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错误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糟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1-4-2 1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就唤醒孩子兴中那个"好”的自己,用启发和信任,代替惩罚和怀疑,向他表达一种积极的期待,他会逐渐朝着这个“好”的样子靠近。
src=http___bpic.588ku.com_back_pic_00_13_78_465651b432e7ff7.jpg!r850_fw_800&re.jpg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走入一个误区:当孩子表现得不如人意或犯错的时候,就采取惩罚的方式,以期纠正孩子的行为。

比如打手、罚站、关小黑屋、没收孩子心爱的玩具、禁止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承诺带孩子出去旅行因没考好就不带孩子去······

还有的父母,一时情绪过激,惩罚孩子完全不考虑后果,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和伤害,远大于教育本身。

去年,浙江有位爸爸因孩子作业没完成,把孩子带到“太公家里”——坟地罚站,并把孩子鞋子拿掉,自己堵在下山路上,不让孩子下山。

 

无独有偶,上海一位爸爸,因孩子不写作业被老师投诉,一气之下给孩子一个碗,把他带到火车站乞讨。

做错了事,得到相应的惩罚无可厚非,这不光是对孩子,也是成人世界中的规则。

只是作为父母,需要明确,惩罚的目的到底是帮助孩子纠正行为,还是恐吓、威胁。很多时候,错误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糟。

qw3.jpg

01

我们知道,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而惩罚往往针对的是表面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没有被看见、被解决。

因此,通过惩罚,表面现象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长远看来,不良行为很容易故态复萌。

比如为了惩罚孩子撒谎,家长停掉孩子的零花钱,这并不能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为了避免惩罚,而撒更多的谎。

重要的是,家长应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撒谎,是不是自己平时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孩子怕被责罚所以选择撒谎,还是自己本身没有做好榜样,被孩子模仿,学会了撒谎。

在这件事上,比惩罚更重要的,是家长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需求,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研究表明,惩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情绪,反而容易招致很多负面效果:

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退缩——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像文章开头的案例中,会破坏孩子安全感和自尊心的惩罚,是得不偿失的。

02

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自然后果法,是指孩子通过切身体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产生思考,进而自我纠正,这比来自父母外力的惩罚要有效的多。

比如孩子磨磨蹭蹭不写作业,可以适当提醒孩子,如果他依然不写,那就让孩子体验熬夜犯困着写作业,或者被老师批评的后果,慢慢的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自我改变。

作家刘墉曾讲过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夜里两三点,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地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有一些不适合自然后果法的事情上,即便要惩罚孩子,也要充满爱、尊重与理性,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只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敢于面对错误、认识错误,并且对它负责。而我们,会陪着你一起面对。”

首先,惩罚不能过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是很正常的,家长要能控制好情绪,理性思考,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帮孩子掌握技能、学会正确做事的方法。

qw4.jpg

其次,惩罚和后果间应该有关联,比如孩子打了别的小朋友,就惩罚不带他出去玩,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关联的,并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

之前有一则新闻,一个孩子从12楼的家里朝窗外泼墨,导致楼下住户晾晒的衣服全都被染色,孩子妈妈先是带着孩子一户户人家道歉,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被染的衣服洗干净,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人家。

这样的犯错后果和孩子的错误是密切联系的,也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所在,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还有一个重点是,不用抛弃当惩罚、不当众惩罚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感、自尊心。

另外,可以提前立好规矩,让孩子明确行为与自己需要承受的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自我控制、管理自己的行为。

比如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如果到时候不愿意,还要继续看,那接下来一周都不允许看;如果不愿意刷牙,那么一周都不能吃糖果······

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的规矩。这种提前知晓惩罚的做法,比家长临时对孩子做出惩罚,会更令孩子信服,并愿意配合。

03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曾说过:

“孩子在学习中的任何错误,都不可以用惩罚的方式来纠正。
我们要用奖励正确行为的方法,让孩子的正确行为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惩罚孩子错误的做法,让孩子学会正确行为。
我们要把指出错误,变成成就期待。”

深以为然。好的教育,应当是唤醒,而不是驯服。

总用惩罚管教孩子,本质是在提醒孩子他多么差劲,多么愚蠢,会削弱孩子成长的动力。

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就唤醒孩子心中那个“好”的自己,用启发和信任,代替惩罚和怀疑,向他表达一种积极的期待,孩子便会逐渐朝着这个“好”的样子靠近。

比如孩子撒谎了,可以告诉孩子:“你一直是个诚实的孩子,妈妈也相信你以后也会是个诚实的孩子。”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适当的惩罚可以有,目的是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学会承担责任,除此之外,惩罚需慎用、少用,多从正面引导孩子。


END

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54粉丝

5337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