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如何看待企业承接社工项目?

[复制链接]
gongyi020 未绑定微信工作人员 发表于 昨天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73ec6f619d21d701a18cf000842dfec.jpeg

如何看待企业承接社工项目?
[color=#576B95 !important][url=]#社工[/url][color=#576B95 !important][url=]#社会组织[/url][color=#576B95 !important][url=]#公益[/url]


盼望着,盼望着,社会工作站建起来了,中央和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部成立了,都说社会工作的春天来了,但两三年过去了,社会工作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2022年我备考社工研究生,为了关注更多社工行业资讯,经常查看官方公众号的报道,那时候各地都在成立社会工作站,并且后续中央还成立了社会工作部,这一切都让作为准社工研究生的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应该是有出路的。但后来官方对于社会工作站的报道逐渐减少了,甚至还有关于“中央社会工作部和社会工作有关吗?”的质疑。加上当下的社会形势并不乐观,连物业和电信等都开始承接民政项目分一杯羹,渐渐地,大家不禁要问:如何看待企业也开始承接社工项目?社工的春天还会不会来?
32f59ac138a9e8faa50d2e02868bf5c9.png a28b7c32bbaf6f98f9ea7113aca44d1d.jpeg
今天就来头脑风暴聊聊这个话题:

跳出书本的固化概念
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跳出书本上的内容来看,毕竟国内很多社工书籍都是西方翻译过来的,并且也并不是最新的内容,还得结合我们国家当下时代的发展。我之前的专业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人、财、物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虽然社工大多存在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社会组织),但人、财、物这三个要素也是缺一不可。

人财物三要素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定义
先说“人”,书本上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人员,包括考取社工证的人、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理论上看并不冲突,但现实来看考取社工证的人和社工毕业的学生就是能够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人员吗?应该没人敢自信的说两者可以划等号。可每年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考取社工证,一方面是因为基层有规定必须要达到一定比例的持证率,并且持证人员有补贴,有些新招岗位要求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是社工专业的学生多了起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取一个本专业的证书在手。然而在此背景下,依然没有培养出能促进专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
有证≠专业
除了少数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够运用理论的人,大多数人除了在基金会、基层就是在社会组织中。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社会工作是服务弱势群体的,但现实来看,社会工作承接优势群体的项目居多。提到项目,这两个字可以出现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对于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方法虽然并不能等同,但其本质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市场中的项目管理成熟于第三部门,当下第三部门的项目管理有些还是借鉴参考企业中的项目管理。学过和没学过社会工作的人,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工作理念了,虽然学过社工知识的人不一定拥有实务的能力,但助人自助、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在脑海里有深深的烙印。这些意识形态上的理念会贯穿工作。
企业有“人”能承接政府公益项目
那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企业也转换一下理念,就可以做当下社会组织做的事呢?现实已经给了答复,目前已经开始有企业承接民政和社区项目了。其实一切都有征兆,企业社会责任在疫情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疫情之前,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影响,ESG的理念开始被各大企业重视。
Q
ESG?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代表了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和评估标准。ESG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绩效,还强调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例如,ESG评估可能包括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员工福利、供应链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透明度等方面。ESG评级在投资决策中越来越重要,许多投资者和机构将其作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和风险的重要工具。
A
虽然没有个案、小组、社区这些专业的方法,但不得不说企业对于顾客群、社群的打造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综上所述,从“人”的角度来看,企业有能够承接政府公益项目的人。

人财物三要素
企业的造血能力更强
再来说“财”。对于国内的社会组织而言,没有项目就等于没钱,社会组织不得不承接更多的项目才能维系下去,一旦没了项目,就要考虑关门。并且由于承接的基本都是公益项目,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到处拉赞助和共建单位。而企业则不同,其具备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更强的市场造血能力,自身本来就具备丰富的合作资源。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甚至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将公益项目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项目。因此,从“财”的角度来看,企业比社会组织更具可持续性,也更有能力承接政府公益项目的资金运作和管理需求。

人财物三要素
社会工作还未发展出好“商品”
最后说“物”,对于企业来说,“物”是专利、技术、商品......,是能够让顾客愿意买单的东西。社会工作目前还没有发展出让顾客忠诚下单的“商品”。而当下政府购买的服务和项目更多像是把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尤其是在社区治理和民生领域,结合以上描述也可以发现,社会组织能做的事情,企业转换一下思路也能做,甚至能做的更好。
社工的权力有限
社工行业的人对“五社联动”这个词或许并不陌生,所谓“五社”就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工、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五社”是“三社”延伸过来的,增加了社会慈善资源和社区志愿者。其实仔细分析“五社联动”会发现,其本质就是能够凑齐人、财、物三要素做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盘活了社区、拉进了邻里关系......
起初人们认为在“五社联动”中,重要的人物是社工,其实这多少带了点专业滤镜,因为现实未必如此。社工只是在社会组织内实施项目的一员,并没有权力自己去调动社区和企业资源(除了具有企业出身背景的领导本身就有合作的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受制于购买方(这也是社工的专业性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企业为什么要承接政府公益项目?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企业,作为乙方承接项目都要受制于甲方的牵制,尤其甲方还是具有行政权力的政府。那为什么企业还要承接呢?一方面是企业可能还没意识到承接企业项目和政府公益项目的不同以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想要靠承接政府公益项目给自身带来更多的资源:
  • 体现社会责任,宣传企业文化,获得顾客信任;
  • 拿出一部分资金捐赠做公益可以减税;
  • 政府项目距离顾客更近,将营销融入生活,借机拓客;
  • 走近顾客,了解真实反馈,难得的真实市场反馈;
  • 实现与政府和顾客的关系营销;

......(还有没想到的,大家可以留言哦)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社工要从企业承接政府项目的事件中深度思考,是不是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是不是以后要给企业打工,在企业里干社工?但其实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发展方式,毕竟企业的造血能力要比机构强,如果能在企业里推进专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存活方式。引用行业内的一句话:社工这张牌,唯独单出差了点。

来源:稀缺少女小季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62粉丝

5626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18520081188

微信号:qizhigongyi(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越秀

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