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共商发展大计,共谋民生之策。其中,关于志愿服务的提案有哪些?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一)建议中编办对各地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提出硬性要求,实现中央、省市县各级均有专门正式机构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战略部署,组织实施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承担志愿服务培训职能,推动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二)建议中央文明办推动各地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2009年已经成立,在支持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从中央层面推动各地参照中央做法,相应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归口当地文明办联系指导,为志愿服务长流水、不断线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三)建议财政部推动各地切实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确保志愿服务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开展,在保障大局、服务民生中健康发展。
来源:黄细花网易号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一)加强志愿服务培训交流。建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活动,推广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提升各地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出更多群众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制定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关奖励或礼遇措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群众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源泉,没有群众的主动投入、广泛参与,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会变成“空壳子”。建议民政部出台更多礼遇志愿者举措,全面提升志愿者获得感和认同感,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例如,可制订优秀志愿者激励办法,达到一定服务时间且信用良好、无违法违纪记录的,可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金融服务、文体生活、荣誉表彰等方面进行优待或礼遇。 (三)进一步优化志愿者注册登记流程。综合考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群以及老年人等群体的实际情况,建议中志联“志愿云”志愿者注册资料填写内容中的电子邮箱不作为必填项,同时,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形势下群众交流工具和沟通方式的转变,建议增加微信号作为选填项。在实名认证方面,建议借鉴健康码查询、医保服务查询等的先进做法,增加微信授权直接认证的方式,简化注册流程,省去再次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 (四)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针对部分省(区、市)存在多套志愿者注册系统且信息互不共享的情况,建议民政部牵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统筹协调,推动各地各领域注册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 (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在中央层面,2021年已设立正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与中志联秘书处合署办公。建议中编办为地方成立相应志愿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支持,确保工作有专门机构统筹、有专人负责。建议财政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各地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 (六)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凝聚群众、引领群众,通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主任、所长、站长的县级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乡镇(街道)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更应率先垂范,主动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服务推动工作,密切与群众关系。建议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领导干部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出更加硬性的要求和制度性安排,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更好发挥其表率作用,吸引群众跟着干。如,可要求中心(所、站)领导每月参与1天(或2周一次)志愿服务,每年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100小时,达到一星志愿者标准。
来源:黄细花网易号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一)推出志愿服务基本保险,为志愿服务活动保驾护航。建议出台全国性政策,将志愿服务基本保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各县区政府每年列支。实际操作中,可以政府扶持为主导,搭建“政府资金扶持一点、保险公司让利一点、志愿服务基金会补助一点、社会爱心组织支持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将志愿服务基本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在全国铺开,在权威认定平台上注册的志愿者,凡是在平台发布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遇险的,皆可享受该项福利。 (二)建立志愿者风险专项基金,作为重大伤害事故的补充保障。建议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部门引导,设立志愿者风险专项基金,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援助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重大损害的志愿者,以及相关善后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志愿者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由专项基金进行赔偿。 (三)丰富志愿者保险险种,织密志愿者安全保障网络。建议推动各地志愿服务主管机构、保险公司和志愿服务组织间合作,设计针对志愿者侵权责任的各种险种。除政府兜底购买基本险种外,可由志愿服务组织根据自身情况为志愿者购买其他险种。
来源:黄细花网易号
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徐涛递交了“关于尽快出台志愿者法的议案”。 今年徐涛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在社会公益服务的各个领域,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想,结合疫情期间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证,完善了议案内容。
来源: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在全国推广“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模式,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到乡村来。黄细花建议: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涉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项目计划和管理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实施。 (二)中央文明办将项目纳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整合有关政策、资源支持项目实施。 (三)国家农业农村部负责项目的业务指导,协调整合有关政策、资源支持项目实施,推动出台引导志愿者扎根乡村的优惠政策。 (四)团中央将项目纳入西部计划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协调整合有关项目、政策、资源支持项目工作。 (五)国家教育部将项目纳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工作,协助落实有关助学贷款、学费代偿等优惠政策,协调指导全国高校动员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 (六)国家科技部将项目纳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协调整合有关项目、政策、资源支持项目实施。 (七)国家财政部将项目经费纳入预算编制计划,制定项目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配套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工作。 (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项目纳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招聘等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出台吸引志愿者就业创业的个性化政策。
来源:黄细花网易号
