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叶子
来源 | 凯叔讲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小编有话说:
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等到悲剧发生的一刻,很多家长才恍然惊觉:原来,我的孩子平静的外表下,藏着那么多痛苦……遗憾的是,为时已晚。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养和说话方式,其实非常有杀伤力。爸妈越早认清这一点,便越早能在孩子绝望之际,给他一缕温暖的光——
身边有个男孩特别封闭自己,跟自己的父母几乎都不交流。他的妈妈心急如焚,带着孩子去做心理疏导。
孩子跟在后面,见生人很难为情,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心理咨询师问妈妈:“平时有打骂孩子吗?”
妈妈说:“家里就这一个宝贝,哪里敢打他,都是顺着他。”
一向寡言少语的孩子突然低着头小声嘟哝:“你们不打我,但是成天语言攻击我,挖苦我,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咨询师听完孩子的控诉,瞬间明白了症结在哪。
这位妈妈虽然不打孩子,但很会给孩子扎软刀子,嘴里经常对孩子各种冷嘲热讽,阴阳怪气。
这种语言上的暴力,实则和打骂的伤害程度不相上下,甚至对孩子更有杀伤力。
以下这6种伤害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还在做。
01
拿孩子和他人比较
△ 学学你哥哥!
说起伤害孩子行为排行榜,“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是很多孩子的隐痛。
表姐家俩娃,姐姐自律性好,记忆力好,做作业规整高效率,弟弟就经常磨蹭懒散。
表姐时不时在弟弟面前,故意夸姐姐聪明伶俐,嫌弃弟弟脑子不会转弯。
她后来慢慢地发现,因为她的数落和比较,弟弟对姐姐的攻击性特别强,而且争强好胜,输了就打姐姐,性情变得乖戾。
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这种比较式教育。原本是想让弟弟跟着姐姐学,却造成了弟弟对姐姐的怨恨。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用“比较”来鞭策孩子,只会让他丧失信心、内心受伤。要找到他的优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事。
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专注于孩子身上的独特和闪光点,不比较才能不焦虑,亲子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02
否认孩子的情绪
△ 你对这件事感到难过是很愚蠢的。
第二种伤害孩子的行为是: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的情绪,真的是捉摸不定的,在咱们大人看来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孩子那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事。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会采取漠视的态度,觉得越理会,孩子会闹得更凶。
冷处理,其实会让孩子内心更受伤。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有个外国老爸蹲下来跟女儿道歉,教女儿处理情绪的视频吗,这个视频当时爆火,很多网友称这是教科书的情绪处理方式。
因为爸爸的一句玩笑话,小女孩感到生气委屈。
这位老爸丝毫没有觉得女儿这是在小题大做,反而是教女儿认识生气这种情绪,教女儿怎么发泄出来,可以跺脚,大声喊,散步等。
爸爸还对女儿说,要告诉爸爸她的底线,爸爸会尊重她,以后不再乱开玩笑,并且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在孩子的情绪处理上,这位爸爸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温柔开导,太有智慧了。
心理学家戈尔曼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很多孩子走入社会,不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人告诉他如何疏解。
所以情绪这堂课,千万不能漏掉。
03
对孩子撒谎
△ 你说如果我考得好你会让我玩。
我从来没说过。
对孩子撒谎,不信守承诺,也是父母伤害孩子的行为之一。
有个女孩,不知怎么,写作业积极性越来越低。
后来老师问过孩子才知道,原来是她的妈妈答应了孩子写完今天的作业,就可以自由安排,但总是在女儿写完后,又拿来另外的习题本,强行给孩子加课外作业。
答应了孩子却出尔反尔,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写作业这件事,生出厌烦。
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同样也是维系亲子关系最牢靠的纽带。
如果父母总是不能兑现自己说过的话,就很容易透支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让孩子尝尽被骗的难受滋味。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玲,谈到教子心得时,特别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对孩子撒谎。
她说,如果答应了明天带孩子去公园踢球,即使再累也会带他们去玩,不然孩子就会觉得你在撒谎。
要是小孩子不相信成人的话,他们的一生都是很孤独的。
经常诓骗孩子,还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养成不说实话,不守信的坏习惯。
之前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上有一项研究,通过对379名成年人的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被父母诓骗多次的孩子,长大后也倾向于对父母说谎,且有可能面临社会心理调节问题。
信任是一根细丝,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
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诚实守信的人,父母就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不轻易许诺,但承诺了就不能随便食言,千万不要敷衍孩子。
04
有条件的爱孩子
△ 我爱你,但我希望你能更努力。
只有孩子变得优秀懂事,符合父母期待才去爱他,这种有条件的爱,也是伤害孩子的利刃。
微博上有个患抑郁症的网友,说自己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吃了一个月的药,父母就开始催她去上班。
她说在父母眼里,也许出去挣钱有份工作,比她的命重要多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里,学霸子悠在家长会上,忍着委屈说:“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让人无比心疼。
要知道,那个不及格的孩子,他的内心也无比煎熬,如果再遇到最亲近人的责骂,他只会更加破罐子破摔。
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有句话,很值得父母深思:“你的爱不过是只要你属于我,我就爱你。一旦你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就不喜欢你了。”
真正的爱孩子,应该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当我们放下偏见,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时,孩子的潜力反而被激发出来了。
05
怀疑孩子的能力
△ 你为什么不能在数学上变得更好?
没有什么能比父母的贬损和怀疑,更刺伤人的了。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了一件事儿,下面的评论里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她小时候对数字不太敏感,做数学算术题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但每次算出来的结果,正确率挺高。
妈妈辅导作业时,嫌她半天才写答案,总是不停地念叨她脑子笨、反应慢,在外人面前说她数学成绩“指定好不了”。
时间久了,她开始对数学这门学科厌恶起来。
只要看到数字,就会想起妈妈的那些伤自尊的话,怎么也摆脱不了,导致后来偏科也越来越严重。
这位妈妈肯定想不到,自己这些话能浇灭孩子学数学的自信,毁掉孩子的兴趣。
做父母的,应该是孩子自信尚未建立时,给予激励鼓舞,让他看到希望,帮他重塑信心。
不断地否定质疑,除了让孩子一蹶不振外,没有任何好处。
06
让孩子觉得欠父母太多
△ 因为你我必须放弃很多。
让孩子觉得对父母什么都亏欠,背着负罪感生活,对孩子是一种长期折磨。
经常听到有父母对着不争气的孩子,苦大仇深地说:
“我们这么辛苦是为了谁?”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你对得起我吗?”
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在之前热映的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妈妈把全部时间都用在盯孩子上,对孩子全方位的控制,这种密不透风的爱让人感到很窒息。
痛苦不堪的茉莉终于忍不住大声喊出:“你以为我们想被你生出来吗,你要生有问过我们吗?”
其实茉莉在妈妈的控制下,早已经患上了抑郁。妈妈不仅没有察觉女儿的变化,还咄咄逼人,企图制造愧疚感,让孩子乖乖听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非暴力沟通》书里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隐形的暴力也是暴力,更应该引起警觉和反思。
不让这些脱口而出的软刀子伤害到孩子,是我们父母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小叶子,喜欢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东西,一个女孩的妈妈,陪孩子成长的这一路,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漫画图片来自外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