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策划与实施的八个环节

[复制链接]
gongyi020 未绑定微信工作人员 发表于 昨天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策划与实施

的八个环节


兼谈在基本流程上“多想半步”的创新方法


谭建光


172346nin1hl87pnsnwuiu.gif

近年来,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等词语经常提及,也有很多专题培训和辅导。各种教材、各种指引对“策划”与“实施”有系统的分析。然而,我们不能陷入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不能一旦说到与原有志愿服务活动的简单、浅显相比较,就认为“策划”和“实施”是很高深的理论,很前沿的技术。其实,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方法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谓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就是源于志愿者在开展关爱他人、帮助社会的服务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提炼出富有启迪、具有指导的方式方法。“策划”最简单的含义就是积极主动想办法、做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而制定一系列的策略,逐渐产生成效。在志愿服务项目中就是不盲目、不随意,而是为了帮助社会他人作出周密的筹划,逐渐开展服务、实现目的。“实施”就是具体有序的开展志愿服务,切实有效的推进志愿服务,按照计划和目标,不断完成服务任务,实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要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呢?主要就是要解决当前项目中存在的“四不问题(不实、不活、不突出、不持久)”。“不实”就是有些志愿服务项目习惯于追求轰轰烈烈、习惯于讲究大场面大形式,导致兴师动众后却无法开展深入细致、贴近民需的服务,缺乏实际效果。“不活”就是一些项目套用行政推动的方式,发通知、发指令,却不注重调动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志愿服务项目缺乏生机活力。“不突出”就是有些项目面面俱到、涉及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蜻蜓点水,不能聚焦满足群众最迫切、最切实的需求。“不持久”就是有些项目满足于应景式、临时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起来有不少志愿服务活动,但是没有深入服务、没有系统深化,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改善群众生活。我们推广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多想半步”具体地说就是要用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生活需求,推出一个个富有特色活力、具有实际效果的项目,真正服务好国家战略发展、真正服务好人民幸福生活。






01
调查需求: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


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的第一步是需求调查,很多教科书列举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等方式方法。我们认为,很多在社区农村具体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不必要机械按照程序,做繁琐的流程。最关键是贴近群众,真情沟通,了解具体真实的利益需求。一是广大群众最普遍的需求。如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对邻里互助的需求;还有对生活环境改善,希望更加舒适便捷的需求等等。这些“琐事”“小事”,就是志愿组织开展“举手之劳”的服务,做一件件小小的好事就能够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二是特殊人群解决困难与问题的需求。如高龄老人的照顾需求,残疾人群的扶助需求等等。这些需要志愿组织安排成员开展针对性、长期性的关心和帮助。三是要特别注意“引领需求”的志愿服务。伴随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渴望满足基本生活,解决实际困难,还渴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获得更多的幸福。为此,志愿组织就要把握城乡群众的需求变化,策划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服务项目。如浙江省舟山市有个“爷爷奶奶的零花钱”志愿服务项目,就是非常好的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志愿者发现,海岛上有不少留守老人,儿女外出务工、捕捞等,定期转账或汇款给老人用。但是,留守老人一方面不舍得用儿女汇回来的钱,即使自己营养不良也想存起来留给儿孙;另一方面老人容易受到“理财致富”“投资致富”的欺骗,这些钱被骗子忽悠到“投资理财”中造成极大损失。为此,志愿者定期上岛为留守老人提供关爱帮助的时候,进行科学、理性理财的服务。既劝老人合理花费购买食物,保障身体健康;也引导留守老人辨识电子诈骗、网络诈骗等,守护“钱袋子”。随着海岛的旅游开发,有不少上岛旅游的人,也被志愿者的服务所感动、所吸引,参与“爷爷奶奶的零花钱”志愿服务,帮助留守老人追求健康有益、丰富有趣的新生活。这个服务项目看起来很普通,但是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效果,在朴实、平凡的志愿服务中,为留守老人带来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志愿组织在满足群众提出的需求之时,还需要发现潜在的需求,还需要把握社会未来的需求,从而引领广大群众走向美好生活。





