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财政部、民政部围绕实现困境儿童“六有目标”,开展“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复制链接]
gongyi020 未绑定微信工作人员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92540isoek4ie4kiikg1d.gif


  困境孤独症儿童普遍面临发现、评估、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困难,是困境儿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前我国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财政部、民政部围绕实现困境儿童“六有目标”(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开展“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指导各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增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可及性、有效性。

  试点地区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枢纽作用,运用基层关爱服务网络联动机制,在建立早预防、早介入、早响应闭环服务体系,打造“筛查诊断—康复干预—社会融合”家庭支持链条,搭建“三级网络闭环筛诊+数据比对精准保障+家庭赋能全程护航”服务框架,健全精准识别、分级服务、长效赋能、多方协同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创新经验。《中国民政》杂志持续关注试点进展和工作成效。今天推荐的是天津市河西区、上海市徐汇区两个试点地区的工作经验。一起来看↓↓


092541vpanf34rfl1ant4a.gif

天津市河西区

发挥未保中心功能

探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新路径

092542pxzm4bmmhmwj7j05.gif

  天津市河西区民政局把孤独症儿童纳入试点项目重点保障对象范畴,依托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专业力量,启动“星途融光”关爱服务项目,构建“统筹联动+专业服务+社会融合+家庭互助”模式,破解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难、家庭支持弱、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初步探索形成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的“河西路径”。

  坚持强力推动,织就多部门统筹联动“一张网”。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全区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困境孤独症儿童精准关爱服务。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专班,建立由区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委、残联、妇联、团区委及相关街道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儿童筛查、康复、教育等动态信息,定期会商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救助和关爱服务政策落地见效。二是依托平台,协同联动。以区未保中心为实体化运行枢纽,搭建由慈善组织、康复中心、高校、科技企业多方参与的资源平台,形成资源互通、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多元共治,汇聚合力。组织开展“我为孩子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吸纳政府机关、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的党支部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入户探访、科普宣讲等关爱服务工作,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的有力助推器。

  多举措发力,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在区未保中心设立“星途融光”孤独症儿童工作室,以孤独症儿童需求为导向,围绕潜能激发、社会融入、家庭赋能三个核心发力,形成孤独症儿童“融入有支持”关爱服务体系。一是设计精品课程,挖掘个体潜能。开设10―15人小班课程,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挖掘儿童个体优势,释放儿童情感。探索“普通困境儿童+孤独症儿童+志愿者”共同参与的“1+1+1”融合模式,在活动中安排普通困境儿童担任孤独症儿童的“小导师”,让儿童在成功经验中强化自我认同。二是创造融合实践机会,提升社会融入能力。组织“我陪星宝看世界”系列活动,联动乳品工厂、非遗文化馆等文化科技场所开展研学实践。开展观鸟、植树等自然体验活动。深化京津冀协作,与北京市东城区孤独症儿童进行文化交流,惠及孤独症家庭200余人次。三是推动家庭互助,提供养育指导。在组织儿童活动的同时,设置“家长喘息时段”,为家长组织读书会、心理疏导等活动30余场次,举办家长分享会,推动形成家长情感支持联盟。

  深化试点成果,绘就普惠发展新蓝图。一是织密服务网络。以街道未保站、“童心相伴驿站”为依托,建立3―5个“孤独症社区融合驿站”,形成“15分钟疗愈圈”。发起“京津冀孤独症友好空间联盟”,制定2026年目标,即认证50处孤独症儿童友好研学基地,绘制更新“河西区孤独症儿童友好地图”。二是深化专业赋能与文化浸润。联合专业机构,为困境孤独症儿童提供发育评估、“一人一策”发展规划。实施“非遗启星”计划,选拔20名儿童担任“非遗星推官”,搭建“艺术+公益”平台,制作公益纪录片并在公共场所展示,增进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和支持。三是营造包容氛围。推进千名儿童参与“万家融光”主题活动,链接企业、基金会等资源,支持困境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与职业培训,为他们成年后独立生活奠定基础。(天津市河西区民政局 周敏)

民政职业大学副教授杨欣萌点评

  天津市河西区探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新路径,其亮点在于充分发挥未保机构功能,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孤独症儿童潜能、促进社会融入,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加强家庭之间的互助;拓展关爱服务网络从社区“15分钟疗愈圈”到京津冀孤独症友好空间联盟,推动服务从“阶段性帮扶”向“全生命周期融入”延伸。河西区深化试点创新成果的做法,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提供了实践模板。


092543gy4x7eygt4wtze14.gif

上海市徐汇区

多方协同精准护航

扎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092544nauv4qq3vmc75i44.gif

  上海市徐汇区现有登记在册的孤独症儿童234人,其中困境孤独症儿童97人。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服务。在上海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徐汇区民政局牵头,依托区妇儿工委平台,协调区妇联、区残联、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精准识别、分级服务、长效赋能、多方协同的关爱服务体系。

  精准筛查,专业评估。发挥“铁脚板+大数据”作用,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监测排摸及困境儿童探访关爱中,注重对疑似孤独症儿童的发现与筛查。依托试点项目,建立困境儿童“红橙黄蓝”四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疑似孤独症儿童开展基本生活状况评估,建立“一人一档”,为后续分层干预和服务供给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对存在多维风险叠加的困境孤独症儿童,制定“一户一策”关爱帮扶方案。

  多维施策,精准关爱。根据孤独症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准提供多样化关爱服务。一是提供家庭养育辅导。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加强知识科普,从孤独症的定义、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等三方面为家长提供指导建议。二是纳入普惠关爱。依托试点项目,把孤独症儿童纳入“童乐汇”福袋覆盖群体,发放文化书券、生日蛋糕等福利补贴。三是推进融合教育。设计“星青年向未来”项目,为大龄孤独症儿童提供咖啡师等职业体验活动,帮助他们提升生活技能。

  长效赋能,强基提质。一是阵地建设赋能。在区一级,高质量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暨孤独症儿童关爱支持中心,设置汇宝加油站、暖心湾、福利社、活力场、守护园等主题功能空间,构建集心理支持、教育实践、体育活动、康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在街(镇)层面,打破区域边界,坚持空间共享,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半径,在全区40个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心理健康关爱、社会融入活动、需求转介链接、儿童保护干预等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功能,让更多儿童及其家庭在家门口享受全龄段、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专业能力赋能。借助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学科优势,开展个案督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应知应会培训,将孤独症儿童特征识别、早期发现、筛查诊断等内容纳入街(镇)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岗位胜任力模型“实务技能”模块。

  多方协同,聚力共治。一是社会力量协同。发起“汇暖星光计划”,携手100多家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组建“星空守护者”公益联盟,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二是提升机构服务水平。对照上海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组织区内6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开展自查自纠,推动机构不断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 周莹)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方舒点评

  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坚持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注重科学化、系统化和可持续性,积极探索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精准识别、分级服务、长效赋能、多方协同的工作体系。以精准化识别为根基、以多元化服务为核心、以协同化网络为支撑、以专业化队伍为引擎,通过强化风险预警、优化服务供给、建设综合阵地、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机构发展等举措,织密扎牢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网络,为完善孤独症儿童全链条关爱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原标题:“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经验@天津河西@上海徐汇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62粉丝

5573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qizhigongyi(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越秀

admin#gzqz.org

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