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

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84caedc2e8008b228c7ab8bb1781a26b.png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得慢

很可能是有学习技能障碍


学习这件事,先决因素其实是身体条件。


先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二年级了,还在尿床;

晚上睡觉鼾声阵阵;

有严重的鼻炎/慢性肾炎/哮喘……


可以说,如果孩子有诸如此类的生理疾病,那他一定不爱学习。那么父母有哪些“良药”可以帮到孩子呢?


良药1:父母给予不断的安抚


学习是一件需要精气神的事情。打个比方,一个孩子在教室里坐两节课,若没有足够良好的脊柱、肌肉平衡,一定东倒西歪,坐不住。


还有些孩子,可能是早产儿,可能在0-6岁吃药比吃饭多,那么小学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会暂时落后一些。


可父母却总是把这些现象解释成是孩子的态度问题,要不就是打击孩子: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却做不到?这就像和一个老奶奶说“为什么别人跑得快,你跑不快”一样的道理。


所以面对这些“做不到”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最有效?——安抚。

“你慢一点,没关系的,你现在做得不好,过两天一定会做得很好。”

“不用急,慢慢来。你现在写字不到位,是因为你手的力量还不够。”

多给孩子一些安抚的话语,保护好他们的心理,孩子才不至于被摧垮。


ca7d4b1d2db0733aea7c37b6245feb1f.jpeg


良药2:营养学是父母的第一课


安抚是心理安慰,但解决孩子生理条件的缺陷归根结底还是要家长把孩子养好。如何养好?有两点关键:


第一、 营养。为人父母,起码要懂些营养学的皮毛,在这里就不赘述。


第二、 免疫保护。如今的孩子被家长折腾得太累了,上学,去兴趣班,去补习班,多少孩子吃饭都是在车上吃的,又有多少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其实很累了。这样紧张疲倦的生活,不但让孩子更易染上传染性疾病,还影响身高。


有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从心里认同父母要他把书读好,但就是做不到,通常是没写几个字就坐不住椅子了。为什么?就是脾胃虚弱,得要好好调理。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急。


37c26357607800bb78fa6274e919ebe1.png

影响孩子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

恐惧、不自信、焦虑


说完了生理角度的“学习机能障碍”,再来说说心理问题。


如今的孩子和从前不同了,恐惧、不自信、焦虑,这三大心理问题在我的临床案例中可谓普遍。然而,这三大问题,本质上都和母亲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孩子的恐惧,来源于三重安全感的缺失:


第一重,有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潜意识里深深地埋着不安。因为他在0-3岁没有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本源是母爱,而母爱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上得有实实在在的表现——母乳喂养,以及母亲在身边(尤其是晚上)的陪伴。


第二重,孩子在3-6岁没有父亲陪伴,也会造成恐惧。小孩3岁开始下地探索世界,而父亲就是他勇气和力量的来源,即生理安全的保证。若这个阶段父亲缺失,那么这个孩子会变得胆怯、懦弱,在学校里还容易受欺负,连学习都会影响。


第三重,孩子的恐惧来源于母亲的情绪。孩子跟母亲是脐带剪断、潜意识完全相连的关系,母亲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人母亲,若经常情绪崩溃、歇斯底里,那么孩子的最后这道防线都塌了,如何有能量专注学习?


0933f7e6f59b13d529d0d5a5bd5fc1f8.jpeg


孩子的不自信,来源于欲壑难填的母亲。


没有人生来不自信的。每个不自信的孩子背后,通常都有一个百般挑剔的母亲!


经常有妈妈问我:“老师,我家孩子不自信啊,怎么能让他自信点?”


我说,一个人是妈带来这个世界的,如果妈妈老挑剔孩子,要求孩子,那孩子跟她在一起得到的就是自己总是哪哪都没做好。


通常的情况是,妈妈给孩子提要求,要考第十名,孩子就考了第十名;妈妈又说了,向第五名进军,再超过你们班第一名;孩子考了第一名,妈妈又说,你给我保持下去。


那么这个孩子一辈子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妈妈要的这个高度。而如果连一个孩子的母亲都不看好他,那么在他心里,全世界就都不看好他了。


所以,妈妈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才对?就算生了一个丑八怪,你都要向全世界宣布我家孩子最好,这才是妈啊!