为推动冬奥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杨扬从五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持续激发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有关部门加强冬奥会志愿者先进典型选树,面向国内外讲好中国冬奥志愿者的故事,感染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二是持续推动赛会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一方面推进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将赛会志愿服务专业性制度性成果转化应用到各领域志愿服务中;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冬奥城市志愿服务向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转化,把凝聚起来的志愿服务组织、队伍、资源等向城乡社区下沉,实现城市志愿服务招募培训、工作机制、保障激励等成果的有效转化。 三是持续关注和促进青年志愿者的成长。有关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立德树人重要作用,推动高校将志愿服务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分体系,健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提供支持。 四是持续推动职业运动员参与志愿服务。杨扬建议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为职业运动员参与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加强职业运动员志愿者队伍建设,设计开发可复制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对职业运动员参与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进一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五是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国际交流。杨扬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海外志愿服务项目提质扩容,加大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赛事等派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力度,为拓展志愿服务国际交流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新华社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 花亚伟建议,完善残疾人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赋予街道(乡镇)或社区居委会对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的注册登记权,依法优化、简化其注册登记的条件和流程,依托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加强对其的指导和监管。”花亚伟认为,要建立健全对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的考评机制,对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信息公开,提升其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加强残疾人志愿服务的经验总结和推广交流,为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财政支持方面,花亚伟提议,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特别是要建立完善残疾人志愿者服务保障制度。”花亚伟从三个方面对完善相关制度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完善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积极引导保险公司设计开发符合残疾人志愿服务特点、适应残疾人志愿服务发展需要的险种,鼓励其为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承保。二是建立残疾人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搭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桥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三是健全残疾人志愿者保险资金保障机制,构建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志愿者保险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多渠道筹资为残疾人志愿者购买保险,构建灵活多样的保险经费支付途径。
来源:中国社会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黄细花建议,首先应制定“时间银行”的管理制度机制。她说,“可以培育和扶持老年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制定记录服务时长、时间储蓄与支取的规则,建立参与、退出、评价、考核、奖励等相关制度,对“时间银行”储户权利义务及责任、储户管理、储蓄时数计算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时间银行”的一些可操作性内容。”同时,由中宣部、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通过网上网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更多的低龄老年人参与到基层养老照护服务各类组织中。 除此之外,为顺应“互联网+养老”和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黄细花也指出,应积极推进“时间银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养老志愿服务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引导广大志愿服务组织依托系统进行志愿者招募注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不断扩大系统使用的社会覆盖面。同时也可开发方便手机应用的“时间银行”小程序服务管理平台。
来源:南方都市报
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养。鼓励高等医学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对于学习相关专业学生给予适当补贴。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高职、职高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等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同时,加强对养老产品科技研发的专项投入和政策引导,不断研发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产品。 顾福林建议,要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养老服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要鼓励建立老年志愿服务组织,推动老年互助服务,建立老年志愿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支撑。
来源:极光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和实施助老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制度等制度法规,探索建立助老服务质量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推动服务标准化;在全国层面搭建一个统一、高效的助老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协调联动社会各类主体和资源;在社区试点并推广“积分兑换”“时间银行”“好人优待卡”等激励回馈机制,吸引更多公民参与;建立各级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基地,制定各级基地标准以及对应的支持措施,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协同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开展培训合作项目,保障服务以专业水准满足老人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于欣伟还提出通过打造品牌、组织论坛、评选表彰、案例分享、发布助老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等方式培育全社会助老氛围,协同应对人口老龄化。
来源:中国社会报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 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老年人就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时间银行”制度,用政府公信力让这一制度获得老年人信任。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年人融入时代、服务社会的“加油站”。对在服务社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进行表彰,彰显老年人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长者新风范。
来源:新华社
探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结对 一是动态调整扶助金并设立针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专项帮扶基金,用于补助这类家庭养老及医疗方面的花费,缓解其生活压力。二是构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多元化养老模式。针对无法自理的老人,由所在社区提供助餐、助洁等上门服务。社区还可与水电气公司建立合作,实时掌握这类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门处理,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探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结对,开展定期上门服务。参加该项目的志愿者将获得“时间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的回馈服务。三是加强心理救助。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开展心理救助及人文关怀,以社区为单位引入专业社工定期开展心理讲座、一对一心理疏导,借助社会组织来帮助这类家庭,给予他们精神慰藉,引导他们迈入新生活。
来源:中国社会报
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深入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 建议由民政部牵头联合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出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人员发展;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落实落细各项奖补激励政策,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扶持养老服务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加快养老服务法立法步伐,并在其中设立“养老服务人员”专章,为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来源: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 鼓励慈善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街、乡、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汇聚社会力量开展婚姻、托育和养老基本服务。允许慈善组织接受各界捐赠,用于支持婚育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婚育养老服务场所、设备产品,并配套企业和家庭的融资租赁和回购共享政策。大力培育发展婚育养老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并配套风险防范和志愿补贴政策。支持对有意愿的社区物业服务人员、全职妈妈和低龄老人进行养老护理、托育照护、关怀慰藉、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