02
明确目标:问题导向与创新导向
172347pjhk6r2his0jk8xh.gif


志愿组织在调查和了解群众的需求之后,就要确立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要达到的目的。从目标设置看,具有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区别。问题导向就是通过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就是说根据群众的反映,设置开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有利于解决问题。创新导向就是根据群众生活发展的趋势,通过志愿服务带来更多的机遇,提供更多的帮助;还有就是根据社区与农村治理发展的需要,通过志愿服务带来更多的力量、带来更多的契机,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和进步。一般而言,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的目标如志愿服务促进全国或者全省的社会文明进步,以及无障碍设施改善等等。中的目标如促进县、镇的社区治理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小的目标如帮助一群乡村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或者帮助一两位特殊人员(如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改变,获得就业机会等。通常,全国性、全省性的行业志愿服务组织设立目标较大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化、民间性的志愿服务组织设立目标较小的志愿服务项目,具体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这里,志愿服务组织确立项目目标的时候要运用“大中见小与小中见大”的思维。如在广州市北京路盐运西社区,青创力志愿服务中心协助街道打造“志愿服务一条街”,建设“志院(志愿小院)”阵地,汇聚粤港澳大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研发和开展进入社区、贴近群众的服务项目。在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一起研讨的时候,发现“志愿服务一条街”“志愿小院”等都是阵地,可以在这里做很多事情,但是很难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于是,联想到一百年前的“广州农讲所”,是革命先驱彭湃等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毛泽东同志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培养了一大批早期革命人才和农民运动人才。为此,志愿组织就以“志院”为阵地,策划和实施“志讲所”志愿服务项目,以“三讲两传”为特色亮点:即志愿者讲好新时代新思想、讲好党的惠民政策、讲好服务群众知识;志愿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公众参与治理理念。这个诞生于盐运西社区的小小“志讲所”,由于传承一百年前广州农讲所的光辉,在新时代志愿服务传播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走出社区、走出广州、走出广东”,在全国引起关注,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从这个经验看,志愿服务项目目标的“大中见小”就是将富有意义的项目做实做细,真正贴近群众,具有实效;志愿服务项目的“小中见大”就是把来自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的项目不断深化、丰富内涵,逐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成为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品牌项目。





03
确定内容:效果优先与质量优先
172348yaanxaaucne6z3rj.gif


志愿服务组织策划服务项目,在确立目标之后,就要详细思考和分析服务的内容,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目的,需要具体做什么事情,分成几个类型、分步推进服务。应该说,志愿服务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内容的科学细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或者是由于群众提出一时性的需求,或者是配合一时性的任务,发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临时、快速的服务即可,很少思考科学细分的内容,逐渐深化和持续。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就是要在临时性活动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的发展和变化,或者社会治理需求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细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内涵。例如,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湖街道,根据辖区老年居民人数多,有些老人从未拍摄过婚纱照的情况,启动“东湖之恋.大爱黄冈”的活动,为老年人免费拍摄婚纱照。后来,发现许多劳动者、奉献者、逆行者也有需要,志愿组织通过免费为他们拍摄婚纱照的方式,在全社会弘扬崇尚劳动、奉献、牺牲精神的风气,增强社会正能量。为此,志愿组织就逐渐将免费拍摄婚纱照作为志愿服务项目,更换项目名称为“幸福之恋——东湖街道为群众免费拍摄婚纱照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分析:1、银龄之恋(为老年人群拍摄)。2、奋斗之恋(为拼搏奋斗多年的干部群众拍摄)。3、骑手之恋(为新就业群体拍摄)。4、逆行之恋(为抗疫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拍摄)等。这样,从一个一次性的活动,延伸和丰富成为定期不定期举办的志愿服务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引起市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为此,我们认为科学细分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不仅仅有利于持续做好项目,而且有利于丰富内涵、提升价值,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04
组建队伍:大众参与与专业赋能
172348swo8iaa91ii51tub.gif


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能否高水平推进项目,能否实现帮助群众和服务社会的效益,非常关键的就是组建好项目实施的志愿者队伍。这里有三种情况:有些普遍性的项目,主要招募大众志愿者,拥有爱心和热情就能够参与服务;有些专门技术技能要求高的项目,如医疗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就需要招募专业志愿者做好服务;还有非常多的项目是既要招募大众志愿者,也要招募专业志愿者。招募大众志愿者,就能够让志愿服务项目深入社区农村,获得广泛的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招募专业志愿者,就能够不断提高项目的服务水平,更加有效满足群众的需求。例如,我今年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培训班讲课的时候,参与成功实施20000例骨髓捐赠宣传仪式,通过观摩捐赠案例,观察捐赠过程,就发现“大众化与专业化”的志愿者在其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典型的骨髓捐赠及其实施服务的过程看:专业程度最高的志愿者是医护人员志愿者,做好骨髓捐赠的手术,保障无菌操作和健康安全。专业程度要求比较高的志愿者是陪伴骨髓捐赠人员的志愿者,以及运送捐赠的骨髓到被救助者所在地区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要经过专业培训,保证全过程的安全有效。专业化要求不太高的,大众志愿者能够参与的是骨髓捐赠的宣传普及,经过初步的培训,掌握基本的知识,就能够面向广大社会人群进行宣传推广。为此,在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既要吸引和激励广大志愿者的参与,扩大项目的覆盖面,惠及更多群众;也要吸引和激励专业志愿者的参与,实现项目的专业赋能,提高质量和水平,达到更好的志愿服务效果。