孩子的焦虑,来源于母亲的焦虑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如今焦虑症的患病年龄普遍低了。从前我治疗高中生、大学生的焦虑症,现在都是小学生。


你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症状:啃手指甲,一撮一撮掉头发,总是挤眉弄眼,一到考试就头痛胃痛全身痛……


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小就开始焦虑?就是因为他们身后有一群焦虑的妈妈,在孩子回家进门后,紧跟着一连串问题:今天考试怎么样?老师批过分数吗?全班最高几分,最低几分,平均几分,你几分?一碰到分数就锱铢必较。


有一天我在店里吃早饭,碰到一个妈妈带着小孩,边吃早饭边不停说:宝宝,一旦开始学习,你就要成为学霸,和别人拉开距离,远远赶在前面,到后来人家就跟不上你了,所以你一定要赢!


我当时就听不下去了。教导主任才一天到晚关心学习,妈妈是要关心孩子早饭吃得好不好、要不要多加点菜的人啊。否则你只会给孩子这样的信号:你每时每刻都在想我的学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焦虑呢?


那么,话说回来,母亲的焦虑又源自何处呢?


f06158c29cd81d0048957baf9246bfe2.jpeg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7429739ea63038337fa03485f9bc93d7.png

母亲的焦虑有“三宗罪”:

虚荣,不自信,理想的传递


第一宗:一个女人在家庭建设中很虚荣,会害惨老公;在孩子的学习上很虚荣,会害惨孩子。


虚荣的女人有个共同特征,爱假想。她会想象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孩子的学习问题,她就炫耀自己的孩子现在是班里的学霸,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心中可能还暗自得意:别人家再有钱,有什么了不起,孩子学习这么差!


但虚荣这东西太肤浅了,奉劝各位妈妈,千万不要虚荣。


第二宗:母亲有时候会不自信,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培养出来一个成才的孩子。


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我只建议你思考两个问题:


你是不是努力要求自己做一个宽容别人,善待弱者的人?你是不是一直在教育你的孩子要宽容别人,善待弱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放心,你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差。


要知道,低层次的竞争是体力竞争,我比你强我排队插在你前面;中等层次的竞争是智力竞争,我比你狡猾,我把你比下去;但是,高层次的竞争一定是道德竞争。文明到达怎样的高度,其标志就是如何对待弱者。


你的孩子如果能善待弱者,则表明他的文明程度很高,将来又怎么会发展不好呢?


不自信还体现在一些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的“割草机父母”,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现实事务处理能力。在以往的讲座中我就强调过,父母不让孩子处理现实事务,只让他们闷头学习,孩子的现实感就会减弱,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体验真实感,例如有网瘾,玩手机,只在网上交朋友。


“割草机父母”这种养育模式还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过度聚焦,造成孩子容易情绪爆发,经常发火。二是孩子的抗挫力弱,没有克服挫折的能力和自信。


但这样的父母肯定会说,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啊。这是真的。但这一切表现,其实只是暴露了你没有教育的自信,自身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188394b0580d1f7c2cf2d0d28695aee5.jpeg


第三宗:还有一些妈妈之所以焦虑,是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譬如你的理想是进清华北大,当初自己差了5分没进,现在就要求孩子一定进清华北大。但也许你的孩子想考分数很低的戏剧学院,于是你就开始焦虑了。


但你其实忘了,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类型。为什么这个社会上大家都很努力,但有些人就是一直没有成就?因为每个人都是人才,但只有走对了地方,潜能才会被激发,将来才能走得高、走得远。


我还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学历越高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越不爱学习。这就是因为孩子一来到世界上就承受了比普通孩子更大的压力。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家长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再加上父母本身做到了,所以在学习上,他们提任何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就容易出现一个假装无能的孩子,因为害怕父母对自己有过多的指望,所以干脆放弃学习。


