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丰西西,通讯员莫敏虹、周嘉敏报道:10月18日,一场名为《莫扎特的朋友圈》公益巡展(广州图书馆站)正式开幕,这场展期为10天的巡展,以莫扎特歌剧《魔笛》登陆广州为契机,由广州大剧院、广州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甜公益艺术倡导中心、CSR环球网联手发起,也意味着广州文化CBD公益圈正式启航。
《莫扎特的朋友圈》广州图书馆站开幕 羊城晚报记者周巍 摄 特殊孩子成特殊画家
此次巡展的开幕式是一场流动的艺术体验,三场由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为主导的共融互动艺术表演,带着参观者们从广州第二少年宫到广州大剧院,最后到达广州图书馆。
在开幕式的最后一站广州图书馆,一场特别的展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展览的名字叫《阿璞:爱里没有惧怕》,展览来自一位广州本土的特殊人士陈元璞,他是《羊城晚报》多年来持续关注的一位特殊画家。出生时便睁不开眼,历经体弱多病和精神发育迟缓的种种艰难,38岁的他一直与疾病为伴:脊髓血管瘤、中风、抑郁症等等,如今的他只能靠着支撑拐杖行走,需要靠导尿管排尿……年过七旬的父母也只能时刻跟随在他左右。
而命运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他是广州市少年宫接收的第一名特殊孩子,8岁进入广州少年宫学习美术;酷爱古典音乐的他,至如今收藏了1800多张正版古典乐CD,他爱听,也爱把听到的旋律画下来。他也画他热爱的艺术家们,马勒、瓦格纳等等,如今已有64名艺术大师出现在他的笔下。他用他的聪慧和坚持,把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图案,至今已经有2400多幅作品。
细品阿璞的画作,早期以黑白风格为主,近期以彩色画作居多,而苦难和死亡却是他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从无形的古典音乐中悟出有形的线条,并在画笔下一一呈现,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阿璞的身上变成了现实。阿璞说:“伟大的东西,要经历苦难才能成为经典。”在当年第一位采访他的记者、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心宇眼中,尽管这些年来,阿璞身体受尽苦难折磨,而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和美好。
将开互动融合工作坊
从阿璞8岁入少年宫学美术,至今已有三十年。在当年接收他的老师、如今的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眼里,阿璞还是当年那个背上垫着吸汗毛巾的瘦小男孩,”从前那个总会缠着你喋喋不休的谈论音乐、绘画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改变过……”
21岁那年,阿璞以“听着音乐绘画”的独特创作第一次出版《无音之乐》画册,十七年来,这本画册不断再版,成为了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和特殊教育中心学员的教材;而他本人也在广州举办了多次个人展览和联展。这一次,他为莫扎特歌剧《魔笛》创作系列画作,并连同200多幅由他听着其他古典音乐家的名曲创作的作品,以及他坚持所珍藏的古典乐CD,参与了此次“莫扎特的朋友圈”巡展,并将出版继《无音之乐》后的第二本书籍,记录其最近17年经历的《一条道走到天亮》。
据介绍,本次展览期间的两个周末,在展厅现场都有音乐与绘画结合的互动融合工作坊,特别是两个周日的上午,阿璞将和他在少年宫的启蒙老师、美术学校校长郭伟新,在现场开展音乐绘画融合工作坊,给10名特殊孩子和10名普通孩子上音乐美术创作课。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