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歧视是如何形成的:权力 or 善意?|社论前沿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7-9-28 0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者按
本研究检验了权力主义与善意这两种偏见态度对歧视行为(以社会距离作为表征)的影响;并纳入了两项个人变量,通过路径分析检验其对偏见形成的影响。研究测量了151名参与者的偏见、社会距离和对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其路径分析中的指标拟合优度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本文认为社会距离受两种偏见的影响:权力主义与善意(持有权力主义态度的人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不能照顾他们自己,所以需要一个专制的健康系统;持有善意态度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是无知与幼稚的)。反过来这些形式的偏见又受持有相关态度的人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和自身的种族所影响。本文认为这些发现有助于更为充分地理解精神疾病的污名。


u=2598154461,349991773&fm=27&gp=0.jpg

背景
问题的提出
公众普遍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存在污名化,这些污名化的态度影响了公众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比如,人们很少雇佣那些被贴上有精神疾病标签的人,很少租赁公寓给他们,与他们的正常交往就更少。
许多的研究对于这种污名化的态度大多都只是在描述阶段,缺乏研究假设。然而,社会心理学家在从种族、性别、年龄外群体对于有关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的意识和动机的过程的研究中,形成了概念范式和方法策略,以更进一步开展精神疾病污名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将刻板印象,与偏见和歧视区分开来。对于展现一个社会群体,刻板印象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结构。刻板印象被认为是具有社会性的,因为刻板印象集中地体现了某群体的概念。刻板印象的有效性体现在人们可以很快的对于所属群体产生一个印象与期待。在许多的情况下,刻板印象也被认为是没有价值并且没有影响的,有刻板印象的人们对于偏见通常表现出歧视的态度。

分析路径

研究者们认为对其他群体产生歧视的行为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偏见)而不是一种冷淡的认知与评价(刻板印象)。之前的因素分析区分了对于精神疾病两种不同的偏见态度,权力主义(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与正常人第一个等级,因此需要一些强制的手段去对待他们)与善意(对于不幸的人的好意,导致一种近似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偏见不同于刻板印象。这两种偏见都会导致社会距离的产生。

研究者们还检验了对于精神疾病产生偏见态度的两个变量。一个是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另一个是种族(少数族群与非少数族群)背景因素。


c1a7d58f0be3314adb3f97444dd80785.jpg

方法
样本

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伊利诺斯州于全州范围内24个社区学院的在提高相关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复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辅助专业人员们,数据于一开始就收集了,所以没有被训练所影响。这些学生被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为社区精神疾病服务工作有过工作经历的,一组是在该领域没有相关经验的。测量是否有之前在相关领域工作过的经历与经验并未发现明显差别,因此,我们用一个收缩的样本来呈现接下来的分析。在路径分析中本文用了151个有数据集的样本。

测量

对研究的参与者进行三种测量,分别是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的测量、偏见态度的测量和社会距离的测量。

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的测量本文使用的是接触水平的报告,之前的研究将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分成让回答者说是或否的种类。然而这种种类测量的缺点就是限制了间隔和比例的测量,本文使用的接触水平的报告的测量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完善修改的。本文使用的量表列出了十二种个人与有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密程度变化的情况。这些情况是根据其他适用于污名化研究测量的情景来的。测量的变化范围是从最疏远的接触,到中等的亲密程度,再到很高的亲密程度。分数从小到大,分数越大的话说明受访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程度的亲密程度越高。

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态度的测量本文使用的是OMI问卷,OMI问卷包含70关于对待精神疾病的描述和陈述,最高是6分,OMI获得的分数越高说明对于精神疾病的偏见程度越高。

对于社会距离的测量本文使用的是社会距离量表来评估的,这个测量意愿的量表包括7项,每项0—3分的分值,3分表示非常不愿意。最后将其总和加起来即是社会距离。


结论与讨论
(1)态度上的偏见影响了行为上的歧视,即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态度影响了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可以视为歧视行为的一种表征。
(2)对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善意,其影响是有害的。从某方面来说,人们会以为善意的行为应该会产生帮助这样的行为而不是产生社会距离,然而,将精神疾病患者看作是需要被照看的小孩同样也会产生一种不能负责任的感觉。反过来,就会导致生气或者逃避的情绪与行为。
(3)本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两项个人变量影响关于精神疾病的偏见态度,一个是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一个是是否是少数种族群体。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与偏见的态度呈现一个负相关。种族(少数族群与非少数族群)背景因素也会对于产生偏见有负相关影响。
(4)本研究认为偏见的态度直接影响歧视的行为。分析同时显示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可能减少对于该群体的偏见。因此,教育与有计划的接触是会提升对于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从而可能减少偏见态度的。
(5)本研究的样本的不足主要有两点:样本容量有点小;样本大部分是女性和白人。
(6)本研究的展望:偏见和社会距离对于歧视的行为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这其二者之间关系的尺度仍然是小的。之前的研究认为偏见的态度未必与实际歧视行为有关,本研究的结论与之前最初的预测是相反的,即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明确,是否社会距离、代替歧视的行为都会实际上导致歧视的行为。

6304394b89afc8672b967520deb25734.png
文献来源:
Corrigan P W, Edwards A B, Green A, et al. Prejudice, social distance, and familiarity with mental illness[J].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01, 27(2): 219.
文献整理:任美娜
来源:社论前沿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3粉丝

53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