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深度好文)!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6-14 17: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枫子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模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

所以,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先成为那样的父母吧。


经常听到身边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难管呢?
上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岁的小人儿,家长管的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长管得越紧,孩子越叛逆。
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

樊登老师说:

“你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方法错了。”

“要管好孩子,要先管好自己。”
看过这样一张图:
地铁上,妈妈看书,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书看,另一个妈妈在玩手机,孩子也凑过去盯着手机看。
f50df03b0d8481039a971573d1adf1bb.png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若不能做好榜样,孩子很难不走歪路。
有研究发现,孩子是个全然的“感知器官”,孩子的眼睛像录音机,耳朵就像收音机。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
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所以,一个家庭最该被教育的,是父母。
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01

孩子的问题

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心理学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和同学打架,不写作业,性格孤僻......
老师三天两头就找家长,有一次老师更是反映:“孩子上课瞪着老师,眼神很可怕。”
妈妈崩溃了,她觉得孩子简直无药可救。
可杨杰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在妈妈身上。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不是吼就是揍。
日复一日,孩子也变得暴躁。
妈妈抽他一下,他还妈妈两下。
母子两常常斗争一晚上,孩子故意不写作业,困了就躺地上睡,而妈妈也跟孩子怄气,孩子一合眼就拿扎一下!
杨杰建议妈妈停止打孩子,妈妈感到很委屈:“我能用的方法都用了,是因为没招数了才打孩子。”
多少父母,自己病了,却逼着孩子吃药,父母自己不反思,却逼着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其实问题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一书中也指出: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问题密切关联。
6bd38b17af3c8d2376172822b3c5a248.png
可悲的是,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
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
这样“双标”教育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越管越头痛,孩子越来越叛逆。

02

好的教育

都是往自己身上使劲
杨澜曾说:
“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这4个方面管理好自己,父母内心充实而丰盈了,才能反过来给孩子带去更好的人格影响。
1. 管好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的修养
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男孩随口说了一句粗话,身后的爸爸,上前就是一巴掌:“我靠,谁叫你讲脏话的?”
如此不文明的方式,怎么可能教会孩子讲文明?
“忠孝礼仪,我怎么要求郭麒麟的,我就怎么对待我父亲和他人。”郭德纲说。
他在跟父亲打电话时,从来不敢坐着,对父亲永远恭恭敬敬;对长辈,也一直彬彬有礼。
因为他先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了典范,再反过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时,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6961114cb1ee44f8fe5b20f74f3f8389.png
在娱乐圈,郭麒麟一直以礼貌待人著称。
郭麒麟和父亲坐在一起时,永远挺直腰杆,毕恭毕敬。父亲说话时,永远站在身后,认真聆听,回话时都是“您”开头。
对外,也是谦卑有礼,见到长辈,赶紧弯腰打招呼,嘘寒问暖身体如何?别人帮忙时,“谢谢,麻烦您了”常挂嘴边。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
2. 管好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二胎家庭里,姐姐无聊时会用手戳弟弟眼睛。
2fd9fe4829548369c460f0b3b7f80c6f.png
生气时会拿玩具狠狠地砸弟弟头。
47fa05396fba0112080823015c5f9942.png
姐弟起争执时,会对弟弟直接拳打脚踢。
ad3b87f5242088eaf7fc67198dab598c.png
姐姐还会没缘由的上手就打、推、抓,扇弟弟。
每每这时,妈妈都会很生气的拿出针来扎姐姐,用衣架打嘴巴。
e87b6ca5223842b6623bfb9656b72d7f.png
从早到晚,家里到处充斥着妈妈的吼叫,姐姐的大哭大叫,弟弟的哭喊。
后来,育儿师问妈妈:“你小时候,妈妈也这样对你吗?”
妈妈几度哽咽,不愿再回忆,虽然不记得犯了什么错,但父母愤怒的表情和那一句句“你怎么不去死”,一直刻在了她脑海里。
726827e3788ea9b2d8bb708b5ad1e37e.png
很多时候,她也知道发脾气不好,可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怒。
暴力情绪就这样在亲子间代代相传。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只会复制父母发怒的样子。
胡适曾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父母遇事时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中学会共情。
3. 管好自己的欲望,培养孩子的自律
前两天在朋友家,刚好碰见她母女俩互怼:
“看了多久的电视了,还不去写作业?”
“爸爸玩了一上午游戏了,你怎么不说他?”
说完,女儿一脸不情愿地拿出了作业本,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视。
“像什么话?哪有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的?”
“呵,就刚刚,是谁一边做饭,一边手机不离手的?”
朋友生气了,吼道:“我是你妈,小孩能和大人比吗?”
“你自己都管不好,凭什么管我?”女儿把笔一丢,站起来就进了房间,把门狠狠一甩。
白岩松说: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一个放纵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管好孩子?
浙江宁波,一位爸爸为了培养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每天连电视都不看了,下班就坐在书桌前,将父女俩最爱看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改写成文言文。

2fd2399e833bb3b386ff9b338aa52605.png

从小到大,只要孩子在学习,爸爸就会放下手头上的事,安静的坐在边上看书。
如今,女儿每天放学后就自觉完成作业,学习上的事从不需要父母督促。
而且在爸爸的感染下,女儿也爱上了文言文,六年级的她,甚至也学着父亲用文言文写日记。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父母只有先管好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管好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严于律己的熏陶下习得自律。
4. 管好自己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坚持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
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

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坚持力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03

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

孩子不断努力成长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就说:
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她是一位妈妈,更是一位教育者。
她一直致力于自我成长,女儿也学着母亲不断努力成长。
女儿初三毕业后,就独自前往英国求学,最后考上了牛津大学。
女儿感谢道:“我成长过程中,妈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榜样。”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都一门心思的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
这是因为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
只有我们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2粉丝

5276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