来源:上海证券报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号召志愿者参与,与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配合 建议社区开展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为辖区内特殊老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符合需求的养老服务。对接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号召志愿者参与,与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配合。
来源:澎湃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一)完善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政策。教育引导中职院校学生、初高中学生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实名注册,完成志愿者身份认证;将落实高中学生三年完成40小时志愿服务要求修改为初高中阶段合计完成100小时志愿服务,将达到一星级志愿者资格作为其毕业择校优先条件。中职院校学生参照高中学生要求执行,并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生成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证明作为考核依据。 (二)加强青少年志愿服务合作交流活动。建议在全国层面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展示青少年志愿服务成果,交流青少年志愿服务经验,评选青少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议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青少年志愿服务公益平台,经常开展交流活动,向国外和港澳地区展示学雷锋志愿服务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学习借鉴国外和港澳地区青少年志愿服务的优秀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提高。 (三)健全青少年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议进一步做实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激发服务热情,调动青少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在物质方面,志愿服务满300小时以上时长,可获得不同等级奖学金激励。在荣誉方面,将参与志愿服务作为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等荣誉的重要考量指标。各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每年举办一次“最美青少年志愿者”评选活动,由相关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领导亲自为“最美志愿者”颁发奖章证书。
来源:黄细花网易号
“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确保“双减”政策实施行稳致远,“学什么”“谁来教”“如何管”等社会关切的问题亟需进一步回应并落实。 民盟中央建议加强课后服务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聚焦“谁来教”问题,加强教师人文关怀,健全激励机制,将课后服务质量和贡献度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的“加分项”。多渠道拓展课后服务教师队伍,构建“兼职教师库”,招募志愿者、社会公益团体、高质量非学科类“白名单”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满足学生特长和兴趣发展需求的课后服务。
来源:澎湃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贺云翱 建议学校应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提供如职业体验与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读书指导活动、文学鉴赏活动、艺体交流活动、科学实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等课程,通过各种科学、得力措施,使课后延时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构建融合各种社会力量的平台,调动企业、大学、社会公益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网
整合综治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 汇聚青少年社会救助合力。在村、社区建立青少年救助队伍,落实网格化管理,确保辖区内青少年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获得救助。整合综治干部、志愿者、社工、辖区民警等多方力量,充分调动各类青少年基金会、爱心联合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实现物质帮助点对点、生活关爱心贴心、心理关怀面对面。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政策解读和引导,让青少年知道有效的求助渠道,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并发挥枢纽作用为未保类社会组织牵线搭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金接 政府部门要建立公益慈善行为导向机制。 刘金接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的公益慈善行为导向机制,支持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 首先,政府要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以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其次,各级民政部门在引导社会捐赠、配置慈善资源时,要秉承儿童优先原则,向关爱儿童类公益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倾斜。 再次,要加大对未保领域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团队专业、绩效突出的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在“中华慈善奖”“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评选表彰中,对在未保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和慈善项目加大激励力度。 支持优秀公益慈善机构发挥优势做出示范 刘金接建议,首先,各类慈善组织,特别是各级慈善会和基金会,要发挥募资能力、链接资源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募捐和定向募捐,筹集资金用于未保类公益慈善项目。 其次,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志愿服务行业组织枢纽作用,为未保类社会组织牵线搭桥,推动社会组织与爱心企业开展常态化、专业性强、实效性强的项目合作,促成慈善需求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最后,向未保类公益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和专业辅导,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特别是在公益项目管理、推广传播、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净化慈善生态 刘金接建议,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未保领域公益慈善活动和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把社会力量进入未保领域的入口关,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平台,动员各界人士参与监督。
来源:中国社会报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演练,强化落实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保障、激励机制 应该健全医疗机构保障机制。设置保障民生的可行性紧急预案。针对特殊病患群体,医院应迅速反应,保障患者需求和安全。生活供应方面,应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的分配体系,打通运输和分配方案,通过“点对点”模式,为封控居民送菜上门,解决菜篮子问题。做好常态化防疫人员培训及储备工作。面对全体医疗系统及在校师生,广泛招募志愿者,提前进行多批次培训并考核,确保在疫情来临时“召能应,应能战”。进一步强化落实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保障、激励机制。要根据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工作风险等级提供必要的合规防护措施和用品,特别是对于女性人员,要更加考虑到生理需求做好需求供应。其次,倡导全社会尊重防控人员人格尊严,给予奖励激励,出具志愿服务证明等,切实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
来源:华夏时报
安宁疗护是由医生、护士、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师、护理员、社工、志愿者等组成的团队,共同为疾病终末期患者临终前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的“五全”照顾服务。 对安宁疗护工作,除了制定安宁疗护准入标准、服务规范和加强安宁疗护人才培养外,更重要是建立和完善安宁疗护的收费标准。 陈乃科建议,要进一步扩大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健全完善安宁疗护制度,扩展安宁疗护服务覆盖范围,力争到2025年,大多数地区能够在县、乡两级规范化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病区或床位,每个县建设1个安宁疗护病区,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最大程度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
陈百灵建议,要通过社工站建设,融合社会组织、社工、社区、社会慈善力量、社会志愿者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关爱儿童、残障服务、社会救助等民生服务效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社工这个“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 陈百灵建议,要借鉴广东经验,将社工站建设和社工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体系,明确购买服务主体、购买方式、服务内容、资金使用管理方法等,在服务定位、提供、管理及评估等方面统筹调配。同时,大力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公益慈善力量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共同推进社工站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和众泽益」,搜索「hozon-china」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