当然,在目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下,要求全民竞争,超越,抢夺资源,这就不是个体能够改变的问题了。


ac72df356be384ac9d5a8c9674be3120.png

让孩子愿意学习的前提,

是母亲修炼到这两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做一个“会疗伤”的母亲。


有一次,一个妈妈跟我说:我觉得很亏欠我家孩子,我们家太破旧,也没买新房子。他的同学家里开出来就是好车,我们家也没有车。我觉得我们很亏欠孩子,感觉自己给不了孩子幸福。


我说,你错了。孩子的幸福不是宝马车和大别墅,而是他回到家,家里有一个会疗伤的母亲。


孩子在外是有自己的压力的,学业、同伴、师生关系,乃至将来进入社会,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但每一次回到家,就回到了遮风挡雨的地方,还有父母给他疗伤,如此一来才有力量重新出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回到家说:妈妈,我要拿激光枪把学校所有的人都射死。


如果是一个不会疗伤的妈妈,那她一定说:你说什么东西啊!你的学习成绩这么差还要怪老师,别说老师不喜欢你,我都不喜欢你!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了高中就会跟妈妈说:你别说了,你给我走开。


如果是一个会疗伤的妈妈,她会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那么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你怎么啦?在学校不开心是不是?”

“我不开心,老师让我抄五遍。”

“哎呦,抄五遍是不开心,换成妈妈也会不开心。


你看,这个妈妈多会说话。孩子的负面情绪马上被治愈,第二天照常开开心心到学校上学。


母亲给的力量,真可谓“加油站”的力量。会疗伤的母亲,及时疗愈孩子所受的伤,才不至于伤痕累累,没有力量再面对困难和挑战。


b31d3eeda018cbb4b69afa0bd5e7b962.jpeg


第二层境界:做一个“定海神针”型的母亲。


事实上,孩子真正的教育资源在哪里?就是他的母亲。


所以,妈妈们要有这个意识,要不断地自我成长。如果母亲这个资源没开发,就算你到处去用钱买资源,教育的效果也不会太如意。


妈妈的情绪是家庭的魂。一个妈妈把自己打理好了,也就是说,她的情绪相对来说是稳定的,那么这个家也就稳定了,她的家庭就通常是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


好的女人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丈夫回到家一看到太太在,孩子回到家一看到妈妈在,他们就能安下心来。她总是在老公面前说孩子好话,在孩子面前说老公好话。两边都是好话,这个家就和谐了。


如果一个女人做得再好一些,那她就是家族里的“定海神针”。家里七大姑八大姨,什么事情都找他商量。为什么?因为这个人稳定,拿得定主意,让人心安啊。


你可以想想看,若回到小时候,是不是很希望有一个像“定海神针”一样的妈妈呢?


我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我和老公不为其他事情吵架,老是为孩子吵架,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观点冲突很大。


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家长会是谁开的?学习的事情谁打理?是妈妈,那就和孩子他爸报喜不报忧。仔细想想,你们每一次商量就是吵架,但吵的问题真是孩子吗?很多时候,夫妻是把孩子当做媒介来吵,但最后受伤的却是孩子。


孩子会想:我就是个害人精,我要是学习好,他们就不吵了。于是,孩子陷入了无尽的自责和压力中去。学习更加搞不好。这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归根结底,请每位母亲努力成长,打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实在对孩子太重要了。

52acf99374971182640fb687580e84e9.jpeg


2010年以后的孩子们,智商都很高,很少有笨孩子。既然都那么聪明,那么他们的学习靠什么呢?


其实,只要让他们心神安宁就可以了。


未来看哪个家庭会打理孩子,也就是看他们是否知道孩子读书好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否清楚地领悟到,自己所营造的环境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心神安宁。


如果父母现在还在想着竞争再竞争,争第一争第二,也只能适用于十年前了。现在的孩子特征就是这样,你要逼他竞争,他就躺下了,索性不竞争,不学了。


所以,你要让他安心,先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好,成为一个有心理力量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能读好书,未来也一定美好!


文章来源于阅读第一(ID:Readfirst)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4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