05
筹集资源:广泛汇聚与精打细算
172350lz892i3r9jrzzaz2.gif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适合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志愿者是无偿为社会他人奉献爱心、关爱帮扶。但是,在志愿组织开展服务、实施项目的时候,需要有多方面的成本,包括组织队伍和培训辅导的成本,也包括服务过程交通和保险的成本,还有志愿者关爱帮助服务对象购置物资用品等成本。与此同时,如果志愿组织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公益基金会等支持资助,拥有较多的资源,就可以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更有品质的服务。因此,志愿者骨干不能“耻于谈钱”,而是要善于面向社会各个渠道筹集资金资源。一是参与各个层级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或者项目评选,获得金银铜等级的奖励。目前,全国性有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各省市自治区也有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赛以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竞赛、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竞赛、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竞赛、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项目竞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竞赛等等。有些竞赛设立获奖项目的奖励资金,有些竞赛没有奖励资金但是有获奖证书,各种竞赛都有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推广。这样,志愿组织的项目能够在获奖之后,扩大社会知名度、提高社会美誉度,从而争取地方政府、爱心企业的更多支持资助。二是志愿服务项目专项申请一些部门、一些单位的专项资助,获得配套资金开展服务。三是争取爱心企业的资金资源支持。目前,有些企业经营压力大,一时很难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有一些相应的物质可以支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发现,不仅仅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的志愿组织积极筹集志愿服务项目的资金资源,而且西北、西南地区的志愿组织也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支持项目的实施和深化。如四川成都的“爱有戏”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培养“小小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一勺米”志愿服务活动,为关爱助人的项目筹集资金资源。每个周末募集“一勺米”积少成多,不但可以提供居民公益聚会交流食用,而且可以作出公益产品如“炒米茶”等义卖,获得的资金用于关爱助人的志愿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党建团建联动,与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多个部门,还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起举办“主题党日”等,各单位提供的书籍、物资等就用来关爱帮助服务对象,包括“一老一少”、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发挥很好的作用。这些年来,受到疫情冲击、外贸萎缩、经济下滑、企业拮据等影响,志愿组织开展服务项目,争取资金资源支持遇到很多困难。然而,只要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将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就能够获得不同渠道的支持资助,有利于项目的实施深化,有效帮助广大人民群众。





06
实施服务:重点发力与持之以恒
172351ph095dllssbes9pq.gif


志愿组织做好策划设计、做好资源准备后,就正式进入实施项目、开展服务的阶段。这里要处理好重点发力和持之以恒的关系。因为,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时候,既有长时间、持续化的不断推进服务;也有阶段性、影响大的扩大服务效果。所谓“重点发力”就是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启动、加油、冲刺等阶段,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服务特色,吸引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启动阶段,在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利用网络和媒体发布消息,吸引社会大众关注。加油阶段,即项目实施中期需要进一步发力的时候,整理志愿者前期服务的特色亮点,整理服务对象的可喜变化,提供进一步的宣传推广,获得社会更多的支持。冲刺阶段,就是项目临近结束的时候,不仅不能松懈,而且要进一步传播推广项目在帮助社会人群、服务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党政部门的重视。所谓“持之以恒”,就是将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延伸、不断丰富,长期推进和完善,切实有效帮助社会人群。所以,我们经常说“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不仅仅要关注参赛,不仅仅要注重汇报,更加重要的是长期推进中有效帮助群众、有效服务社会。”参赛、汇报、总结、推广等仅仅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些环节、一些节点,核心要素还是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如广州市陈晓霞等党员志愿者率先发起的“红棉暖心”志愿服务项目,最初就是专门针对失独老人提供关爱帮助。因为,志愿者发现,这些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亲生儿女,尤其是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往往陷入极度悲观、极度绝望,对他人包括志愿者也不理会、不搭理。为此,志愿者即使一而再、再而三遭到服务对象的拒绝、冷遇,还是锲而不舍的前去关心、慰问、陪伴、帮助。十多年来,有不少失独老人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真诚、热心关爱下走出绝望,重新生活,并且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在为社会他人的奉献中感受老年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志愿组织具体实施项目、开展服务的时候,做好关键节点的重点服务非常重要,坚持长期深入的日常服务更加重要。





07
把握成效:对象变化与社会改善
172351e136eebw1el1q9bb.gif


志愿组织策划与实施服务项目,既要做好全流程的科学推进,也要注重服务成效的深化和体现。所有的志愿服务,在志愿者奉献爱心、付出努力之后,都要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这里要注意把握三个关系:一是志愿者动机与服务成效的关系。不仅仅是志愿者出于爱心,乐于助人,还要适应城乡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具有效果。二是志愿服务活动频率与服务成效的关系。不仅仅关注开展多少次服务活动,而且要观察分析哪些活动真正帮助了群众,真正改善生活现状。三是志愿服务参与人数与服务成效的关系。不仅仅统计每次活动的群众参与率,还要注重哪些群众在志愿服务中受益,产生什么值得关注的变化等等。我们在浙江省台州市调查辅导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坚持十多年的“面包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志愿组织成员轮流参与,每天将面包店的“临界面包”收集起来,赠送给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环卫工人、保安员等,作为深夜充饥或者早餐饱腹。这个最初看来“非常小”“不起眼”的志愿服务项目,每次只是赠送给服务对象一两个小小的面包、蛋糕等。据志愿者说,最初服务对象也不是很看重,觉得没有像给慰问金、给米、给油那么多实惠。可是,“面包雷锋”志愿服务的特色就是天天做、长期做,坚持十多年,每天都送给有需要的人群。因此,有些服务对象赠送给志愿者“面包雷锋”的美誉,说是“一看见志愿者送来的面包,就想起雷锋叔叔,想起好心人。”可以说,这个“面包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取得多方面的成效:一是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如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人、环卫工、保安等,在深夜饥饿的时候,有面包充饥。寒来暑往、日积月累,这些人群能够减少开支,获得实惠。二是志愿者队伍发展特别是亲子志愿者参与,让很多孩子在“面包雷锋”服务过程中获得体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坚持“送一天面包写一篇雷锋日记”,成为坚持撰写《雷锋日记》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的志愿服务团队,部分《雷锋日记》获得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纪念馆”的收藏,从而在全社会传播雷锋精神、传播志愿精神。我们发现,志愿服务项目的成效,不一定是要惊天动地的大改变,不一定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主要是一点一滴带给服务对象的好处,带来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让志愿者及其周边人群获得感悟、获得变化,就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就是非常好的成效。





08
督导评估:激励支持与建立公信
172352z7277qvh8az7qsi7.gif


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的过程中,还有涉及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督导与专业评估环节。这些与行政性的督导评估不同,不是来自检查、督察的压力,而是提供专业视角的帮助,让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让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专业督导就是邀请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等,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团队及其服务过程,帮助进行分析、帮助提升水平。例如,前一段时间,我们应邀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进行“志愿惠民”体系建设及其项目发展的专业督导。其中,利用五天时间,每天上下午深入社区、农村、农场等,对正在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交流沟通,提升专业水平;对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内涵丰富和深化建议,逐渐促使它们具备项目的特质。在此基础上,帮助精河县打造了“富民粒粒红”“红石榴合伙人”“红星绣花针”等志愿服务项目;帮助阿拉山口市打造了“金色暖阳”“金色丝路”“金色友邻”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博乐市打造“幸福军号”“红色边境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帮助温泉县打造“戍边妈妈情”“人民温泉”志愿服务项目、帮助赛里木湖管理区打造“赛湖美丽人”志愿服务项目等。与此同时,对全州推广“志愿惠民”体系建设进行督导评估,撰写专题报告,提供有关部门参考,也提供社会传播推广,增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和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公信力。我们认为,对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督导评估,既要促进规范发展,更要体现激励支持,让志愿者更有热情和信心,做好服务项目,帮助社会人群。


现在,有些地方、有些组织出现志愿服务项目“锦标赛”“为赛而赛”的倾向,说起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谈到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就认为是为了参赛,为了评奖,为了获得好成绩。我作为历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委,也当过其他类型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的专家,总体上认可参加大赛、参加评选对于项目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参赛,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项目,更好地帮助社会人群。因此,这次撰写文章,分析八个环节,尽量避免从参赛、评审的角度讨论,而是从在社会上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有效促进社区农村治理创新的角度讨论。特说明,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作者简介
172352b5gzhmqe5wq5e5zj.gif

谭建光(1960年——),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原会长。微信号:13672452904。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62粉丝

5601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18520081188

微信号:qizhigongyi(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越秀

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